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送得好不如送得巧——送禮必知九大妙招
1.送禮兵法之“雪中送炭”
“禮尚往來”說的是送禮要姑來嫂去,有來有往。親情、友情,在來來往往中得以鞏固、凝聚、升華。人們之間的隔閡、誤會或相思、掛念,在禮品的滋潤下,悄然化解,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融洽和快樂、幸福。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送禮,重在情意,而不在于禮品的貴重與否;重在需要,而不只是添飾——可有可無;因此有句話叫送禮送到心坎上。送禮的最高藝術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一是這份禮來的及時,來的恰到好處,將禮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二是可見送禮人的真情,患難之交顯真情。錦上添花即使是再貴重的禮品也只是一件添飾、一份熱鬧而已,瞬間的感激過后便是淡漠。然而雪中送炭的感恩會永遠記在收禮人的心中。
2.送禮兵法之“借花獻佛”
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么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
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臟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里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生活。
在送禮時,我們可以將這一技巧運用于實踐,比如說,你送土特產給對方,可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嘗嘗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特意為他準備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這個技巧可緩和受禮者那種因盛情無法回報的拒禮心態,從而收下禮物。
A君身體欠佳,在家休養。C君想趁這個機會送些禮品表示慰問,又恐A君謝絕。C君買了東北特產“關東三寶”——人參、鹿茸、不老草,來到A君家。C君是東北人,對東北特產自然說得頭頭是道。他對A君說,老家來了親戚,捎來“關東三寶”,對身體虛弱、正在調養的人特別好,這不,想到你A君,給你帶上,算是“借花獻佛”吧!A君原來是約法三章,不收單位同事任何禮品,如果知道C君是特意去買的,一定會拒之門外。但經C君這么一說,心想,是呀,盛情難卻,人家又是來了老鄉,見到“關東三寶”就想到我,拒絕的話太不近人情啦!于是,高興地收下了這份禮品,兩人的友好關系比以前加深了不少。
3.送禮兵法之“暗渡陳倉”
如果送給對方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妨避談“送”字,假借說是別人送自己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這樣喝一瓶送一瓶,關系也近了,禮也送了,還不露痕跡。
余君愛喝名酒,酒量在單位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劭君想請他來家中敘舊吃頓飯,送兩瓶茅臺酒作為禮品,以加深友誼。劭君知道,余君一般是不接受“家庭宴會”的邀請的。劭君于是用“暗渡陳倉”法發出邀請,對他說:“有位朋友送我兩瓶茅臺酒,說是絕對正宗,你知道,我不會喝酒,更不會鑒別,不知你有沒有空,幫我鑒別一下,順便來寒舍小敘。”余君答應來看看。這樣,劭君達到了預定的目的:余君不僅前來赴宴,而且品嘗了茅臺,臨走又接受了茅臺酒的饋贈——因為劭君不會喝高度數的酒,這在單位中大家都知道。
4.送禮兵法之“借馬引路”
有時想送禮給某人,而對方卻又與自己八竿子搭不上關系,不好直接去送,不妨選受禮者的生日或其他節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祝賀,在這種情況下,受禮者便不好拒絕了。
5.送禮兵法之“移花接木”
有事要托人去辦,想送點禮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別人拒絕,駁了自己的面子。如果自己的親人與對方的親人很親近,便可采用移花接木之策。比如,你愛人與那人的太太很熟,你便起用夫人外交,讓愛人帶著禮物去拜訪。結果一舉成功,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有時直接出擊,不如曲線救國來得高明。
老馮想請老同事老杜辦點事,他準備送點禮品給老杜,但又知老杜處世謹慎,不會輕易接受禮品。于是,他決定采用迂回的“移花接木”法。他的太太在美容廳工作,頗懂美容的學問,他讓太太帶著美容品到老杜家串門,對老杜的愛人說:“聽說你想去一回特級美容廳。老馮讓我上門服務來啦!”她幫助老杜的愛人設計了發型,一直做到她滿意為止。臨走時,還把美容品留下來,指導她使用方法。第二天,老杜對老馮表示了由衷的謝意。后來,老杜主動地幫助老馮辦了本想請他辦的事。
6.送禮兵法之“醉翁之意”
想給家庭困難者送些錢物,有時,自尊心使他們輕易不肯接受幫助。若送的是物,不妨這樣說:這東西在我家擱著也沒什么用,你拿去先用,日后買了再還。如果送的是錢,可以說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還。受禮者會覺得你不是在施舍,他會樂于接受,這樣你送禮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老胡中年喪妻,上有兩家的父母,下有上中學的孩子,都需要照顧,生活很拮據。老金平時常得到他技術上的幫助,有意送點錢或禮品給他,又怕傷了要強的老胡的自尊,于是老金來個“醉翁之意”法,對他說:“我有件很高興的事,上個月去買彩票,得了個獎呢!”老胡蠻有興趣地問:“中了特等獎,獎500萬元了?”老金搖搖頭:“哪有這種天大的運氣,我中了個四等獎,拿到1000元。”老胡說:“中四等獎也不容易,也是好事啊!”老金誠懇地說:“是呀,好事得好辦,請個客、上飯店,也許不夠花呢!我想贊助你的孩子讀書,過兩年考個重點大學,我臉上也有光彩。”老胡忙謝絕:“這怎么行,你的錢我哪能收,再說你經濟也不寬裕!”老金說:“有什么不成,我這是智力投資,這孩子肯定有出息,將來掙了錢,還我就是了!”如此充滿誠意,老胡接受了。
7.送禮兵法之“錦上添花”
一位學生受老師恩惠頗多,一直想回報,苦無機會。一天,他偶然發現老師紅木鏡框中鑲著的字畫竟是一副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陳設不太協調。正好,他的叔父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自己正好有他贈的字畫。學生馬上把字畫拿來,主動放到鏡框里。老師不但沒反對,反而非常高興。
學生送禮回報的目的終于達到了。有時,如不能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也是良策。
8.送禮兵法之“欲擒故縱”
一位男士給女友送禮物,從未遭到對方的拒絕。對此,他透露的秘訣是:首先故意向女友借一些東西,然后借還東西時送禮物給她,并且堂而皇之地說:“謝謝你的幫助,這是我衷心的感謝。”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能成功地送禮給女友了。
這種方法很有意思,若要跟兵法比較,它就和“欲擒故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同時,附在歸還物上的禮物,價值必須合適,不要讓她產生心理負擔。如果你是誠心誠意,她應當會感覺得出來。
向女性借東西,可選擇她讀完的書、手帕、筆記本等身邊的小東西,只要不是太貴重,任何東西都可以。
9.送禮兵法之“烘云托月”
有時你想送禮給別人,而受禮者又跟你有些過節,不便直接去送。你不妨選擇受禮者的喜慶節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受禮者就不會拒絕了。當事后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將改變對你的看法,使關系和好如初。借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誼的目的,實為上策。
汪女士與洪女士同在一家銀行工作,兩人在工作中有些矛盾,發生了爭吵,事后關系冷淡了下來。汪女士檢討這場風波,認為自己態度不夠與人為善是風波的起因,因此想登門和解。正逢洪女士喬遷之喜,汪女士就聯絡一些同事,送了一套別致的餐具以作賀禮。那天很熱鬧,汪女士見洪女士時,洪女士正因喬遷之喜滿面春風,汪女士說:“姐妹們來看看你的新居,我也湊份熱鬧,這點小禮物也許用得上,大家要我代表一下送給你。”洪女士哪有拒絕之理,她們握手言和,前嫌為此冰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