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再臨洛陽
- 紅妝之女皇天下
- 七里海洋
- 2761字
- 2017-12-18 17:21:49
二度廢太子詔書一事一出來,明眼人就看得出來,這都是栗皇后搞的鬼。恐怕這個皇后,不安分了,只是礙于皇后權威無人敢犯。而皇帝日漸消瘦,已然有駕鶴西去的態勢,在這種情勢微妙之時,誰出來都是要被“打”的。
栗皇后如今看著太子被廢,皇帝將死,心中的想法又活動起來——她想改朝換代。改朝換代需要什么呢?天時、地利、人和。
隆興二十八年,關中大旱,顆粒無收,一斗米居然賣到300文一斗,這可是平時的好幾十倍,百姓買不起口糧以致大量外出避荒,長安城就又空了下來。栗皇后想把皇帝游說到她的勢力集中的洛陽,便利用了這場“天時”。
她對纏綿病榻的皇帝道:“陛下,不如我們去洛陽如何?洛陽是水陸交通要扼,而且存糧豐富,這也是祖輩留下來的傳統不是?”
的確如此,在前朝就有這樣的典故,關中地區如果大旱則去水陸樞紐的洛陽避災,當災情緩解就會再回長安。只是,皇帝李哲是將死之人,便有落葉歸根之心,所以心中聽了這個理由也并不動容,只輕輕道:“正所謂‘葉落歸根’,朕已經是將死之人,不想遠離故鄉。”
栗皇后聞言,笑道:“陛下,我們何不將最后的嵩山也進行封禪大典?也好告訴神靈陛下您的功德不是嗎?”
這兩條說在皇帝的心坎里,雖然這個皇帝懦弱、仁慈,但這仍不能改變他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比先帝強的好勝心。他依賴這個自主堅強的皇后,喜歡這個給他姐姐又給他母親般溫暖感覺的皇后,習慣聽從這個膽大心細的皇后所說出來的建議。
縱然他心有落葉歸根之心,不過也始終比不過那顆功利心。以致帝后再次帶著文武百官去了洛陽。而文水正在洛陽,當年栗皇后衣錦還鄉,陪行的有皇帝、太子,那是何等風光無限。皇帝給足了栗皇后面子,讓她樹立了親民的好皇后形象。而今栗皇后再回來,確實要用一個女人的力量推翻這個男人的天下!
栗氏,并不是個平凡的女子,否則也不會因為當面被趕出門而進宮,也不會以先帝寶林的身份被王皇后接進宮,也不會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互相內斗達到她鳳臨寶座的目的。她有平常女子沒有的政治敏感度、果敢堅毅和一種“英雄”氣概。
她初進宮地位地下,幾年清涼寺清心寡欲的生活讓她明白小人物也有大作用,所以她結交宮女,把彤兒和阿瑩這兩個頭號的宮女拉攏;當年廢后詔書一事,若不是她建立的情報網把消息及時傳達給她,若不是她沒有一絲一毫猶豫趕到皇帝面前,或許現在她已經是紅顏枯骨如同王皇后和蕭淑妃一般了!
這是眼色,是果敢,是一種“大難臨頭方顯英雄本色”的氣概。這樣不輸于男子的女人,怎么會心甘情愿偏安一隅從此安穩的過生活?
此外,想要平安到達洛陽,還必須要有軍隊護衛!恰巧這個女人認為,有名監察御史十分聰明,讓他解決沿途的安保肯定沒問題。
栗皇后不想動用軍隊,一來是目標太大,二來是栗皇后與軍隊的最高長官裴行儉不和。裴行儉在當年的昭儀為后一事中,是站在元城貞這一邊的,后來昭儀為后了裴行儉就被貶官到蠻荒之地去了。可是蠻荒之地太鍛煉人,裴行儉就在邊關鍛煉成長成一員大將,如今已經是長安城中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了。
青云宮內,栗皇后高坐鳳椅之上,地下一人垂首而立。栗皇后笑道:“魏大人,近來可好?”監察御史魏元忠誠惶誠恐受寵若驚道:“回娘娘,臣不敢當。”
栗皇后聞言笑了笑,喝了一杯茶便打開天窗說亮話:“天皇和我,還有一眾宮妃大臣家屬都要去洛陽,此次不同以往:以前天皇身體康健,只需要一小隊人馬保護立刻,然而今非昔比,天皇纏綿病榻已久,就必須要加強防衛,我不欲調取裴行儉的手令,那人實在可惡我不愿和他打交道。而你,只需要調來一批人護衛就行,不拘是什么人。”
栗皇后的眼神突然深邃起來,魏元忠看了一眼便不敢再看。魏元忠腦袋“轟”的一聲就被嚇住了,他一個八品文官,手中無兵無卒,又人微言輕怎么弄?然而這任務派下來了,雖然還沒有應對的辦法,不過也只能接下來。于是魏元忠道:“臣明白,臣必定把事情辦理妥當,不用娘娘費心。如果娘娘沒有別的吩咐,臣這就告退。”
栗皇后看了一眼云兒,見云兒點頭便道:“好,云兒送送大人。”
前面也說過,這個魏元忠他沒有應對的辦法,所以一出栗皇后的青云宮就窩在家里想辦法,差點成了宅男。他輾轉了一夜突然靈光一現,嘿嘿的一個人笑了起來。
第二天他哪都沒去,他進監獄了,他去視察犯人去了。他把所有的犯人都過一過堂。這些犯人關的太久都被關傻了,個個衣衫襤褸目光呆滯,充滿萎靡之氣。然而就是這么一群人當中,魏元忠發現一個出眾的人——這個人雖然同樣衣衫襤褸,但目光炯炯有神,站在那里不怒而威,有一種黑幫老大的氣質。魏元忠兩眼放光,便說:“就是你了!”
隨后把犯人清洗干凈,然后請到酒樓里面好酒好菜招待著,二人喝的差不多時候,魏元忠把手搭在犯人肩上,笑道:“兄弟有事求你,你幫不幫忙?”犯人問道:“何事?”
魏元忠道:“天皇和天后娘娘不是要去洛陽嗎?天后娘娘把這一路沿途的安保工作交給了我,可是兄弟我就是個八品文官,無兵無卒,辦不到。”突然他語風一轉,道:“但是呀,我看你氣宇軒昂,我就認為你肯定能辦到,兄弟你幫不幫我這個忙?”
犯人聽了哈哈大笑,說:“承蒙大人抬舉厚愛,這事包在兄弟身上!”一口答應,慨然允諾。魏元忠看這犯人答應,急忙找了一套官服給他穿上,又給他找了一匹高頭大馬。
當遷地大軍出發時,魏元忠和那個犯人各坐一匹高頭大馬,在前面引路護航。那些小偷小摸小搶劫犯一看就嚇回去了——那走在前面的是誰呀?是咱們的頭兒呀!我要是動了他,不給他面子,他還能饒了我?所以他們就都回去了。這一萬多人,走了這么多路,一文錢都沒有丟,平安抵達洛陽。
這一行人到達洛陽,天皇和天后就要舉行封禪嵩山的活動,但是一到嵩山底下,皇帝突然頭暈眼花,眼睛又看不見東西了,失明了。皇帝本來身體就不好,又加上這一路舟車勞頓,病情加重了。
天皇失明了是大事呀,天后就趕緊請各路御醫前來醫治,能用的藥試了個遍愣是沒好。于是便有人說道:“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不如我們請個外國大夫給天皇瞧瞧病,沒準兒就好了。”
于是呢,他們就請了大秦的醫生,名叫秦明鶴的來。盛傳這大秦的醫生都十分擅長做“開顱手術”,有病給你把腦殼子劃拉開,搗鼓搗鼓病就好了。秦明鶴一看皇帝的病,便笑道:“天皇陛下的病是小病,是風毒上侵腦部引起的失明。不用開顱,我只要在陛下腦袋上的百會、腦戶兩個穴位下針,讓血流出來陛下就能好了。”
于是秦明鶴就拿出一包銀針,消了消毒就扎進去了,皇帝果然能看見了。雖然栗皇后想改朝換代,但她并不希望皇帝現在就死,她希望皇帝在他該死的時候死,所以在秦明鶴胸有成竹的說只要在皇帝腦瓜子上扎兩針就好的時候,她并沒有阻止呵斥他。
栗皇后高興的一拍腦門子,噔噔噔跑到后宮里去親自扛了十匹綢子出來,道:“你治好了天皇,我沒什么可以報答你的,這是我親自拿出來的綢子,就當是我的感謝了吧。”
雖然皇帝得以重見光明,但人們都能看出來他命不久矣該準備后事了,于是栗皇后把一個叫裴炎的宰相和皇子李沐叫來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