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新千年版序

下筆寫這篇序言時,《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已經有二十年的生命了。二十年的時段是可以用來定義一整個“代”的。因此,當我重新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恍如再次閱讀一部陳年的日記,里面的思想情愫既曾相識又備感陌生。書中提到的“文革”及其余緒,對國內的讀者來說,恐怕也會引起既曾相識又感覺陌生的感受。

然而,這本書等了二十年才有機會在國內出版。國內的氣氛已經和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但這次應三輝圖書之邀,為了和國內的讀者見面,仍有將該書做技術性修改的必要。因此,它與1990年的“最新修訂版”不盡相同,而后者與1983年的原版的差距更大。這段變化有必要向今日的讀者交代。

對國內的讀者來說,本書雖然姍姍來遲,但上面提及的問題卻仍然存在:它賴以立論的陳年舊事,如今是否只剩下了紀念的價值?書中反復論述的“深層結構”,是否已經失去“時效”?既考慮“時效”,有否基本上推翻了所謂不變的結構之命題?

在這個序言中,作者得面對這些問題。首先,我必須對“深層結構”這個概念予以進一步的澄清。這個概念的運用并非指中國歷史從無出現變化,而是辨認中國歷史上由古至今比較穩定的某些規律,它們是使“中國”在歷經變化后仍保持它自身特殊認同的因素。因此,它可以比擬作河床的底部巖層,縱使河流本身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顯然,在歷史思考中應用“結構”這個概念,不該是用來論證黑格爾哲學傳統里“東方社會”或者“亞細亞生產方式”這類先天上固定的本質。它應該是用來指示某一個歷史時段內相對穩定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之間又出現相互聯系性,可以讓我們用“結構”的概念去綜括之。“歷史”本身就代表變化,沒有概念的魔術師能改變這個事實,然則,歷史如何被“結構”這個觀念取消呢?

用結構觀念研究歷史的佼佼者是法國年鑒學派的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他用史料論證:在整個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人地關系呈現出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這個結構既不同于15世紀也有異于17世紀,自然也使它不同于其他地區。但這個16世紀只是一個“時段”,如果我們想論證地中海這個大區在整個近代初期都具自身特色,令它與其他地區判然有別,我們不妨把“時段”拉長,進一步探討該區在15、16、17世紀這三個時段間的共同關聯性,歸納出這個更長“時段”里的相對穩定的因素。如果我們想論證地中海區由古至今都有自身的特色,在理論上是可以設想一個極長“時段”作為操作單位的。

當然,把中國上下三千年當作一個“長時段”的,并無人嘗試過。它是否為人接受,該視其有否說服力,而不該是理論上的一種絕無可能性。從理論上對它做出本能式的排斥者,是出于把歷史時序和邏輯時序兩者混淆。

這個混淆,也出現在歷史學是否可以像自然科學般做出預測的論爭里。歷來都有人具歷史學可以預測未來的信念,但他們是混淆了兩種時序。自然科學式“預測”所賴的因果關系是出現在邏輯時序中的。例如說,1605年英國天主教徒在國會的地道中埋藏炸藥行刺整個王室的案件,如果得逞,造成劃時代的大案,我們該如何做出因果關系的解釋呢?物理學家會說導因是火柴,化學家會說導因是火藥,而歷史學家如果也想訴諸自然科學式的因果律,則會考察人文因素:有些史家會說導因是宗教改革后英國的國教政策,而馬克思主義史家會認為是封建殘余對新興資產階級的反撲,其之所以失敗亦有其“必然性”。無論如何,如果這幾種說法都設定在任何時空底下凡出現相同的因就會有同樣的果,其解釋的架構都是邏輯性的,是超越任何特定時空的因果關系之先后排列。

但是,職業歷史學家所處理之對象無一例外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時序(historical timeline):它是必須標明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人物的敘事形式。這個時序——典型的例子是五經中的《春秋》——只是在時間中發生的事件的一個進程,并沒有普遍性的意義。但歷史學家如果要解釋某一事故的“前因后果”,就必須把該特殊事故納入上述那種具普遍意義的因果律的框架中。也因為如此,歷史學家只能“解釋”已經發生的,而不能預測未來。他如果把獨一無二的歷史時序和因果關系的邏輯時序混淆的話,則會把自己變成“靈媒”,亦即是在某一特殊時地的事故發生后,去預測另一個特殊時地的事故必然會隨著發生,而其假冒的邏輯必然性則會墮落為活神仙式的“宿命論”。

本書中談的“深層結構”顯然并非歷史時序,但也不屬于普遍適用于任何時空的因果關系范圍,確切一點,該說是一種針對特定范圍——中國——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設定。書中無疑舉了許多歷史例證,但是處理方式并不同于一般職業歷史學家,而是把它們歸入我所謂的“表層結構”現象,亦即是屬于特殊性領域。書中的“深層結構”概念既然是一種相對穩定性的設定,而不是一種“亞細亞”式的先天不變性,因此,并不存在它是否在“將來”甚至在“現在”會遭改變的問題。

“深層結構”在理論上是可以被全面解構的。但我既然是把它設定為“中國”在歷經變化后仍保持它自身特殊認同的因素,因此,在可見的將來,仍預想這個相對穩定性的某一程度之持續。有了這個新的體會,才為新千年版寫出如下的新結論:

在本書里,中國文化以十分負面的形象出現,那是因為它被放置入一個由他人締造的“現代”世局中,一切條件對它來說都是不利的,用來衡量它的所有標準也必然是異化的。但這個“現代化”該不斷被重新定義。中國文化的“文法”規則能否在新的世局里創造出簇新的佳句妙句,我們將拭目以待。

我充分理會到這個結論與本書的基調之間會產生極大的不協調。

這就牽涉到本書是否已失去“時效”的另一種顧慮。既云作者“重新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恍如再次閱讀一部陳年的日記,里面的思想情愫既曾相識又備感陌生”,那么,它的看法是否充滿偶然性,只反映作者某個時期的思想,而如今已時過境遷?

的確,讀者會感到本書的行文是熾熱的,但不是熾熱的愛國主義,而是對自身文化的一種接近白熱化的反感。這種反感是如此的強烈,以至于由它啟發的文化批判遠遠超出一般的國民性批判。本書的特點,正在于它不是泛泛地羅列幾項或十來項國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談的補救之道,而是近乎千刀萬剮式的切割。這個濃烈的感覺,是只有身處其中而又想全力地掙脫出來才會有的感覺。如今,作者已經居美三十余年,去國已久,縱使分析能力遠勝于前,但已經沒有了當時的心境,因此無可能再寫出二十年前的東西。

在這里,又回到本書是否已失去“時效”的顧慮。要消弭這重顧慮,作者提出一個不尋常的解答:具有永久性價值的觀點,往往是由獨異的角度出發的。這種獨異角度不只是由獨異的人提出,而多半由一個人生中出現某些時刻的獨異條件所提供。因此,這些時刻雖然短暫,這些條件縱使不會重現,卻并不意味它們的結晶之價值也是短暫的。相反地,這個結晶應該屬于珍禽異葩一類才對。

關于我個人的獨異性(亦算是毛病),或許可簡括為“最高判國罪癥候群”。自從成為美國公民以后,我就一直在從事美國文化的批判,而且也是細微末節地批深批透。這個已經進行了十年以上的寫作計劃曰“弒母的文化”,請讀者拭目以待。

2003年12月11日

寫于美國佛羅里達州新斯牟爾納海灘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甸县| 岗巴县| 云浮市| 观塘区| 香格里拉县| 大洼县| 高陵县| 凤城市| 荆门市| 揭东县| 越西县| 同心县| 习水县| 栾川县| 邯郸市| 富裕县| 都安| 兴和县| 皋兰县| 鞍山市| 玉山县| 武义县| 宁强县| 沂南县| 霞浦县| 和平区| 万盛区| 竹山县| 孝义市| 如皋市| 资源县| 峨山| 新巴尔虎左旗| 赤水市| 南通市| 星座| 太仆寺旗| 阿勒泰市| 凯里市| 尼木县|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