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出版前言

呂思勉先生(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出身書香之家,幼承家學,博通經史,著作宏富,多有創見,是我國現代重要的史學家,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現代史學四大家”。

這部《中國通史》原名《呂著中國通史》,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成為“孤島”的時候,呂思勉先生為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全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中國文化史,借鑒古代史書的典制體,按章節分為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個專題,內容之廣泛,完全與今“大文化”涵義相合;下冊是中國政治史,從民族起源開始,按時序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僅用了三十八萬字,其功力非同一般。

呂思勉先生治學勤苦,曾將《二十四史》通讀過多遍,從頭到尾都批注得密密麻麻,這樣的學者在今天恐怕是沒有了。正是因為厚積薄發,他的通史才顯得凝煉扎實,通透明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民國時期有兩部通史最負盛名,一部是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一部便是《呂著中國通史》了。史學家嚴耕望說:“錢書才氣磅礴,筆力勁悍,有其一貫體系,一貫精神,可謂是一部近乎‘圓而神’之作,所以講者可以拿他作為一條貫串的線索……呂書周贍綿密,可謂是一部近乎‘方以智’之作,所以講者可以拿他作為錢書之輔,以濟錢書之疏闊。”誠哉斯言,兩部史書交相輝映,各有所長,代表著兩種悠久的治史傳統。

呂著通史的一大亮點是,文化史分量較重,占全書五分之三。作者認為當時流行的通史著作,雖然在敘述理亂興亡的過程中,夾敘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條理系統,上下不夠連貫,使初學者摸不清頭緒,不能構成系統的歷史知識。特別是大學文科的學生,他們正需要有系統的歷史知識,以求進一步的鉆研,因此就有采用這樣特殊體例來編寫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來,這種體例的通史仍是很新穎的,它非常適合對中國歷史有一定基礎的讀者,能滿足他們更進一步理解中國文化的需要。

需向讀者說明的是,因“中國文化史”各章篇幅較長,編者在文中加了小標題,起到提示間融作用。對民國時期文字用法,如“藉”(借)、“著”(著)、“案”(按)等,一仍其舊。

盡管已經問世半個多世紀,但本書在同類題材中,仍然是學術性與通俗性生動結合的典范,其歷史地位至今難以超越。尤其在傳統文化熱的今天,本書實為一部中國古代文化的說明書。

編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京山县| 临邑县| 雅安市| 斗六市| 沙河市| 临城县| 拉萨市| 资阳市| 商城县| 新蔡县| 栖霞市| 芜湖市| 漾濞| 永州市| 鸡泽县| 鄄城县| 治多县| 玉龙| 驻马店市| 浦江县| 容城县| 凭祥市| 偏关县| 高唐县| 甘洛县| 井研县| 奉贤区| 兴安县| 柳林县| 开原市| 陆川县| 湟源县| 剑川县| 玉田县| 屏山县| 于田县| 元江| 武安市| 突泉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