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說蟲語:唐詩宋詞里的昆蟲世界
- 李璐
- 622字
- 2019-01-03 14:03:28
第二節 我們對昆蟲文學的了解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于昆蟲文學還沒有進行過全面、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學者們僅在自己的研究興趣范圍內,針對單一的昆蟲如蟋蟀、蝴蝶、蟬等常見意象發表了少量的研究論文,且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很少含有生物學論述。當代學者所著文學與昆蟲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陳文華的《夢為蝴蝶也尋花》,高明乾、佟玉華、劉坤合著的《詩經動物釋詁》
,林趕秋的《詩經里的那些動物》
以及臺灣學者邱靜子的《〈詩經〉魚蟲意象研究》
等;論文則有尚永亮、劉磊的《蟬意象的生命體驗》
,靳然、侯毅、李生才的《飛蟲走蝶入詩來》
,白福才的《蟬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義》
,陳愛平、楊正喜的《從雁蟬蛩聲看古代詩歌的悲秋意識》
,姜金元的《夜音諦聽——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蟋蟀意象》
,嵇保中的《昆蟲詩話》
,等等。
這些成果已經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昆蟲文學研究的廣闊前景,但其中的內容比較單一,將文學與昆蟲意象整體把握而進行歷史溯源、全面探討和深入研究的學術成果目前還很少見,將生物學知識應用在唐宋文學探討中的研究先例則更少,基本上是只針對一種昆蟲的多樣化意蘊或者一部作品如《詩經》中的昆蟲進行單獨論述,大多站在文學的角度從不同方面對單一的昆蟲與文學情況進行梳理和探討,沒有顧及整個昆蟲世界的多樣性和延續性。將目光投向昆蟲的生物性、社會性與文學、文人、文化進行綜合研究的也非常鮮見。限于條件,本書暫以唐宋時期為限,嘗試探索昆蟲詩詞的文學意義及其文化價值,以期能引發對昆蟲文學價值和意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