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蔣介石決定把文物運到臺灣

故宮的命運和蔣介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敗給共產黨、將故宮文物運到臺灣的蔣介石,繼續窮其畢生努力及夢想,希望從共產黨手中“奪回失去的中國大陸”。故宮的文物終究是要回到中國大陸的,在“反攻大陸”之前,臺灣不過是個暫居之所。因此博物館的保管功能非常重要,展示陳列的程度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蔣介石和他身邊的人大概是這么想的。

用于“反攻大陸”的軍事費用占去了巨額的預算。臺北故宮建于20世紀60年代,那時蔣介石正日日夜夜謀劃奪回大陸的戰略,倘若國民黨“反攻大陸”成功,將共產黨逐出大陸,再度成為中國的主人,則故宮的好東西就會全數回到大陸,當時就已決定屆時將把復制品留在臺灣。

蔣介石敗給毛澤東,被逐出中國大陸時,除了人民以外,他把中華民國政府的行政機構、軍事組織、兩百萬人的黨政軍相關人士及其家人、黃金等全部帶到臺灣。“因辛亥革命成功而誕生的‘中華民國’位于臺灣”,蔣介石必須向世界如此宣傳。

然而失去中國大陸的人自稱是中國的主人,無論是從誰的角度來看,都顯得不太真實。此時需要一個讓世人接受并理解的象征,而集中國五千年歷史文明之大成的故宮文物,正好具有這種意義。

正因如此,蔣介石在與共產黨交戰挫敗、戰況最為危急之際,特別安排動員貴重的軍艦搬運文物橫渡臺灣海峽。

在中國歷史上,皇室的文物被認為是皇帝的“私人財產”,貴重的藝術品永遠和皇帝共存亡。名君唐太宗李世民曾留下這樣的傳聞:中國歷代公認最好的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李世民非常希望能夠取得,所以他想盡各種辦法找到,而且下令在自己死后也要一起陪葬,只留下《蘭亭集序》的真跡仿拓本。皇帝根本不會考慮到“人類的損失”這種問題,皇帝的收藏品,由皇帝來決定它的命運。

蔣介石以政治指導者的身份,決定將文物帶離中國大陸,這是過去任何一個皇帝都沒做過的事,非常特殊。其后,蔣介石便運用了“文物繼承者等同于中國正統統治者”的邏輯。在中國大陸歷經“文化大革命”,文物遭到破壞的時期,這個邏輯顯得特別具有說服力。

在蔣介石手下擔任臺北故宮院長的蔣復璁,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充分闡釋了蔣介石搬運文物的政治性意義:“中華民族的文化有一個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數千年歷圣相傳的道統,有人想在‘文化大革命’時將這道統文化連根拔起,但終究失敗。愈想破壞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愈是發光發熱。因為有共產黨的‘文化大革命’,才有蔣先生的文化復興運動,蔣先生從國父孫中山繼承道統,就是繼承孔子的道統。”

所謂道統,就是繼承儒學的正統。蔣復璁的這篇文章,與其說繼承儒學的教義,倒不如說他強調了長期繼承“正統政體”的體系。道統的精神,正是體現在反映天意、追求極致美學的書畫、銅器和瓷器上。蔣介石深知故宮文物的政治利用價值,惟對于藝術價值的關注并未留下太多的文字記載。

另一方面,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也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的老幺,她鐘情故宮的事跡卻廣為人知。

依據民進黨執政時期臺北故宮院長杜正勝的說法,2000年政黨輪替,他接任院長時才知道,院長辦公室的隔壁有個宋美齡的辦公室。當時宋美齡已移居美國,在故宮并沒有擔任任何職務,所以杜正勝立即廢止了這個宋美齡辦公室。

宋美齡經常移駕到故宮鑒賞文物,也從倉庫搬出文物、寶物拿到辦公室欣賞。宋美齡特別喜歡翡翠之類的工藝品,也有人謠傳她從故宮將文物帶出,在丈夫蔣介石死后移居紐約時一并攜出。

但是我去故宮采訪時,幾位故宮干部表示絕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的,故宮所有的文物都有編號,把文物從倉庫拿出來都有記錄,即便是故宮院長或是‘總統’,也不可能不經規定程序,就把文物帶出故宮”。

沒有證據,的確口說無憑。但在臺灣一黨執政的威權體制時代,宋美齡是威權可比皇帝的蔣家成員,又比蔣介石更具傳統中華思想,人們多半會覺得,如果是宋美齡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太驚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化| 六枝特区| 丽水市| 武威市| 温泉县| 卢湾区| 阿图什市| 乡城县| 南昌县| 佛教| 临武县| 柳河县| 兴海县| 谷城县| 五台县| 宜阳县| 新竹县| 宁津县| 石泉县| 衡水市| 上高县| 兴安盟| 永兴县| 遵义县| 麻栗坡县| 大城县| 鄂温| 清水县| 呈贡县| 赫章县| 漳州市| 凤城市| 宜兰县| 年辖:市辖区| 泰州市| 左权县| 焦作市| 垦利县| 循化| 澄江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