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論(超值白金版)
- 馬克思
- 19字
- 2019-01-03 17:27:00
第四篇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十四章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是對立統一關系,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二者具有同一性,相對剩余價值是絕對的,絕對剩余價值是相對的。
剩余價值的生產
撇開勞動過程的各種歷史形式來看,勞動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加以考察的話,整個勞動過程都是抽象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從個人的勞動過程來說,勞動過程是把彼此分離開來的職能結合在一起而已。當工人為生活目的對自然物實行個人占有的時候,他是自己支配自己的,是在自己頭腦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動起來的。正如自然機體中頭和手的組成關系,單個人是不能對自然發生作用的,只有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在一起才可以。隨著勞動過程的協作性質發展,生產勞動和生產工人的概念必然擴大。當工人成為被支配者的時候,它們分離開來,直到處于敵對的對立狀態。實際上,從個體生產者的產品轉化為社會產品、轉化為勞動人員的共同產品來看,各個成員成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只要完成他所屬的某一種職能就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作用于勞動對象。因此,生產勞動的最初的定義,尤其是從物質生產性質本身中得出的,總體工人始終是正確的,而單個成員就不再適用。
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商品的生產,而且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因此,工人不是為自己生產,而是為資本生產,必須生產剩余價值。工人進行生產已經不夠,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才能夠滿足生產的需要,比如一個教員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頭腦,而且可以為校董的發財致富勞碌,才能發揮生產的最大效用。其實,生產工人的概念決不只包含活動和效果、工人和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而且包含一種特殊的歷史生產關系。當然,這種生產關系可以把工人變成資本增殖的直接手段,是生產工人的不幸。
兩種剩余價值的聯系與區別
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就是把工作日延長到生產勞動力價值的那個點,并由資本家占有這部分剩余勞動。作為資本主義體系的一般基礎,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從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看,工作日可以分成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個部分。當然,用各種方法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比如延長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時間,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就同工作日的長度有關。當然,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產生和發展,尤其是以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前提的,會使勞動的技術過程和社會組織發生根本的革命,而且勞動對資本的形式隸屬也會讓位于勞動對資本的實際隸屬。

福特汽車工廠裝配線上的工人
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剩余價值是生產工人的本質特征。一旦工人的生產并不超出工人只生產自己勞動力的等價物的那個點,那么剩余勞動就消失了,資本主義也就不復存在了。圖為1926年,在芝加哥一個福特汽車工廠的裝配線上作業的工人。
從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看,勞動可以在形式上隸屬于資本,比如從前為自己勞動的手工業者可以轉變成為受資本家直接支配的雇傭工人,而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方法也是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方法。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掌握整個生產部門的時候,無限度地延長工作日就不再是單純地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手段,而是作為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特殊方法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當然,它可以擴大作用范圍,通過占領以前那些只在形式上隸屬于資本家的產業部門和產業部門生產方法的改變。
從一定程度來看,相對剩余價值是絕對的,是以工作日的絕對延長為前提,而絕對剩余價值是相對的,是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的。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之間的區別似乎完全是幻想的,而且這種表面上的同一性會消失。當勞動生產力和勞動強度已定的時候,剩余價值率只有通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和工作日兩個組成部分的變化才能提高。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成為普遍生產方式的情況下,剩余價值率的提高可以讓我們明顯地感到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之間的差別,而且我們時常會碰到抉擇,就是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相對量的變化。
如果工人需要全部時間來生產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話,那么他就沒有時間為第三者勞動。因此,只有一定程度的勞動生產率才能提供這種可供支配的時間,才會有剩余時間和剩余勞動,從而產生資本家和封建貴族,更別提私有者階級。
自然條件對剩余價值的影響
從最一般的意義來看,剩余價值是自然基礎,而且沒有絕對的自然障礙會妨礙個人維持自身生存的勞動,就像沒有自然障礙會妨礙個人去尋找食物。只有當人類擺脫最初的動物狀態,尤其是把神秘的觀念同這種自然發生的勞動生產率聯系起來,他們的勞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化,而且個人的剩余勞動會成為個人的生存條件。在文明出現的初期,取得的勞動生產力和需要雖然很低,但它是同滿足需要的手段一同發展起來的。實際上,同直接生產者的數量相比,依靠別人的勞動來生活的那部分人是微不足道的。另外,隨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增進,這部分人也會絕對地和相對地增大起來,并作為資本關系的基礎和起點迅速發展起來。當然,已有的勞動生產率,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幾十萬年歷史的恩惠。
5秒鐘經濟學
>>> 相對剩余價值 >>>
絕對剩余價值的對稱。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和絕對剩余價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創造出來的價值絕對地增加了,而是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把一部分原來的必要勞動時間轉化為剩余勞動時間,從而使剩余價值相對地增加。它是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之一。

榨取剩余價值是資本家的本性
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兩部分。資本家為了達到價值增殖的目的,一方面是延長工作日;另一方面是改進設備、技術,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在資本主義前期,以第一種方式為主;后期以第二種為主。圖為里昂的絲綢工人向資本家繳納產品時的情景。資本家目光苛刻,態度蠻橫;可憐的工人臉上充滿了無奈與悲哀。

工業對自然界的危害
大機器生產把人類帶進了一個發達的工業社會,工業和交通工具對自然界的危害很快就暴露出來。工業廢物和未經處理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和溝渠,破壞了生態環境。圖為東歐一個污染嚴重的城市,空氣和河流中布滿黑黑的煙塵,河邊兩個吉卜賽小孩也被染成了黑色。
撇開社會生產的不同發展程度來看,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而且這些自然條件可以劃分為本身的自然和周圍的自然。當然,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生活資料的自然資源和勞動資料的自然資源,比如土壤的肥力、漁產、水資源、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和煤炭等等。實際上,第一類自然資源在文明初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第二類自然資源在較高的發展階段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一旦資本主義生產成為前提,尤其是在其他條件不變和工作日保持一定的情況下,剩余勞動量總會隨著自然條件特別是隨土壤的肥力而變化。當然,經濟學家絕不會反過來說,最肥沃的土壤最適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長。雖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過于富饒的自然“就像胎兒離不開臍帶一樣”,但是不能使人自身的發展成為一種自然必然性。一般來說,資本的祖國不是草木繁茂的熱帶,而是溫帶;資本的發展不是依靠土壤的絕對肥力,而是勞動力的差異性和產品的多樣性。通過所處自然環境的變化,他們的需要、能力、勞動資料和勞動方式不僅逐漸趨于多樣化,而且會形成社會分工的自然基礎,使人們能夠對自然經濟加以利用。這種必要性在產業史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良好的自然條件具有提供剩余勞動的可能性,但是只能提供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的可能性,絕不能提供它的現實性。因此,不同自然條件下的勞動會使同一勞動量在不同的國家滿足不同的需要量,甚至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使必要勞動時間各不相同。當然,這些自然條件只能作為自然界對剩余勞動產生影響的條件之一,就是起到勞動起點的作用。
同歷史地發展起來的社會勞動生產力一樣,產業越進步,受自然制約的勞動生產力就會表現為合并勞動的資本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