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讓你的鈔票增了值:投資理財必勝術
- 銀率網
- 1101字
- 2019-01-03 16:11:13
3.2 國債比保本產品更具有優勢
隨 著我國股市、基金以及海外投資市場的持續低迷,絕大多數投資者進入了持幣觀望狀態,加之部分金融市場前景存在較大變數,各類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較低。在這種形勢下,保本成了投資者的首要目標。憑證式國債和穩健型理財產品,兩者目前都是市場的熱門產品,都有很好的口碑和收益記錄。兩種產品,適合各自特定的投資群體。
憑證式國債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提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算,經辦機構按兌付本金的2‰收取手續費。
其實,憑證式國債熱銷的原因還在于其信用度和安全度高,收益穩定且高于同期限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憑證式國債發行規模的逐漸減少也使其愈發“千金難求”,不少投資者即使在銀行門口排了幾個小時的隊也依然買不到。
保本型理財產品中一種是銀行把主要方向投在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的理財產品。目前市場熱銷的主要是期限在一年左右的信托貸款連接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此類產品的流動性比3年期憑證式國債高,但是收益不如國債;安全性方面,此類產品雖然保本,但萬一發生違約事件,投資者的收益率無法保障。
如果投資者的資金是用來進行長期資產配置的,則銀行定期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都不如購買憑證式國債劃算。如果資金在1~2年內使用的可能性較大,則購買憑證式國債不如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存1~2年的短期定期存款。
還有一種是銀行保險產品。目前市面上推出的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部分承諾了保底收益,部分未承諾。但無論是否承諾,所有投資性產品的最終收益都是不確定的。盡管有的銀保產品提供一定的收益以及一定額度的保障,但保險不能等同于儲蓄,也不是基金、國債的替代品。儲蓄可隨時取出,但變為保險產品后,不僅收益不確定,一旦產品沒有到期,取出還需要一定手續費。
不過,投資者在選擇這類產品時,一定要謹慎,避免被銀行和保險部門承諾或表示的預期收益所誤導。
例如,萬能險、投連險收益率的計算基礎,是扣除保險費、管理費、手續費之后的現金價值,而非繳納的總保費。如購買1萬元萬能險產品,若第一年需扣除各種費用約3000元,而收益率達3%,其第一年的實際收益只有(10000-3000)×3% =210元,而非10000元×3%=300元。因此,投資者不要盲目地認為此類保險的最終收益總是大于銀行同期利率。
此外,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保險產品時不能盲目地聽從單方面承諾或宣傳,要慎重、理性。一旦發現被誤導,可利用猶豫期退保。猶豫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在簽收保險單后10日內感到后悔,或是對所購買的保險不滿意,可以無條件要求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