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合理避稅禁忌42例
- 張小雪
- 1546字
- 2019-01-03 16:12:04
案情 分析
交易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在首次對不熟悉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認為客戶的信用狀況不佳,存在拒付風險的交易事項時,企業往往采取先款后貨的交易方式,先款后貨通常有幾種方式:一是全額先款后貨,即通常的收多少錢,發多少貨;二是先預收一定比例的款項,收到頭款后發貨,待客戶收到貨后再收尾款或依其他約定方式收款。
是先收款還是先發貨,往往取決于交易雙方的信任以及標的物的緊俏程度,即要看這個交易是處于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預收的款項可能還具有定金或保證的性質,這要看雙方在合約中怎么約定。采取預收方式銷售物品或提供勞務是最安全的交易方式,因為這不會產生壞賬,但企業也可能會因此而失去一些業務拓展的機會。
預收賬款是買賣雙方協議商定,由購貨方預先支付一部分貨款向供應方而發生的一項負債。
1.“預收賬款”的雙重性。
企業在收到預收款項時,先列入“預收賬款”的貸方,此時該項目表現為一項負債;等到企業發出商品時,按總的價稅款列入“預收賬款”的借方,由于預收款會小于實際價稅款,在企業發出商品后“預收賬款”的余額一般為借方,其本質為應收的性質,等同于“應收賬款”。在期末列報時,如果截止期末“預收賬款”為借方余額則應列入應收賬款項,如為貸方余額則列入預收賬款項。如果企業在預收賬款業務不多時,可用“應收賬款”來代替,其列報方式等同。
2.“預收賬款”的列報方法
根據“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明細賬的借方余額之和記入“應收賬款”項,而根據明細賬的貸方余額之和記入“預收賬款”項。
在預收款項業務不多的企業可以將預收的款項直接記入“應收賬款”的貸方,不單獨設置本科目,在使用本科目時,要注意與“應收賬款”科目的關系,預收賬款與應收賬款的共同點是:兩者都是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等,應向購物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不同點預收賬款是收款在先,出貨或提供勞務在后,而應收賬款是出貨或提供勞務在先,收款在后,預收賬款是負債性質,應收賬款是債權類資產性質。
預收帳款會計科目或是與之相關的會計科目在進行設立時,應該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嚴格按照合同的要求以及規定向購貨人來進行收取相應的款項,通常可以向購貨人收取預收帳款,同時可以按預收帳款來進行財務核算,可以把會計帳戶的設立寫在購貨合同上面。
預收賬款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合同規定或交易雙方之約定,而向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在未發出商品或提供勞務時預收的款項。一般包括預收的貨款、預收購貨定金等。企業在收到這筆錢時,商品或勞務的銷售合同尚未履行,因而不能作為收入入賬,只能確認為一項負債,即貸記“預收賬款”賬戶。企業按合同規定提供商品或勞務后,再根據合同的履行情況,逐期將未實現收入轉成已實現收入,即借記“預收賬款”賬戶,貸記有關收入賬戶。
在該案例中,企業截留利潤往往以“預收賬款”為調整器。按照企業財務制度與稅法的有關規定,預收賬款要在貨物發出后,才形成企業銷售收入。因此,當企業有一定數量的預售貨物業務時,就可以使企業保持微利,甚至虧損,達到偷逃所得稅的目的。
具體操作方法為:企業首先確定當月的利潤額(微利),然后將當月成本、費用發生額與所開發票銷售額相比較,如果費用成本過小使得利潤額大于預定利潤,則將差額以“預收賬款”中發出產品的耗用材料成本攤入當月銷售成本抵消;反之則按實際數入賬。
所以機械設備廠2013年度“預收賬款”中的175.5萬元,其制造成本已提前結轉,銷售已經實現,該數額實為其多年來截留利潤的累計額。由此可見,企業通過多列成本、銷售收入掛往來賬等方式隱匿銷售利潤。因此在日常的稽查工作中,應對長期虧損或長期微利的企業進行重點審查。
該企業掛賬的銷售收入為175.5萬元,應補繳增值稅25.5萬元(175.5÷1.17×17%),調增利潤150萬元(175.5-25.5),補交企業所得稅款49.5萬元(150×33%),并處以偷稅額2倍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