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從勞動過程的角度看,資本的兩個組成部分是作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作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區別的;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看,它們則是作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區別的。

撇開工人勞動特定的內容、目的和技術性質來看,加到勞動對象上的定量勞動就是把新價值加到勞動對象上,而被消耗的生產資料也成為產品價值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生產資料的價值在勞動過程中發生轉移,并在產品上保存下來。

雖然把新價值加到勞動對象上和把舊價值保存在產品中都是工人同一時間內達到的不同結果,但是目的卻很明顯,這種結果的二重性只能用勞動本身的二重性來解釋。紡紗工人只有通過紡紗,織布工人只有通過織布,鐵匠只有通過打鐵,才能加進價值,而棉花、紗錠、棉紗、織機、鐵和鐵砧就成為產品使用價值新的形成要素。隨著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消失,新的使用價值在價值形成過程中出現,并使被用掉的生產資料轉移到新產品上去。由此可見,工人勞動的有用性質,使得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在同生產資料接觸后,就可以賦予勞動復活和活力,使它們成為勞動過程的因素,把被用掉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價值的組成部分轉移到產品上去,并且同它們結合為產品。如果工人不紡紗,就不能使棉花變成棉紗,那么這個工人也不能把棉花和紗錠的價值轉移到棉紗上;如果這個工人改行當木匠,他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把價值加到他的材料上。由于勞動量的追加,生產資料的價值在產品中得以保存,而追加的勞動也清楚地表現在種種不同的現象上,使得新價值得以加進。換而言之,勞動是抽象的社會勞動,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就一種屬性來說必然創造價值,而就另一種屬性來說必然保存或轉移價值。

雖然生產資料轉給產品的價值絕不會大于它本身的使用價值,但是生產資料本身就不是人類勞動的產品,沒有價值可以喪失,也不會把任何價值轉給產品。

就生產資料來說,它們的使用價值被消耗,勞動制成產品,但是生產資料的價值沒有被消費,反而被保存下來。實際上,一切天然存在的生產資料,如土地、風、水、礦脈中的鐵、原始森林中的樹木等等,它們的作用只是形成使用價值,而不是形成交換價值。正是由于生產資源原先借以存在的使用價值已經消失,生產資料的價值得以再現于產品的價值中,確切地說,不是再生產。當然,所生產出來的是舊交換價值借以再現的新使用價值。

作為勞動的主觀因素,勞動通過一定的形式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上并保存下來的時候,它的運動每時每刻都會形成新價值。假設工人在生產出自己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以后就停下來,產品價值超過其中生產資料價值的余額就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價值,是產品本身的價值部分。當然,工人自身在生活資料上花費的貨幣只是表現為再生產,而真正的再生產卻不像生產資料表面上的再生產,是通過一個價值用另一個價值來補償實現的。

實際上,生產出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并把它加到勞動對象上,只需一定的工作時間,遠遠低于勞動力發揮作用的時間。因此,產出的超額價值就是產品價值超過消耗掉的剩余價值,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形成的價值余額。

事實上,勞動過程的不同因素在產品價值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也說明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在資本價值增殖過程中所執行的不同職能。當產品總價值超過產品形成要素價值總額的時候,形成的余額就是增殖的資本超過原預付資本價值而形成的余額,不過是原有資本在拋棄貨幣形式轉化為勞動因素時所采取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已。因此,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不僅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價值,生產自身的等價物,而且可以生成一個超過等價物的余額,就是剩余價值。當然,這個剩余價值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是可大可小的,稱為可變資本部分或簡稱為可變資本。從勞動過程的角度看,這兩個資本的組成部分是作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作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區別的;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看,它們則是作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區別的。

土地即為天然存在的生產資料

作為不變資本,土地雖然不像普通的勞動資料那樣,將所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上保存下來,卻因為它是天然存在的資本,只有使用價值,不會把價值轉給產品,沒有價值可以喪失。圖為喜馬拉雅山下的梯田。

生產工具影響生產力

20世紀初,拖拉機的發明,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依靠畜力和人力進行耕種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美國農業生產率,對社會影響深遠。1900年,美國農民占全美總勞動力的38%,而到了21世紀初,農民在美國勞動力總數中還不足3%。圖為蘇聯的農場工人用坦克改裝成的拖拉機正在犁田。

在生產過程中,已用的勞動資料同原料的價值一樣,也可以發生變化,但是它們轉移到產品上去的那部分價值卻不會發生變化。假設出現一種可以由較少勞動操作某種機器的新發明,舊機器就要或多或少地發生貶值,而轉移到產品上的價值也要相應地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價值變動會在生產過程以外發生。雖然生產資料的價值變動可以使已經進入生產過程的生產資料受到影響,但不會改變生產資料作為不變資本的性質。同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比例的變化也不會影響它們在職能上的區別。隨著勞動過程技術條件的革新,過去需要10個工人用10件工具加工的原料,現在則需要1個工人用1臺機器就能加工一百倍的原料。此時,不變資本的增加和可變部分的減少,只能改變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量的關系,不能影響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別。

5秒鐘經濟學

>>> 價值增殖過程 >>>

價值增殖過程是生產商品一定的使用價值,并把生產資料的原有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上去;作為價值增殖過程,雇傭工人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形成新的價值,其中包括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過程,必然不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而必須是價值增殖過程。

蒸汽機的誕生

機器文明的開始,使得同樣的產品可由較少的勞動再生產出來。新的生產資料的價值量增加了,而預付勞動力的部分則減少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只是在比例上發生了變化。1776年瓦特制造的蒸汽機點燃了“工業革命”的導火線。改進后的蒸汽機廣泛應用于各種生產領域。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將瓦特的蒸汽機裝在火車上,從而開創了陸路運輸的新時代,這些龐然大物改變了當時的社會與人們的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方山县| 二连浩特市| 金沙县| 喀喇沁旗| 祁连县| 濉溪县| 当雄县| 外汇| 兴安盟| 河南省| 留坝县| 天津市| 托里县| 花莲市| 运城市| 高尔夫| 西宁市| 古丈县| 宜黄县| 邳州市| 福安市| 阜城县| 伊川县| 清水河县| 永宁县| 永顺县| 依兰县| 兴城市| 石泉县| 武陟县| 同江市| 玉林市| 牡丹江市| 扶沟县| 莎车县| 连城县| 武冈市| 分宜县| 巴中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