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e to Me》中就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名女教師蘇珊在家中被害,嫌犯是她所管理的班級中的16歲學生杰克。市長想讓FBI對這起案件做一個全面的調查并寫成報告,以此來決定是否將杰克終身監(jiān)禁。但是在與杰克的對話過程中,F(xiàn)BI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有任何殺害自己老師的跡象。而且FBI還觀察到,在提到老師的死亡的時候,杰克盡管表現(xiàn)平靜,但是他在下意識中流露出了悲傷的微表情,而這種表情是不應該出現(xiàn)在疑兇身上的。所以,F(xiàn)BI懷疑此案另有真兇,他們決定查出這起案件的真相。在調查中,F(xiàn)BI的探員們發(fā)現(xiàn),該校的校長雖然非常配合FBI的審訊工作,并且對女教師的死表示出憤怒和惋惜,還對杰克涉嫌殺人表示痛惜,但與此同時,他下意識地流露出了緊張的微表情。于是,F(xiàn)BI的探員們認定校長一定在隱瞞著什么。
幾日后,由于這起案件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法院決定對杰克作出判決。無奈之下,F(xiàn)BI的探員們決定試探一下該校長。在校長辦公室,F(xiàn)BI的探員在和校長握手問好后,開始先聊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隨后,他們出其不意地嚴厲質問校長,是否殺害了蘇珊,并且告知校長,F(xiàn)BI已經掌握了他涉嫌殺人的有力證據。這位校長先是吃了一驚,隨后馬上表現(xiàn)得十分憤怒,指責這名FBI探員的行為是誣告。而探員在認真觀察了校長的表情之后,主動賠禮道歉,并和校長握手告別。在握手的一瞬間,探員感覺到,校長的手溫和談話開始前的那次握手有著明顯差別,那時他的手是干燥溫暖的,而現(xiàn)在則明顯變得冰冷、潮濕。于是這名FBI探員斷定,校長一定有著重大作案嫌疑。果然,在隨后的調查中,F(xiàn)BI發(fā)現(xiàn)這名校長確實就是殺害蘇珊的真兇,而他也最終對自己的謀殺行為供認不諱。
在這個案例中,F(xiàn)BI探員之所以能成功確定嫌疑人,就是因為該名校長在面對探員的時候,流露出了“緊張”的面部微表情和“恐懼”的身體微反應。之所以表現(xiàn)出緊張,是因為盡管這名嫌疑人在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并且試圖通過偽裝出來的悲傷和憤怒掩蓋自己的緊張,但是他的潛意識卻是不受控制的,所以,他的面部自然閃現(xiàn)出了緊張的微表情,而這個表情恰好被FBI探員捕捉到了。在隨后的試探中,變涼和出汗的手掌,則是嫌疑人在被探員說破心事的時候,自然產生的逃離反應的副產品。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當人們在產生逃離欲望的時候,潛意識會調節(jié)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將更多的血液輸送到腿部,以便為人們的逃離提供能量。正是因為血液的迅速轉移,嫌疑人的手自然就開始變冷,再加上緊張情緒瞬間爆發(fā),導致內分泌出現(xiàn)紊亂,手心就會出現(xiàn)汗跡。所以,F(xiàn)BI探員才由此確定,該名校長一定與蘇珊的死有很大關系。
由此可見,當人們受到刺激時,潛意識會下意識地支配身體做出反應,而這些反應是人類共有的本能反應。如果當事人試圖壓抑這種本能或者習慣性反應,那么潛意識還是會通過面部微表情或肢體微反應,將當事人的這種內心矛盾狀態(tài)傳達出來。
第三節(jié) FBI與情緒
情緒是由各種感覺、思想、行為所構成的心理或者生理狀態(tài)。人類擁有幾百種情緒,可以說,各種情緒的微妙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語言可以描述的范疇。FBI的相關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是不能被徹底消滅的,但是,它可以被有效地疏導、管理以及適度控制。
保羅·克萊因金尼和安妮·克萊因金尼在綜合了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之后,對情緒提出了一個心理學定義:情緒是主觀因素、環(huán)境因素、神經過程和內分泌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情緒可以產生主觀體驗,比如,當人們產生高興情緒的時候,當事人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是快樂的;情緒可以激發(fā)人們的“認知解釋”,比如,當事人可以把自己產生情緒的原因,歸結為環(huán)境或者自身以及他人等因素;情緒可以引發(fā)出一系列的身體調節(jié)過程,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情緒還會常常引起表情行為、目標指向行為、適應性行為,比如哭和笑、幫助他人和完成目標、融入集體和逃離威脅等。簡單地說,情緒是生物本能和習性以及認知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
FBI之所以對情緒進行相關研究,主要是因為情緒具備動機性,而這一特性對于破案起到很大作用。心理學家伊扎德也認為,情緒是人格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更是人格系統(tǒng)的核心動力。FBI認為,雖然在很多時候,目標和威脅可以直接引發(fā)行為,但是卻不足以導致長期行為。而在對長期行為進行了分析、研究之后,F(xiàn)BI發(fā)現(xiàn),維持人們長期行為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比如說,當面對威脅和困境時,有樂觀情緒的人會堅持自己原有的行為,繼續(xù)走下去;而那些有悲觀情緒、有自我懷疑的人,則常常會選擇放棄自己原有的目標和行為。所以說,情緒才是決定一個人能否長期堅持一件事情的主要因素。
這一發(fā)現(xiàn)對FBI研究罪犯心理動機提供了很大幫助,在具體案件中他們也發(fā)現(xiàn),很多心理變態(tài)的殺人犯、縱火犯、恐怖分子,都時常有負面、不健康的情緒出現(xiàn),這些情緒甚至最終固化成這些人的人格。實際上,正是負面情緒的堆積引發(fā)了他們的變態(tài)心理,從而使他們最終犯下一些慘無人道的罪行。
對于情緒的研究FBI是不遺余力的,對此,他們從各個方面探究了影響人們情緒的因素。FBI發(fā)現(xiàn),不同顏色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這些色彩會通過視覺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從而導致人體荷爾蒙分泌的增多或者減少,使人們的情緒產生變化。他們發(fā)現(xiàn),紅顏色會讓人的心理活動更活躍;黃顏色會讓人感到心情振奮;綠色可以很好地緩解人的心理緊張;而紫色則會讓人產生心理上的壓抑感;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以減輕寂寞;淡藍色則會給人帶來一種涼爽感。這些顏色心理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不僅有利于審訊活動的順利進行,有時還會產生一些其他妙用。美國就曾有一座灰黑色的大橋,每年都有很多人在這座橋上投河自殺,美國警方對此采取了多種措施,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在FBI的建議下,警方將橋的顏色改成了明快的黃色,神奇的是,此后這座橋上自殺的人數減少了一半。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就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胎所生的兩只小羊羔放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一只羊羔隨羊群在水草豐美的草原上無憂無慮地生活,而另外一只羊羔生活的地方則放置進一只狼。雖然這只狼是被拴起來的,但是這只羊羔每天看著惡狼毫不掩飾的兇殘面孔,一直處在極度驚恐的情緒中,這種恐懼甚至讓它吃不下任何食物,沒多久就死去了。
由此可見,恐懼、焦慮、抑郁、敵意、沖動、嫉妒等這些負面情緒,都具有極其強烈的破壞性。這些負面情緒是不能長期留存在心里的,一旦人們被這種情緒長期困擾,那么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心理或者生理的種種問題,甚至會導致心理變態(tài)。
FBI的相關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一個人如果可以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他的社會適應力就會變強,也更容易把外界壓力轉變?yōu)閯恿Γ3址e極樂觀的情緒。可以說,情緒一方面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更好地體驗生活,另一方面,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行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因為種種原因產生了負面情緒,一定要及時調節(jié),不要讓負面情緒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直至導致身心出現(xiàn)不健康狀況。
FBI認為,情緒是個體基本需求在欲望方面的態(tài)度體驗,因此,生理反應是情緒存在的必要條件。為了證明這一點,F(xiàn)BI給那些無法產生恐懼情緒和回避行為的心理病態(tài)患者注射了腎上腺素,結果表明,經過注射,這些心理病態(tài)者和正常人一樣產生了恐懼,學會了回避。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人的身體反應、生理欲望對其情緒有著直接影響。
在FBI的辦案歷史中,很多探員都曾因為長期接觸負面信息和暴力犯罪事件,使自身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了一些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如果不加以調節(jié)、任其發(fā)展下去,后果是很嚴重的。所以,F(xiàn)BI也著力于研究如何調節(jié)情緒,使人們保持心理健康,這不僅有利于FBI自身的健康發(fā)展,也更有利于降低整個社會的犯罪率。
FBI向人們建議,調節(jié)情緒的第一方法是運用表情。心理學家認為,所有情緒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表情動作。而FBI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做出憤怒和快樂的臉部肌肉運動,就能給當事人帶來與憤怒、快樂相同的心理體驗。也就是說,我們做出的不同表情動作,可以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不同的情緒體驗。因此,當我們煩惱苦悶、悲傷痛苦的時候,對著鏡子做出微笑的表情,可以很好地調節(jié)我們的內心情緒。
人際調節(jié)是情緒調節(jié)的第二種方法。FBI研究發(fā)現(xiàn),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人類有社會屬性。所以,當我們情緒不太好的時候可以向周圍人求助。當我們與身邊的朋友以及家人聚會、聊天的時候,自己可以暫時忘記煩惱,而這些愉快的生活經歷也會在我們的記憶中積淀下來。此后,每當我們不開心時,我們可以借助于回憶這些美好時光,讓心情調整到積極樂觀的一面。
FBI表示,認知調節(jié)是情緒調節(jié)的第三種方法。面對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根本原因就在于每個人對事情的認知、信念或者理解不同。合理的認知可以產生合理的情緒,而錯誤的認知將導致我們持續(xù)地陷入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認知,來調節(jié)我們的情緒。比如,當我們覺得對方的行為是自私的、不可取的時候,他這樣做只會引起我們的反感和氣憤。但是,假如我們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對這一事件做出解釋,那么我們就不會固執(zhí)地認定對方肯定是錯的,或許還會發(fā)現(xiàn)對方如此做有其合理性。這樣的認知,能夠有效緩解我們的負面情緒。
FBI認為,環(huán)境調節(jié)是情緒調節(jié)的第四種方法。美麗的環(huán)境讓人們心情愉悅,而臟亂的環(huán)境則會讓人感到不適。所以,當我們心情不佳或者情緒抑郁的時候,不妨去戶外看一看風景,哪怕只是站在窗邊看看外面的天空和綠樹,都會讓我們的心情得到放松,負面情緒得到緩解。
FBI認為,回避引起情緒的問題是調節(jié)情緒的第五種方法。如果某種負面情緒是無法通過改變自我認知來解決的,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目前是我們根本無法解決的,那么我們可以暫時回避它。這個時候,我們要盡量保持情緒穩(wěn)定,不要一味把問題壓在心里,因為這樣做既起不到任何作用,還會使得這件事變成我們的心病。所以暫時放下它,等到我們的內心情緒平復之后,再去試著解決。很有可能在經過了時間的緩沖以后,當時很難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變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FBI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心理暗示、轉移注意力、適度宣泄、自我安慰等方法,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當我們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如果可以,要不斷地暗示自己“今天心情很好,很開心”等,同樣也可以很好地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而適當地轉移注意力,也可以有效削弱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影響;適度的情緒宣泄也能有效地釋放負面能量。這幾種方法都是比較快捷的情緒調節(jié)法。當然,我們同時也要注意,必須選擇合理的宣泄方式、宣泄場合,不能傷害到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