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強大的行動力(4)

人生總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面對挫折,趙晨飛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持,用頑強的毅力去攻克重重難關,一步步揚起了人生的風帆。

勵志作家張海迪說過:“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勇氣,有勇氣的人才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能創造新的生活。一個人的肉體可以被摧毀,可是心靈不能被摧毀,而心靈就像翅膀,可以帶我們飛越萬水千山……”這個不能行走的女孩兒,正是用自己頑強的勇氣和行動力奏響了一曲華美的青春樂章,用自己的努力與付出站在了人生高峰。

給靈魂一個支點

200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鄭州航空工業學院。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2003年8月的一天,他回老家幫父母干農活,不慎從房頂上摔了下來。從此,這個健康的小伙子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只有頭會動的高位截癱患者。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運,他傷心、絕望、消沉,想過一死了之。可是,他卻連自殺的能力也沒有。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絕食,可面對父親疲倦的面容和母親紅腫的雙眼,他知道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并不比自己小,他實在不忍心去傷父母的心。

住院的那些日子,為了給他看病,家里債臺高筑。那天昏睡中的他隱約聽到父母的對話:“醫生說讓轉院,錢湊不夠,咋辦。”接著就聽見母親低沉的啜泣聲,只聽父親說:“我去找找看哪里有賣血的。”“賣血”這兩個字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那一刻,他徹底打消了死的念頭,決定向命運挑戰,用另一種方式讓自己重新站起來。

2007春節時,高中時的幾個好友來看望他,竟然給他買了一臺電腦,并幫他開通了寬帶。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可是,喜悅過后,面對自己綿軟的雙手,打字談何容易?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有一位斷臂的殘疾人,用嘴咬著毛筆寫字。看著看著他突然靈光一閃,急忙讓母親幫他拿來一根筷子,用嘴咬住筷子的一端,一試果然不錯,于是,他開始用嘴咬住筷子在鍵盤上練習打字,一次次筷子從嘴里掉到鍵盤上,他沒有氣餒,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直練到嘴里戳出了血,這讓他的父母心疼不已。

經過幾個月的練習,他終于可以熟練地打字、上網了。開始,他試著寫一些小文章投給報社,可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了,他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地寫不斷地投,終于,2007年4月1日,《西部晨風》首次發表了他的作品,雖然只有短短的四五百字,但仍然讓他高興得流淚。從此,他便一發而不可收,幾年下來,他先后在《知音》《北京晚報》《廣州日報》等上百家報刊,發表紀實、散文隨筆、時事評論、小說等400多篇,共計80多萬字。

一次,他聽到幾個村里人無意中說到村里的辣椒不好銷。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件事觸動了他的心,他很想為村里這些淳樸的父老鄉親做點事情。于是,他開始試著在一些農貿網站發帖子,父親又請村里的一個攝影師把辣椒的照片拍下來,這樣一來圖文并茂的帖子更有吸引力了。過了幾天,真有客戶打來電話詢問,后來打電話的客戶越來越多。父親把這些信息都轉達給鄉親,賣出了一些辣椒,但客戶嫌東一家西一家收購很麻煩,少有回頭客。

就在他一籌莫展時,2009年1月底終于迎來了轉機。河南三門峽市全美醬菜廠的采購員聯系上了他,問能否在3天之內給他備齊30噸辣椒,他帶現金來買。滯留的辣椒傾巢賣出,解決了全村辣椒銷售難的問題。他也成了村民的“辣椒銷售經紀人”。躺在病榻上的他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大能人”,并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身邊的感動”專欄節目。

英國小說家薩克雷曾說過:“大膽挑戰,世界總會讓步。”融自信、剛毅、愛和希望于一身,以筷子為支點,奏出生命最強音,加長自信的杠桿,世間的一切困苦都會為成功和幸福讓路。

對于他所走過的路,“2010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儀式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他不能站立,卻能頂起家鄉群眾的希望。他經歷災難,卻還要把幸福傳向四方。一根筷子成了他與世界間的橋梁,而這橋梁的基石是他的不屈與堅強。”他的名字叫趙仁偉。

上帝最寵愛的“蘋果”

1979年3月,她出生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雙廟鄉油坊村一個農民的家庭,她的到來,無疑給這個普通家庭帶來了喜悅。然而,僅僅在她出生50多天時,幸福便被無情地打碎了。她被醫生診斷為:先天性脆骨癥,人稱“玻璃娃”,也就是骨頭就像玻璃一樣,稍稍磕著碰著就會骨折。

從此以后,骨折,成了她成長中揮之不去的“影子”,常常因為一點疏忽,就會造成骨折。在她5歲時,一天,母親把她抱到門口曬太陽,正好鄰居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丟沙包,玩著玩著,沙包不知怎么就砸在她的腿上,沒想到也會造成她腿部骨折。

由于身體原因,長這么大,她的活動范圍,僅僅局限在家門口。一次,母親想用排子車推著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推到一個拐彎處時,她不小心滾落在地上,結果頭摔破了,四肢全部骨折。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她疼痛難忍,嘴唇都咬破了。她對母親大聲喊道:“我要是再骨折,你們就把我扔出去算了。我再也不想要我自己了。”母親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母女倆抱頭痛哭。

當別的孩子在村子里四處奔跑時,她卻只能坐在床上,依偎在親人身旁。一直到8歲時,她才第一次學會坐在小板凳上“走”路。然而,即使是從屋里走到門口,她也要花上十幾分鐘時間。

坐在自家的大門口,看著同齡的孩子背著書包開開心心地去上學,她是多么的羨慕啊!她一次次地懇求母親自己也要去上學,母親總是含著眼淚說:“孩子,不是媽不想讓你去上學,是媽實在不忍心看你的身體受到傷害啊!”

9歲那年,父母都下地干活了,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她多想看看學校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啊!于是,坐在小板凳上,她一步一挪地開始她的“長途跋涉”。從家里到學校,并不遠的距離,她卻整整走了2個小時,當學校的老師發現她時,她早已累得筋疲力盡、氣喘吁吁,學校老師急忙派人把她安全送回了家。這次的經歷,讓母親徹底妥協,母親說:“我娃這么喜歡讀書,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護送娃去讀書。”

對于這個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她也是倍加珍惜。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在學校里,她盡量不去廁所,也從不喝水。由于經常骨折,她常常帶著夾板繃帶去聽課。讀書多年,她的成績總是在年級名列前茅。

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叫作《我的夢》。在作文中,她這樣寫道:“我唯一的夢想就是能夠吃上一種靈丹妙藥,把病治好。到那時,我會飛奔著告訴所有的人:‘我會走了!我會走了!’”這篇作文被老師當作范文在全校各個班級輪流朗讀,沒有一個同學不為之感動。

也就是從這時起,在她的心里萌發出一個夢想,那就是當一名作家,出一本自己的書,將自己的經歷全部記錄在里面。1997年,經過她不懈努力,她的處女作《尋找春天》發表在邯鄲晚報上,此后她陸續在多家媒體發表了帶有自傳性質的散文40余篇。

她在文章中曾這樣寫道:“無論是健全還是殘疾,只要找到正確的人生坐標,生命就有意義了。而心理上的健全遠比身體的健全重要。”于是,一個新的目標在她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2010年初,她報考了北京大學心理系自學考試。

自學心理學的過程是艱難的,有時,為弄清一個概念,她要查閱好多資料。在學習《心理統計》時,她由于解題高度緊張焦慮,竟患了胃病。在病床上,她卻仍一邊輸液,一邊捧著書看,母親心疼得一把奪過書:“孩子,咱命要緊啊!”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她一年半時間內將16門心理學專科自考課程全部完成的奇跡。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加入到義工的行列,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去幫助和疏導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人,盡力為他們打開心結。其中,有這樣一位青年,因車禍失去了一條腿,便對生活產生了絕望。她得知后,主動找到他,跟他談自己的經歷,談人生,談希望,直到那位青年慚愧地低下了頭,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

幾年來,看著許多素昧平生的人在她的幫助下走出了困境,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責任,也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她,不過是一個在28年的生命歷程中骨折30余次的脆弱女孩,卻永不服輸,用自己傷殘的肢體演繹出一個別樣的人生。她就是腿肌過早萎縮,骨骼發育畸形,身高僅有1.1米的“玻璃女孩”——魏瑞紅。

2012年5月20日,是全國助殘日,也是瑞紅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她的夢想終于得以實現:她的專輯《玻璃女孩水晶心》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首發簽售儀式。為此,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對她進行了專訪,以“頑強生命書寫堅強的心”為主題播報了她的事跡。這本記錄了她成長與愛的書籍,也得到央視路一鳴老師、青年導師袁岳老師、鳳凰衛視主持人任韌先生的大力推薦和支持。

有人說:“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所以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之所以缺陷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寵愛它的芬芳。”面對自己的不幸,魏瑞紅總是樂觀地說:“我就是上帝那個最‘寵愛’的蘋果。”

“熊貓女孩”演繹三千公里生命時速

那時,她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8月的一天,她和幾個同學去購物,行至市中心時,看到路邊一輛大型醫務車正在搞義務獻血活動。她跟幾個同學一商量,決定一同去獻血。也就在這次獻血過程中,她得知自己居然是RH陰性血型,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萬分之三,被稱作“熊貓血”。

這次發現,讓她開始關注“熊貓血”。不久,她加入了一個名為“一家人A群”的稀有血型QQ群。

這天,她像往常一樣上網,突然從QQ群里彈出一條求救信息:貴州省黎平縣一位29歲的農村孕婦因宮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RH陰性血型,整個貴州省的血庫里都沒有。擁有同樣血型的她,想也沒想,便決定立刻前去獻血救人。

這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女孩,瞞著家人和朋友,借錢湊足路費,輾轉上海、貴州、黎平,一路坐飛機、乘火車,轉汽車,與生命展開了一場速度接力賽。經過30多個小時的奔波,她終于來到了貴州省黎平縣山區人民醫院。面對生命垂危的侗族婦女,她二話不說,挽起胳膊堅持要獻400毫升血。院方看到她身高不到155cm、體重只有88斤,身體十分單薄,可意志卻十分堅定,便勉強同意試一試。但誰也沒想到,當抽了240毫升時,她突然出現了昏厥,醫生只好停止抽血。過了好久,她才醒轉過來,堅持要求繼續抽血:“救人要緊,請快點抽我的血。”此情此景,令所有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醫生急忙告訴她,由于她的240毫升鮮血及時輸進了病人的體內,病人已經脫離了危險。直到這時,她的臉上才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醫生事后得知,一個月前,她剛剛參加過一次獻血。按照常規,兩次獻血至少要間隔6個月。于是問她:獻血時發生虛脫、暈厥,有生命危險,你不怕嗎?她平靜地說:“當時救人要緊,來不及想那么多。”

救人后,女孩拒絕了患者家屬的挽留和酬謝,也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便匆匆趕回了學校,坐在課堂上聽課,一如往日。周圍的人誰都不知道,她剛剛結束的一次遠行,挽救了一條垂危的生命。

回來的那天恰好是媽媽的生日,放學后女孩趕回了家,用微帶疲倦的聲音告訴媽媽:“媽媽,我有個大禮物送給你。我去救人了。”在完成獻血救人之旅后,媽媽是她唯一想告知的人,因為自己身體里流淌的“熊貓血”正是母親遺傳給她的。她告訴母親,正在“躲避”受助人的查訪,她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做了這件事情。

然而,女孩千里獻血救人的義舉,還是通過媒體迅速傳播開來。周圍的人這才知道,眼前這個嬌小瘦弱的姑娘,竟有這樣一番不平凡的感人之舉。可她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做好事,不留名,是人之常情。

這個擁有美麗心靈的女孩,名叫毛陳冰,是前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如今的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部職員。她用自己240毫升的“救命血”將病危產婦從死亡線上拯救了回來,由此獲得了浙江省“三八紅旗手”、浙江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并于2011年被推薦為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彌足珍貴,都值得敬畏和珍視,毛陳冰用她的義舉闡釋了生命至上的人道主義核心價值。

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熊貓女孩”毛陳冰用自己的行動默默鑄就了一座讓人仰視的豐碑,用愛心和責任交匯成一道燦爛的彩虹,清新飄逸,美麗純粹,帶給人們無限溫馨與感動!不僅溫暖自己,而且照亮他人。

最美農民工的壯美20秒

他的老家在河北邯鄲市臨漳縣磚寨營鄉協王村,他一直是個懂事的孩子,某一年,奶奶在田間不慎摔斷了腿,由于搶救不及時落下了病根。而他的父親葉常年在外打工,年僅11歲的他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重擔。15歲時,他的母親又患病在身,這時他的弟弟也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家里實在供不起兩個孩子上學,于是,剛上初中二年級的他便選擇了輟學外出打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封开县| 奎屯市| 永清县| 中山市| 江华| 汉沽区| 甘德县| 乌苏市| 定安县| 郁南县| 开封县| 溧阳市| 海城市| 枞阳县| 海原县| 廉江市| 同江市| 屏东市| 汨罗市| 克山县| 甘南县| 临夏市| 望城县| 富顺县| 南昌市| 马龙县| 苏州市| 姚安县| 新河县| 金堂县| 海淀区| 乐平市| 喀喇| 桐乡市| 故城县| 绩溪县| 开封市| 平江县| 鄂托克前旗|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