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關于通商條約的簽署

經過天皇批準的圣令

與佩里來航時期不同,此時勢力強大的大名中有多數人成為開國論者,在朝廷的首腦集團內部,即使沒有積極地主張開國論,至少也形成了容許開國一致意見。幕府與哈里斯的商議,正是這一形勢下的結果。

就交涉達成一致意見之后,接下來就是條約的簽署工作。德川將軍及作為政治組織的幕府,以天皇委任其大政(政治、軍事、外交等權限)為前提,負責國家的運轉。根據慣例,由幕府負責簽署條約,之后再向諸大名和朝廷報告即可。

但是,上述條約是關系到國家根本的重要條約。負責與哈里斯進行交涉的全權委員井上清直和巖瀨忠震兩人聯名,向老中提交了如下的上奏書。


將軍親自臨席,尾張、紀伊、水戶御三家御三家:德川將軍家的同族,指尾張、紀伊、水戶三家。其地位特殊,受到幕府的特別待遇,超過其他大名。任務是輔佐將軍家,保持將軍家的血統,將軍無嗣時,從御三家中選繼任人。以及親藩親藩:江戶時代大名的一種門第,德川家康以后德川氏的子弟成為大名者被稱為“親藩”。親藩與譜代同為將軍的藩屏,牽制外樣大名,地位重要。、譜代譜代:江戶時代大名等級之一。三河時代到關原之戰以前侍奉德川氏的武士且成為大名者稱譜代大名,地位次于親藩,擔任幕府要職。、外樣外樣:關原之戰之后臣服德川氏的大名為外樣大名,他們與譜代大名在制度上有嚴格區別。各大名,圍繞開國條約展開無保留的討論,得出了各種意見。老中主要外交負責人也出席了此會,由全體的一致意見(一致決定,而非多數同意)得出了結論,作為國是(國家的最高基本方針)確定下來。于是奏請天皇批準、再向全國發令……


從鎖國到開國,日本的國家根本發生了改變,完成了向新國家的轉換。異議和混亂在所難免,也必然會受到外國的輕視和侮辱。然而,幕府不怕浪費時間,聽取眾議,在武家意見一致的基礎上決定了將開國定為國是。然后,幕府向朝廷和天皇報告、加以說明,最后獲得同意。在此基礎上,幕府最終形成意見,即簽署通商條約后再向全國發令。

在聽取武家和公家議論的基礎上形成一致意見是極為重要的。若非如此,決議就難以得到得到農商民的理解,也就失去了舉國一致體制的意義。此外,上述過程還推進了包含意識改革的幕政改革,從《禁中并公家諸法度》《禁中并公家諸法度》:1615年攻陷大阪城后,幕府為控制天皇和公家而制定的法令。根據此法令,天皇的權力僅限于改元等禮儀性方面。(1615年)至今,一直與政治絕緣的天皇再度回到了決定國家政治的位置,將不再由幕府獨自決定國家政治,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見《幕末外國關系文書》)。

天皇的批準相當于同意簽署條約的許可。老中接到簽約建議,向天皇請求許可。根據大政委任的原則,幕府不難獲得天皇的敕許,但沒想到的是,這卻成為引起幕末日本政治和社會混亂的導火線。

請求敕許

幕府告知哈里斯,正月五日(1858,安政五年),天皇將敕許條約的簽署,預計三月五日完成簽約。二月五日,老中堀田正睦到達京都,此時距簽約日還有一個月。原本對于什么事都裝腔作勢、拖延不辦的朝廷和公家,竟然批準了條約的簽署。但是,如果僅憑這件事就相信幕府和朝廷的政治力量,那未免脫離現實而過于樂觀了。

二月九日,老中堀田正睦赴天皇御所進宮拜謁(拜訪皇宮稱作“參內”),就條約簽訂一事請求朝廷的許可。堀田正睦的同行者有巖瀨忠震(美國方面的接待人)和川路圣謨(俄國方面的接待人),三人在京都的本能寺落腳,邀請朝廷代表(議奏和武家轉奏的公家,轉奏指負責在朝廷與幕府之間傳達命令的官員),把幕府同哈里斯的交涉過程和條約草案展示給他們,并說明了具體情況。三人提到時下的國際形勢和歐美列強的軍事實力,隨后進一步解釋,美國不是要求開國的唯一國家,開國是列強對日本的一致要求。堀田正睦預計,通過以上解釋,朝廷應該可以理解條約的簽署,然而他還是太樂觀了。

二月二十三日,老中堀田正睦得到了關白九條尚忠的答復。九條尚忠表示,條約簽訂事關重大,需御三家以下的諸大名議論之后,才可再度上奏,天皇再予以回復(詔敕)。堀田正睦揣測,此事雖然不能作例外處理,但九條尚忠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再度上奏,按照慣例天皇將予以批準。

將軍德川家定的指示傳到京都的時候,正是同哈里斯約定的三月五日。當天,幕府向朝廷提交了請求批準條約簽訂的書面請求。這份書面請求,實際上是堀田正睦在九條尚忠的指示下完成的。同時,在九條尚忠一邊,也就此撰寫了詔敕的草稿。內容是,“拜托”幕府方面深思熟慮,好好地做出回應,總而言之就是將此事責成幕府處理。

由關白來草擬詔敕已不是例外。在與幕府的交涉過程中,關白也并未一一按照天皇的指示行動。九條尚忠出于避免與幕府對立的考量,固守著關白的職責,全部按照慣例來處理幕府的請求。

但這一次的問題事關重大,已經超過了關白能按照慣例處理的范圍。

天皇的主張

簽約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關白為幕府準備的詔敕草稿實則與孝明天皇的想法相去甚遠。

前任關白兼內覽鷹司政通與現任關白九條尚忠都是在朝廷位居要職的大人物,二者對條約簽訂都持容許態度,但他們也清楚,在老中堀田正睦到達京都以前的一月末,天皇曾公開表示了反對簽約的意見。盡管關白九條尚忠知道天皇的真實想法,卻還是違背了天皇的意志而采取了行動。

在近世的朝廷、公家社會中,關白擁有比天皇更大的權力。關白的存在是為了監督天皇,避免其出軌的言行,關白肩負著統領、制約、調整朝廷和公家社會的重任。幕府考慮到關白的上述職責,常在經濟上對關白進行支援。鷹司政通的情況比較特別,他在任關白34年,1856年(安政三年八月)將關白一職讓予九條尚忠之后,他仍然作為朝廷的重要人物而發揮著潛在的作用。

天皇曾公開表達對鷹司政通的不滿,他總是在兩人的談話中被能言善辯的鷹司政通壓倒,卻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那年,鷹司政通68歲,而天皇只有26歲。天皇的態度大約是,準許簽約將導致混亂,因此不能同意。在近世的天皇當中,孝明天皇的確是一個異類,他明確地堅持個人主張,常常反駁和自己不同的政治意見,所以確實不是一個尋常角色。

孝明天皇

天皇關于政治、軍事、外交問題表達意見常受到制約,朝廷的人事、賞罰問題等也是同理。不用考慮天皇的感想,只要經過朝議及關白承認的事實,天皇就無從異議。這是近世天皇的慣例,鷹司政通和九條尚忠都希望天皇按照慣例行事。

但是孝明天皇想要打破慣例和傳統表達自己的意見。天皇對于條約簽訂一事的反對,絕不僅僅因為他對鷹司政通和九條尚忠的排斥感。公家內部并未就此事展開充分的討論,而且,也很難把這看成是武家的共同意見。雖然井上和巖瀨的上奏書中稱開國這一國是的決定經過了武家的討論,但實際上并沒有。

拒絕批準通商條約

作為特例,天皇就條約簽訂一事征求了公家上層中非朝議朝廷的最高會議。由關白、內覽、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議奏四名、武家轉奏二名構成,朝議成員一共11名。之后,親王也可參加朝議,不同階段的朝議人數也有所區別。人員的意見。中山忠能、正親町三條實愛等13人公家建議,應該對九條尚忠的詔敕草稿加以修正。

接下來的三月十二日,中下級公家88人以要求修改詔敕草稿為由,突然進宮參謁,像是一場聚眾示威的活動。公家共有137家,以往少有兩人以上的公家共同參與行動。這次抗議幾乎出動了三分之二公家的代表,其中還包括天皇的近侍巖倉具視。

天皇的異議一般會被當作私人意見處理。但是這一次,天皇的意見既非突發奇想,也非任性妄為,而是被視為有正當的理由。天皇的發言無疑對公家群體和朝廷內的氛圍有極大的影響。

三月二十日,天皇在小御所與老中堀田正睦會面,左大臣近衛忠熙代替關白九條尚忠向堀田口頭傳達了天皇的旨意:“……變革鎖國之良法,將涉及到人心動向,還關系到公家的群臣和國體問題,所以,出于對日后事態的擔心,必須再度召集御三家、諸大名進行商議,再向天皇稟告……。”天皇當面向堀田正睦表達了拒絕批準通商條約的意思。然而,幕府依然獨斷專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微山县| 景洪市| 澄江县| 婺源县| 衡阳市| 光泽县| 正定县| 九龙坡区| 将乐县| 高州市| 黑水县| 曲沃县| 原阳县| 锦屏县| 景东| 阜新市| 抚远县| 长垣县| 明溪县| 广灵县| 云林县| 沾化县| 苍南县| 卓尼县| 千阳县| 达尔| 龙州县| 唐海县| 江都市| 盐源县| 彩票| 肥城市| 屏南县| 双牌县| 开阳县| 左权县| 林西县| 黑山县| 邵阳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