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黨政公文格式與寫作規范一本通
- 張保忠
- 1557字
- 2019-01-03 15:58:10
第四節 標題
一、公文標題的作用
標題是公文的眉目,具有統攝全篇、揭示行文主旨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神。
向閱者傳遞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思想。作者撰寫一份公文都有其一定的主旨,即寫作主體通過公文的全部內容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貫穿全文的基本精神與中心思想,如制文的原委、目的及其主張等。假若一份公文沒有標題,閱者只能通讀全篇密密麻麻的文字之后,才知道這份公文的基本精神與中心思想是什么,這就會給閱者準確及時地把握公文的內容帶來很大困難。公文有了標題,標題中的“事由”主要用以揭示公文的主旨,人們一看“事由”,就知道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思想,可以提高閱讀公文的效率。
(二)顯性。
即顯露公文的性質、特點。公文標題中都標注有文種名稱,公文的閱者通過看標題中的文種,就可以準確地把握這份公文的性質和特點。
(三)好記。
標題是一份公文的名字,有了這個名字,收發機關才便于登記管理。
(四)便用。
正因為標題是公文的名字,因而在日常查詢、起草公文和講話時引用起來就非常方便,一提標題人們就會自然想到是哪份公文,而且也便于事后對其進行立卷、歸檔。
二、擬寫標題的基本要求
擬制公文標題,應當遵循如下幾點基本要求:
(一)要準確。
包括“三個準確”,即對文件事由的概括要準確,文種名稱的確定要準確,標題中書名號的使用要準確。
(二)要簡要。
即標題不要過長和繁瑣,注意概括文件標題的“事由”要簡明,轉發文件時文件轉發的層次要簡明,批轉會議文件時要力求使標題簡化。
(三)要清楚。
即不能使人模糊或引起歧義。
此外,還要注意講求生動性,富有氣派,發人深思,醒目新穎。
三、擬寫標題的形式
公文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與文種名稱三個部分構成,通常稱這種完整的公文標題為“標準式”的公文標題。例如:《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其發文機關是“中共中央”,事由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文種名稱為“決定”。在具體構成上,通常在發文機關與事由之間加介詞“關于”二字,在事由與文種名稱之間加一個結構助詞“的”。從語法角度看,公文標題通常是一個偏正詞組形式,以文種名稱為中心詞,前面加發文機關和事由作限制成分。凡是有紅色版頭的文件,由于版頭部分已經標明發文機關,故在標題中可以省略“發文機關名稱”。除標準式的公文標題外,按照慣例還有以下四種特殊形式:
(一)由發文機關名稱和文種名稱,或由事由與文種名稱兩部分組成的公文標題,一般稱此種標題為“雙項式”標題。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地震監測管理條例》。
(二)由發文機關、被批轉(或轉發)文件的標題、文種名稱而組成的公文標題,一般稱這種標題為“轉文式”的標題。
例如:《國務院批轉財政部、國家計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國政府貸款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
(三)新聞式的公文標題。
主要是簡報、調查報告和講話稿等文種的使用。這類標題表現得很隨意,文字比較活潑,有的只有一個標題,有的則由正副兩個標題組成,其中正標題一般用來揭示正文的中心內容,副標題用以說明反映的單位、時間、人物和事件。例如:《讓黨的旗幟在城市社區高高飄揚——關于天津市社區黨建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200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這是一份調查報告的標題;《四川平武縣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已造成20人死亡、4人失蹤》(200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這是一份情況簡報的標題。
(四)附加括號式的標題。
即在標準式公文標題的下面正中位置處加一圓括號,括號里面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會議討論通過或批準的字樣。這種標題主要適用于經過會議集體討論通過,且無紅色版頭又無主送機關標識的決定、決議及條例、規定、制度、辦法等法規性文件。例如:《××市安全生產管理規定》(2013年3月25日××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