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比誰更能打,大概是男人們永遠會感興趣的話題。
這幾年,在網上和人聊金庸,什么故事情節,人物塑造,幾乎忘之久矣。耗時耗力最多的,就是武評。
有時也不見得真有什么看法,純為抬杠。你來我往,七嘴八舌,近于非君子的弈道。
然而武評的規則,確乎是越來越細了。為了在同一個平臺上有效對話,也講究版本考訂,也講究孤證不立,簡直有乾嘉氣象。總之,論嚴謹程度,比我所在的那所大學的許多“科研成果”,是靠譜多了。
以下是武評的一個副產品。
關于武評的標準的一些說明:
1.以三聯版為依據,無視連載版和新修版。
2.武力等級,分為絕頂高手、超一流高手、準超一流高手、一流高手、二流好手及以下。
3.綜合絕頂一項空缺。
4.從超一流開始,每一流再分強、中、弱三小檔。
5.只分等級,無具體分數。
6.不承認任何公式,但試圖建立某些相對較固定的模式。
一 冷戰時期
《笑傲江湖》故事發生之前數十年,五岳劍派與魔教于華山會戰:
方證點了點頭,說道:“算來那時候連你師父也還沒出世呢。魔教十長老攻華山,便是想奪這部《葵花寶典》,其實華山派已與泰山、嵩山、恒山、衡山四派結成了五岳劍派,其余四派得訊便即來援。華山腳下一場大戰,魔教十長老多數身受重傷,鎩羽而去,但岳肅、蔡子峰兩人均在這一役中斃命,而他二人所筆錄的《葵花寶典》殘本,也給魔教奪了去,因此這一仗的輸贏卻也難說得很。五年之后魔教卷土重來。這一次十長老有備而來,對五岳劍派劍術中的精妙之著,都想好了破解之法。沖虛道兄與老衲推想,魔教十長老武功雖高,但要在短短五年之內,盡破五岳劍派的精妙劍招,多半也還是由于從《葵花寶典》中得到了好處。二次決斗,五岳劍派著實吃了大虧,高手耆宿,死傷慘重,五派許多精妙劍法從此失傳湮沒。只是那魔教十長老卻也不得生離華山。想象那一場惡戰,定是慘烈非凡。”(第三十回)
在此之后,雙方并無重大沖突。此點書中雖未明言,然跡象甚為顯然。如第六回《洗手》:
魔教和白道中的英俠勢不兩立,雙方結仇已逾百年,纏斗不休,互有勝敗。這廳上千余人中,少說也有半數曾身受魔教之害,有的父兄被殺,有的師長受戕,一提到魔教,誰都切齒痛恨。
受害者為“父兄”“師長”,而不言有子侄、門徒。近年來若有較大規模的沖突,則武功較低的晚輩傷亡自必不少,不當是如此情形。
第八回《面壁》,令狐沖于思過崖上回憶所知魔教劣跡:
江西于老拳師一家二十三口被魔教擒住了,活活的釘在大樹之上,連三歲孩兒也是不免,于老拳師的兩個兒子呻吟了三日三夜才死;濟南府龍鳳刀掌門人趙登魁娶兒媳婦,賓客滿堂之際,魔教中人闖將進來,將新婚夫婦的首級雙雙割下,放在筵前,說是賀禮;漢陽郝老英雄做七十大壽,各路好漢齊來祝壽,不料壽堂下被魔教埋了炸藥,點燃藥引,突然爆炸,英雄好漢炸死炸傷不計其數,泰山派的紀師叔便在這一役中斷送了一條膀子,這是紀師叔親口所言,自然絕無虛假。想到這里,又想起兩年前在鄭州大路上遇到嵩山派的孫師叔,他雙手雙足齊被截斷,兩眼也給挖出,不住大叫:“魔教害我,定要報仇,魔教害我,定要報仇!”
除“嵩山派的孫師叔”一事發生在兩年之前,其余似大抵亦為往事。故令狐沖只是耳聞,于雙方爭斗之慘烈,竟無親身經驗。事實上,五岳劍派的二代弟子,明顯均非在戰火紛飛中成長起來的一代。
二 與魔教的人數對比
既然是冷戰時期,則雙方均未必愿意全盤暴露真正實力。全書最后,任我行傾魔教全部實力大舉攻上華山,人數計有數萬之眾,與五岳劍派相比,似乎優勢大得離譜。實則書中所出現的五岳劍派人物,僅為冰山一角,并非其全部實力僅此而已。
第八回《面壁》:
(令狐沖)心底隱隱覺得,五岳劍法今日在江湖上揚威立萬,實不免有點欺世盜名,至少也是僥幸之極。五家劍派中數千名師長弟子,所以得能立足于武林,全仗這石壁上的圖形未得泄露于外……
則五岳劍派的總人數,“數千人”是下限。此時令狐沖尚不知道嵩山派的潛在勢力,則此數據距離實際情況當尚有不小的差距。而既然是所謂“師長弟子”,則當尚不包括外圍勢力。
三 五岳精英
書中多次強調,五岳劍派均屬名門大派。如青城派的威望,便明顯不足與五岳劍派相提并論。第七回《授譜》:
岳不群的名氣在武林中比余滄海要響得多。林震南為了巴結余滄海,每年派人送禮,但岳不群等五岳劍派的掌門人,林震南自知不配結交,連禮也不敢送。
而書中又曾交代,“英雄豪杰,青城四秀”在江湖上已可算得上有頭有臉,則是對一般江湖人而言,不必說令狐沖,即如施戴子、高根明等人,亦可以使人肅然起敬了。
長一輩的人物,除左冷禪明顯高于儕輩,可以另算外,大約按實力尚可分為三個層次,由弱至強是:
師長級:如泰山派的天松、天乙。天松明顯不敵田伯光,但也顯然勝過當時的令狐沖甚多;天乙被無內力會獨孤的令狐沖一招打得生死不知,但出招時的聲勢,亦自不俗。此等人物在小說中無出風頭的機會,但實則卻是各派的中堅力量。各派爭競,單打獨斗他們作用不大,如是群毆,則這個水平線上人數的多少,往往成為勝負的關鍵。
如圍攻岳不群的十五人,如圍攻余滄海的仇松年等人,大約即亦屬于這個層次。七八人聯手,即能拿得下一派最了得的人物。
掌門級:如劉正風、費彬等人,武藝、氣派明顯高于前一個等級,或許大致當與余滄海這樣頗具規模的門派的掌門處于同一層次。達到這個程度,在各派中均屬杰出人物,人物在江湖上已經具備一些明星效應了,看劉正風金盆洗手時候的熱鬧勁可知。
真掌門級:岳不群、莫大、定閑、天門這四個實際上的掌門。
四 各派實力
下面分說各派的狀況。
(一)華山派
除了風清揚一個另類存在外,華山派幾無隱藏實力。第九回田伯光上華山請令狐沖時有云:
田伯光見他臉色古怪,顯是在極力掩飾,說道:“嵩山、泰山、衡山、恒山四派之中,或許還有些武功不凡的前輩高人,可是貴派之中,卻沒甚么耆宿留下來了。那是武林中眾所周知之事。令狐兄信口開河,難令人信。”
然華山派實力曾經甚強,只是先后經歷過幾次大損。第一次即數十年前,華山上與魔教的大火并。此次損失,為五派所共同承受,在此之后,華山實力,仍可能為五派之冠。第九回《邀客》:
岳不群道:“武學要旨的根本,那也不是師兄弟比劍的小事。當年五岳劍派爭奪盟主之位,說到人材之盛,武功之高,原以本派居首……”
岳不群所言未必無夸大成分,然當時華山派甚為可觀,當無疑問。但緊接下來就是劍宗氣宗的大火并:
……只以本派內爭激烈,玉女峰上大比劍,死了二十幾位前輩高手,劍宗固然大敗,氣宗的高手卻也損折不少,這才將盟主之席給嵩山派奪了去。推尋禍首,實是由于氣劍之爭而起。”(第九回)
這兩次內憂外患,書中交代甚明。在此之后,華山的劫難,實未了結。第二十七回《三戰》:
當氣宗弟子將劍宗的弟子屠戮殆盡、奪得華山派掌門之后,氣宗好手仔細參詳這三式高招“奪命連環三仙劍”。諸人想起當日拼斗時這三式連環的威力,心下猶有余悸,參研之時,各人均說這三招劍法入了魔道,但求劍法精妙,卻忘了本派“以氣馭劍”的不易至理,大家嘴里說得漂亮,心中卻無不佩服。
這段文字里,接連出現“諸人”“各人”“大家”等等字樣,顯然,與劍宗比武獲勝之后,華山氣宗人數尚多。則到《笑傲》時代,華山上只剩下岳不群夫婦二人,無疑另有變故。要說是氣宗獨攬了華山之后,在內部權力分配問題上再起爭端,倒也毫不稀奇。
又,第七回《授譜》:
(令狐沖)忽見西北角上青光閃了幾閃,劍路縱橫,一眼看去甚是熟悉,似是本門高手和人斗劍……令狐沖撐著樹枝,走了十幾步,拾起費彬的長劍插在腰間,向著青光之處走去。走了一會,已隱隱聽到兵刃撞擊之聲,密如聯珠,斗得甚是緊迫,尋思:“本門哪一位尊長在和人動手?居然斗得這么久,顯然對方也是高手了。”
如果華山長輩僅剩岳不群夫婦,而此時寧中則留守華山,則令狐沖不會還有“本門哪一位尊長在和人動手”的疑慮。大抵,此時岳不群一輩的華山氣宗人物,當至少尚有數人。此數人與岳不群或并未破臉,故令狐沖仍敬之為尊長(與對劍宗封不平等人的態度大不相同);但關系實際已頗冷淡,故華山派面臨危難,岳不群從未想到向之求援。
第十一回《聚氣》,封不平上華山爭奪掌門:
成不憂大聲道:“岳師兄,在下和你無怨無仇,原本不必傷這和氣,只是你霸占華山派掌門之位,卻教眾弟子練氣不練劍,以致我華山派聲名日衰,你終究卸不了重責。”
他公開指責岳不群使“華山派聲名日衰”,自當有相當現實依據,不然在爭論中極易授人以柄(但歸結為“練氣不練劍”,卻自然是門戶之見了)。事實上,岳不群也未能就此點加以反駁。
書中對華山派著墨最多,而僅數十人出場,此系岳不群的嫡系弟子,非華山派的全部人手。然岳不群舍此而外所能調動的力量,確乎不多。華山高手在五派中本已較少,再考慮到內部矛盾因素,則綜合實力只能居五派之末,外面架子還不曾倒而已。
令狐沖格外瞧不起青城派,多次主動挑釁,或者亦有青城派迅速崛起,隱隱威脅到華山的傳統優勢的原因。
(二)泰山派
中國文化中,泰山無疑五岳稱尊。金庸雖以嵩山派為五岳之首,但對泰山的傳統地位,亦不至于全然置之不理。自然,此不足為據,泰山派的真實實力如何,仍需要于書中找尋。
小說中于泰山派著墨最少,然泰山掌門的武林地位,實則在岳不群之上,書中卻曾有明確交代。第六回《洗手》:
依照武林中的地位聲望,泰山派掌門天門道人該坐首席,只是五岳劍派結盟,天門道人和岳不群、定逸師太等有一半是主人,不便上坐……
追究劉正風交通魔教之事時,天門表態,亦在岳不群之前。固然此事中天門的態度遠較岳不群決絕,然恐亦屬身份相關。
此外,旁人提及天門、岳不群二人,亦多將天門置諸岳不群之前,第六回《洗手》:
費彬將令旗一展,朗聲道:“泰山派天門師兄,華山派岳師兄,恒山派定逸師太,衡山派諸位師兄師侄,左盟主有言吩咐……”
第二十七回《三戰》:
方證大師道:“這位是泰山派掌門天門道長,這位是華山派掌門岳先生,這位岳夫人,便是當年的寧女俠,任先生想必知聞。”
然天門武學修為,實未見得在岳不群之上,其地位如此,自然是泰山派實力使然。泰山派未必有什么了不起的高手,然實是人多勢眾,第三十二回《并派》:
天門道人是泰山派的長門弟子,他這一門聲勢本來最盛,但他五六個師叔暗中聯手,突然同時跟他作對……
則是泰山派玉字輩尚存的人物,至少尚有五六人。以常理論,每人均有弟子,則天字輩(即與左冷禪、岳不群平輩者)自當更多。
家族繁衍,人口一多,往往便出現晚輩年紀比長輩小不了多少,乃至反而大些的情況(華山派的勞德諾當屬特例,故林平之對令狐沖的年紀曾有誤會;而此種情況則系常態)。天門的年紀,比幾個師叔似也未見得小上多少。此似亦可作為泰山派人多勢眾的一個較弱的旁證。
嵩山大會,泰山派玉字輩諸人,表現雖大多不堪,然細推其修為,實亦當不弱:
玉璣子看到他丑陋的長長馬臉,露出一副焦黃牙齒,裂嘴而笑,厭憎之情大生,長劍一挺,嗤的一聲響,便向桃花仙胸口刺去。桃花仙急忙閃避,罵道:“臭賊,你真……真打啊!”玉璣子已深得泰山派劍術精髓,一劍既出,二劍隨至,劍招迅疾無倫。桃花仙說話之間,已連避了他四劍。但玉璣子劍招越來越快,桃花仙手忙腳亂,哇哇大叫,想要抽出腰間短鐵棍招架,卻緩不出手來。劍光閃爍之中,噗的一聲響,桃花仙左肩中劍。(第三十三回)
而莫大先生曾有如此想法:
他氣惱玉磬子為虎作倀,逼死天門道人,本擬和這道人一拼,豈知泰山三子一上來便先后受傷,于是剩下的對手便只岳不群一人。(第三十三回)
莫大性情謹慎,既擬一拼,自有相當把握,然僅言“一拼”而不言教訓懲戒,則是亦無必勝成算。如此玉磬子武藝至少亦當不下于費彬。(引者按:玉磬子武藝為三子之末,逼死天門,彼亦非首當其沖,頗疑此玉磬子當為玉璣子之誤。)
華山后洞之中,玉鐘子其人頗具見識氣度,更不待言。
又,書中既謂“天門道人是泰山派的長門弟子,他這一門聲勢本來最盛”,則天門這一支的天字輩道人,亦必有若干足以與玉字輩諸人相抗衡者。則是有出手記錄者如天松、天乙等人雖表現不佳,然非泰山天字輩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