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國際節日(1)
- 中外節日故事
- 王欣(@反褲衩陣地)
- 2880字
- 2017-12-06 14:10:10
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萬多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一文,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真相。陳獨秀又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斗爭。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當天全國放假一天。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并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國際護士節的由來
“5·12”國際護士節是為了紀念現代護理的創始人——英國護士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而設立的。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生于意大利中部歷史名城佛羅倫薩的一個富有移民家庭,后來隨家遷居英國。她懷有一個崇高的理想,認為生活的真諦在于為人類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個好護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1844年,她從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大陸的旅行,足跡遍及法、德、比、意等國,對各國的醫院進行了考察。1850年,還到德國一所女護士學校接受短期的醫護訓練。她的才智被發現了,1853年她受聘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的監督。
1854~1856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土耳其、英國、法國先后向沙俄宣戰,進行了有名的克里米亞戰爭。一開始,法國陸軍醫院就有護士護理傷病員;而英國的戰地醫院管理不善,條件極差,又沒有護士護理傷病員,士兵死亡率高達50%多。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主動提出申請志愿前往戰地擔任看護工作。在英國政府的邀請下,她率領38名護士抵達前線,在4所戰地醫院服務。當時前線用品匱乏,水源不足,衛生條件極差,醫生還懷有敵意,但她毫不氣餒,竭力排除種種困難,為傷病員解決必需用品和食品問題,組織士兵家屬協同工作,增加他們的營養,從而使戰地醫院面目改觀,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傷病員的死亡率下降到2.2%。她的功績頓時傳播四海。士兵們都以親吻她的身影來表示對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親切地稱呼她為“提燈女士”。她一時成了英國傳奇式的人物,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還特地寫詩贊頌她的功績。
1860年,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用英國政府獎勵的4400英鎊公眾捐款,在英國圣托馬斯醫院內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ヂ鍌愃埂つ隙「駹栕o士學校。隨后又創辦了助產士及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她對醫院管理、部隊衛生保健、護士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后世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
1912年,在國際護士理事會倡議下,世界各國醫院和護士學校以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以此紀念這位英國護理學先驅、人類護理事業的創始人。
六一兒童節的由來
六一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利,反對帝國主義者對兒童的虐殺和毒害,于1949年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上,決定以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節”、“兒童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就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后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為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很特殊,分男女兒童節,男兒童節5月5日、女兒童節3月3日。我國在1931年也曾經規定4月4日為中國兒童節。
自從1949年確立6月1日為國際童節以后,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為“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并規定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游行。這一斗爭得到了美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年,一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大會根據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議,為了加強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和支持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斗爭,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斗爭的偉大節日。
我國第一次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始于1924年。當年,我國勞動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于廣州舉行了“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紀念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國,定3月8日為婦女節。
國際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起源于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自己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某些國家的母親節。這已經成為國際性的一個慶祝節日了。它是為歌頌世間偉大的母親,紀念母親的恩情,發揚孝敬母親的道德而定立的。
母親節的創始人是美國人安娜·查爾維斯女士,她于1864年誕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安娜長得很漂亮,體格健美,并且是一位聰明、能干、堅強、賢慧、熱誠的女性。她更是一個孝順的女兒,深深地愛著自己的母親。為了紀念去世的母親,完成母親生前的愿望,她在母親死后,立志創立母親節,在社會上大聲疾呼,并為此付出了全部精力和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