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人格發展中,是沒有“浪子回頭”這個過程的。如果一個人不想被“類型化”為反面的社會角色的話,他(她)就只好走一條社會為大家固定的路。中國人這種“倫理性”,確實給人一個很道德的民族的感覺。然而,一個人道德與否,是應該經由“自我”做出選擇,以及視能否堅守這個選擇而決定的。如果不經由自己的選擇,也就沒有個人責任可言,因此,也就說不上“道德”或“不道德”,而只能說是“非道德”,就如同一盤被錄過音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中國人的人格發展中,是沒有“浪子回頭”這個過程的。如果一個人不想被“類型化”為反面的社會角色的話,他(她)就只好走一條社會為大家固定的路。中國人這種“倫理性”,確實給人一個很道德的民族的感覺。然而,一個人道德與否,是應該經由“自我”做出選擇,以及視能否堅守這個選擇而決定的。如果不經由自己的選擇,也就沒有個人責任可言,因此,也就說不上“道德”或“不道德”,而只能說是“非道德”,就如同一盤被錄過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