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每個人的戰爭:抵御癌癥的有效生活方式作者名: (法)大衛·賽爾旺-施萊伯本章字數: 1490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08:17:10
醫生的話 之一 抗癌:關乎你我的戰爭
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
陸軍總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近些年來,以親歷癌癥為內容的患者、醫生、護士乃至關心抗癌事業發展的作家、記者等撰寫的各種文字作品著實不少。但是,作者以醫患雙重身份“與癌共舞”,記錄本人長達18年的生命歷程和抗癌體會的科普書籍,似乎僅有大衛博士的這本《每個人的戰爭》。
癌癥突然降臨于大衛博士原本平靜的生活。和所有罹患癌癥的人一樣,大衛博士非常熱愛生命、熱愛家人、熱愛自己所鐘愛的事業,有著強烈的求生愿望。不僅如此,他還打破了裹在一個醫學專家、一個男子漢外面那層凜然的自尊外殼,詳實地記錄了患癌、抗癌的親身經歷,勇敢地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以及接納脆弱后的堅強,真誠記錄了一個普通而又不那么普通的癌癥病人、醫學專家和科普作家的所思所想,使讀者從書中看到癌癥研究的前沿科學與防癌抗癌的可實踐生活方式,看見生命的又一種可能。
因此,本書取得了成功,成為很多英語國家普通家庭特別是癌癥患者床榻案頭的必備書;本書的作者在與癌癥的抗爭中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不僅在確診后平穩生活了18年有余,還通過持續工作、研究和分享,使自己生命的意義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相信讀者一定能從他在書中對自己剛剛確診癌癥,以及十幾年后又得知癌癥復發的繪聲繪色的自我心理描述中獲得共情。有些癌癥病友們還可能從中受到啟發:“這樣一個身經百戰的醫學專家,在罹患癌癥后原來也曾這么軟弱過。既然他能從恐懼和傷感中走出來,振奮精神與兇險的腦瘤堅持不懈地抗爭,我一定也可以!”
我建議心有所感的癌友讀完本書后,毫不遲疑地拿起筆來,向作者學習,從現在開始記錄下自己與癌共舞的點點滴滴——給自己,給親人,給醫生,給社會。或許從這種對話和書寫中,您將每天都能享受一種別樣的親情、友情、愛情,享受到別樣充實的精神生活,甚至為癌癥防治事業做出意想不到的貢獻。這是一種并非臆想的治療,已經為一些心理咨詢師和患者所采用,并取得了成效,大家不妨一試。
作為一個醫生,我感到作者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在生死未卜之時,他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一個為自己,也為了廣大癌癥患者和推動醫學發展的重大決定:以自身的治療實踐為研究對象,把專業方向迅速調整到癌癥防治。須知,對一個嶄露頭角的認知科學博士、精神病臨床教授而言,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更何況他已經知道了自己是一個可能不久于人世的癌癥患者。
作者從專業醫生和研究者的角度,冷靜客觀地審視了當時所有關于癌癥防治的最新進展,并逐一作出評價。他涉獵的范圍很廣,從圖書館和互聯網浩如煙海的醫學文獻,到遠在東方他完全陌生而又神秘的藏醫和印度瑜伽的功用。他關注著世界頂尖癌癥中心為人類做出犧牲的實驗鼠的命運,更牽掛身邊正在接受常規手術、放療、化療病友們的療效與預后,與他們建立友誼。他敏銳地追蹤當時曙光初露的靶向治療,對目前已經幾乎占據癌癥治療半壁江山的靶向治療,做出了現在看起來仍然正確的評價。他不厭其煩地用詳實的繪圖、表格和數字向讀者介紹各種食材和烹飪方法的營養價值和防癌、抗癌效能并身體力行。作為一個精神病學家,他尤其強調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的調整以及身體鍛煉對提高生存愿望和抑制癌癥發展的重要意義。
大衛博士把上述所有自身在“帶瘤生存”過程中的治療康復體驗歸結為:調動身心來建立一個抗癌生理機制。無疑,這是一個雖平淡無奇但非常科學精當的結論,是作者給廣大癌癥患者留下的肺腑之言,也是本書的精髓所在。
鑒于癌癥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鑒于對我國在未來數十年內癌癥仍然可能處于高發狀態的預期,《每個人的戰爭》值得所有人一讀,因為人類與癌癥的戰爭,是我們每個人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