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改進中國新聞事業史的科研工作加速學科建設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興起的思想解放潮流,推動我對改進中國新聞事業史的研究工作、加速本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較多的思考,同時也在科學研究的實踐中作了若干嘗試。

首先碰到的是撥亂反正問題。長期以來,特別在“十年內亂”之中,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擾,學術研究中不恰當地強調所謂“政治掛帥”,使得研究工作往往脫離了實事求是的軌道,造成不少混亂。例如,對于陳獨秀、瞿秋白(被錯誤地說成叛徒)和梁啟超對報刊工作的重大貢獻,盡量貶低和抹殺,連陳獨秀曾長期主編《新青年》這一眾所周知的事實,也干脆不提了。而對于毛澤東、魯迅等人在報刊宣傳中的地位,則一再被拔高,《湘江評論》一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刊物;那種違反歷史事實,把嚴復、章太炎的報刊活動納入儒法斗爭框框的做法,也曾成為一時的時髦。在對這些問題撥亂反正時,我也對自己的研究態度和學風進行清理,我深刻認識到,科學工作是一種老老實實的工作,只有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事實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按事實本來的面貌去闡明事實,我們的科學事業才能前進。任何“原則在先”的表現都是有害的,那種“觀風向、看氣候”的惡習,更會把科學工作引向絕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新聞事業史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不應抹殺;但由于多種原因,比起其他學科,它所存在的落后性,也毋庸否認,這種落后性的一種嚴重表現,就是我們對于這門學科的特性還沒有明確的認識。我們所編寫的講稿與教材,都不同程度地類似中國近現代政治史、思想史。一種缺乏自己特性的學科,是很難獨立存在的,而它的社會價值,也會大大受到損害。我們知道,“論”“史”和“當前現實工作”,三者本存在著密切的有機聯系。可是,當我們的新聞事業史只不過是政治史與思想史的“附庸”時,它就難以對新聞理論建設提供思想資料,也無法對我們今天報紙工作的改進起啟發作用。這一矛盾,在“文革”前已逐漸有所感覺,一些同志也作了不少改進,但總的情況并無根本變化。我自己,也只是在三中全會以后,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才有較為深切的認識,才產生解決這一矛盾的迫切感。這一矛盾如不解決,我們所投入的大量勞動,就有被引入斜路的危險。

加強分析研究,注意揭示新聞現象的內在聯系,是我們學科建設的道路上,必須重視的另一問題。如果不去充分占有材料,不大量積累感性知識,而你要談什么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那是十分荒唐的。因此,有些同志在發掘與整理新聞歷史材料方面所作的貢獻,應該給予充分的估價,而且這一工作,今后還應大力進行下去。但是,又應看到,由于過去對本學科的特性缺乏明確認識,我們所進行的科學研究,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其中一大部分是“浪費”的。

如何克服我們學科建設的落后性問題,牽涉面很廣,我的具體想法,有一部分已經寫在《關于中國新聞事業史研究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了,大部分只是初步設想,設有寫成文字,尚須繼續探討。數年來,我就是根據這些已有的認識,開展了科學研究活動,企圖通過科研實踐對這些認識進行檢驗。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經反映到課程中去了(如對“中國近代報刊史”課程內容作了某些改革,與人合開了一門新課“中國新聞文體簡史”),有些則寫成十余篇共10萬余字的論文(大都已公開發表),有些則尚待整理。

我在科學研究實踐中,采取了哪些做法作了那些改進呢?這里著重講以下幾個問題。

1.將研究工作轉移到歷史上的新聞現象上面來。過去我們不是這樣的,重政治現象輕新聞現象的傾向十分嚴重,這實際上是對本學科研究對象這一重大問題的認識混亂。我們所以把新聞事業史寫成政治史思想史,其根本原因,就是錯把政治現象作為本學科的研究對象。在把研究對象轉移過來以后,我曾先后研究了中國各類報紙(商業報紙、黨報、官報等)的特性及其歷史作用,各種報紙觀念,報業思想的形成和變化,中國新聞文體與寫作以及報紙編輯工作的演變等等,既對一些較小的問題,如“有聞必錄”“無偏無黨”這類常見用語進行歷史專考,也就一些大的課題,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性質對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制約,中共黨報的發展與蘇聯報紙工作傳統的關系等問題進行探討。這些問題的研究過去卻很少認真進行過,我自己也像闖進一大片新的園地,感到有待于我們開墾的地方是太多了,科學上的荒蕪狀態,也許是對長期沒有弄清研究對象所作的一種懲罰。

2.細心處理新聞現象與政治現象的關系。這是因為新聞工作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新聞現象和政治現象往往是結合在一起出現的。以政治現象代替新聞現象固然不行,無視政治現象對新聞現象的作用,也會導致錯誤。關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我主要作了兩點考慮。

第一,在政治現象對新聞現象起支配作用的情況下,著力考察政治現象對新聞的制約關系,我們的研究主體是新聞現象而不是政治現象。例如,某一政黨辦報,無疑是這個政黨的政治觀點政治宗旨的實施,可是我們不要把這種政治觀點與宗旨本身作為研究目標,而是要考察它如何在報紙觀念、辦報思想、宣傳策略等方面起制約作用,又如何影響新聞實踐。這樣做,既不是簡單地把政治現象當作研究對象,又沒有抹殺政治現象和新聞現象的聯系。

第二,在新聞現象與政治現象相統一的狀態中,找出新聞現象的歷史聯系,從中提出我們的研究課題。例如,《民報》和《新民叢報》的論戰,它既是政治現象,又是新聞現象,可是,對于這次“論戰”,我們不必像中國近代史研究者那樣,致力于對雙方政治綱領政治主張的評判,而是著意從新聞現象的發展中進行考察,研究“論戰”的發生和“黨報”的出現之間的內在聯系,探討雙方對“論戰”這一宣傳形式的不同運用,分析這次“論戰”對新聞文體改革的推動。如此等等。這樣,對于這樣一個老的論題,就找到一條符合本學科特性的研究道路。

應該說明,所說不以政治現象作為研究對象,是指不以此作為最終研究目標,不是說我們對于政治現象不需進行考察;相反,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政治現象往往是我們的研究起點(當然,不是終點)。不過,我們和別的學科的研究者抱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罷了。

3.考察新聞現象發展的過程,闡明其來龍去脈,這可說是本學科的研究任務之一。過去,我們有時也曾研究過新聞現象,可是往往停留在對當時表現的研究上面,不注意去考察事物的產生,發展的歷史。這樣做,就使得我們的教材中雖然有關于某些新聞業務問題的闡述,但時隱時現,忽斷忽續,缺乏貫穿于全過程的系統,這是不符合歷史科學的要求的。實際上,這也是沒有自覺地把新聞現象作為研究對象所導致的一種結果。

闡明新聞現象發展的一個較長的過程,就須努力探索它發展的階段性及其內在的歷史聯系。這就要求我們深入事物內部進行考察,分析其矛盾運動,如果只是按歷史順序對報刊逐個地進行評價,那是沒有完成闡明事物發展過程這一重要任務的。

4.從歷史發展中來考察新聞現象。作為一種研究方法,這是由上述研究任務(考察新聞現象的發展過程)決定的。完整地說,我們應該使用縱橫交錯方法,就是既要進行縱的歷史考察,又要作橫斷面的解剖,這樣才能比較全面地認識事物。可是我們過去,不大習慣于從縱的方面進行考察,而這恰恰是研究事物的歷史發展過程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對于清末梁啟超對報紙政論文體發展所作的特殊貢獻如不了解,也難以理解他帶給這一文體的新束縛。對同一新聞現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考察所獲得的認識是不全相同的。拿“筆鋒常帶感情”來說吧,就梁啟超的政論文章對當時的社會影響論,這確是一鮮明特色,人們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但倘若從報紙政論文體的發展歷史看,這一特色是無足稱道的,以前,我們很少注意這種區分。

5.探索新聞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開展本學科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如果不在這方面作出艱苦的努力,學科建設的落后狀態,是很難根本改變的。這一工作,前人經驗很少可供借鑒。蘇聯式的研究道路不行,英美式道路也無法奏效。這里,確實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武器,進行自己的“探索”。我們固然不能看不到任務的艱巨性,對它抱輕率態度;也不應把它看得過于神秘,似乎一般人不能觸摸。其實,我們嘗試從研究各別新聞現象入手,從弄清它的發展同社會條件必然聯系入手,經過分析概括,是可以逐步獲得一些新聞發展規律的認識的。例如,在對中國近代新聞文體的研究中,我首先考察了它發展變化的過程,再研究這種發展變化受了哪些社會條件制約,呈現出怎樣一種發展趨向。在對這些認識進行綜合分析以后,形成一些初步判斷,這就是:對新聞的需要是新聞文體發展的動力,新聞特性是新聞文體發展變化的內在根據。這樣,我們對新聞文體發展規律的認識,可以說是前進了一步。

從工作程序說,當然應先充分占有資料,先取得一般的感性認識。但是,“揭示新聞事業的發展規律”作為一種戰略目標,一開始就應明確。要經常對此進行思考,頭腦中不斷積累一批研究問題,否則,我們的科學視野就難以開闊,而且,資料工作與科研指導思想密切相關。頭腦中沒有樹立那種戰略思想,就往往成為資料方面的“盲人”,很多有重要價值的材料,就會從我們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經過這些改進以后,學科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國新聞事業史這門學科的個性漸漸顯露出來了;它所具有一些科學意義,也漸漸被清楚地感覺到了。它可以幫助我們對新聞學的一些理論問題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例如,對于常有爭議的“報紙是階級斗爭工具”的這一論斷,在對中國新聞史上有關現象進行考察之后,可以認識到,它不是報紙固有屬性,只是報紙的一種作用(職能)。這種作用的發揮,是隨著不同的報紙和不同的階級斗爭形勢而不斷變化的,并非一味在加強。對于報紙政治性問題,我們也認識到,沒有傾向的報紙是很難找到的,可是,一張以宣傳政治主張為宗旨的報紙和一張以營利為宗旨的報紙,彼此的政治性是不同的。刊載黃色新聞的確起著腐蝕人民革命意志的政治影響,但又不能認為所有黃色新聞都是懷有這樣的政治宗旨而刊發的。關于資產階級報紙的真實性問題,我們認識到,弄虛作假是資產階級報紙的真實性問題,我們認識到,弄虛作假是資產階級報紙難以克服的弊端(它在政黨報紙中和商業報紙中的表現并不盡同),但又看到一張完全不講真實性的報紙是不能生存的,特別是以銷量為生命線的商業報紙,又不得不在一定限度內對維護新聞真實性問題作出努力,如此等等。對于新聞編輯,采訪與寫作等業務教研工作,中國新聞事業史也會提供有益的思想觀點與知識。例如,關于新聞業務工作歷史沿革的知識,新聞采訪推動新聞文體改革的史實,新聞作品如何在發揮重要作用的認識,等等,都會豐富我們的業務教研內容和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中國新聞事業史對當前報紙工作的聯系也加強了。例如,對于中國黨報特點的研究,對于中共黨報觀念及其傳統發展過程的探討,對于報紙業務工作源流的考察,對于中國新聞文體發展規律的某些探索,會給我們今天報紙的實際工作起一定的啟發作用。

總之,關于本學科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問題,是我們前進道路上必須解決的關鍵,把這個問題認識清楚了,我們的學科建設事業就會順利地迅速發展。

(參加1983年6月全國新聞教育工作座談會的論文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佳木斯市| 阿拉尔市| 麻江县| 大冶市| 普定县| 维西| 昌图县| 龙川县| 武功县| 汉中市| 南阳市| 勐海县| 孝义市| 方城县| 称多县| 安徽省| 五常市| 灵寿县| 利津县| 延川县| 安庆市| 赤峰市| 北京市| 枞阳县| 奉化市| 武山县| 高州市| 霍城县| 隆德县| 巴南区| 揭阳市| 敖汉旗| 福海县| 江陵县| 临湘市| 石景山区| 交口县| 嘉荫县| 梅河口市|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