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 仿品、贗品、假貨

i

剛剛早上六點鐘,向導卻告訴我已經晚了。對于要去趕集的人,這是一句普遍適用的老話,每次都讓人苦惱。我母親說,一天中最好的時光,在你起床之前就已經結束了;想起這句話,我仍然悵恨不已。

昨晚席間喝了更多茅臺,當時忘了它又是算在別人的賬單上。

這里是星期一的古玩市場。兩百多人或坐或蹲,面前擺放著各自的古物。古物下面墊一塊布,有普通布,有紅布,有織錦紅布。還有的直接擺在水泥地上。這里擠滿了人,攤主身后是他們的自行車、摩托車、手推車。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主線貫穿始終,挑挑揀揀,大聲爭執,手指在空中比劃著,計算價格,打折。有個賣米糕的男人也在大聲吆喝,米糕熱氣騰騰。這里雖是集市,卻擋不住摩托車拼命按響喇叭,叫前面的人讓開。有位商販一手拿著一幅畫著幾只老虎的卷軸,一手舉著擴音器,扯著嗓門大聲叫賣。受到大嗓門的吸引,一群人圍攏過來,看看那幅卷軸,沒有被打動。

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地上,他的宋代茶碗在四周均勻地排開,好似鐘表盤上表示整點的刻度。這個集市上應有盡有,大有來歷的碗,詩文中傳頌過的名品,仿制品,珍品。有一堆碗的紋路好似兔毛,油斑樣的奇怪釉面,銀色的細小鉛粒好像漂浮在烏黑亮澤的表面。我喜歡的幾只碗帶有鵪鶉羽毛似的斑紋。攤主身穿亞特蘭大勇士隊的運動套裝,他有六只這樣的碗。

這里還有幾十只白色的僧帽壺,這是宋代的膽型水罐,水罐側腹有凹凸不平的紋飾,它們在香港的拍賣市場上價值百萬。一個精明的女人在極力兜售毛主席像章和長征淺盤,她想引起我的注意。西方人愛買一些“文革”的東西。

有個孩子在賣石頭。不是文人玩賞的那種石頭,形狀奇特,色紋不凡,擺放在飽學之士的書桌上以啟發思考,而是二十顆圓潤的雨花石。他大概有八歲,蹲在這些雨花石旁邊默默等待著。

ii

這天上午,足有幾十號人在兜售碎瓷片,它們按照大小、朝代、顏色等分門別類,集中在特定的區域。青瓷碎片,質地罕見的黑釉碎片,破損的壺嘴,瓷碗的圈足,還有燒制時與匣缽粘在一起的瓷瓶。成千上萬塊青花瓷碎片,底部帶有說明朝代的款識。紋飾各式各樣,有魚,牡丹,人物。身體前傾的人正在過橋。童子在船上迎風搖擺。三只鵝在雨云附近游曳。疾風中的草葉。畫筆迅速地重復點染,一遍遍添加鈷料。

因為這些器皿的碎瓷片全都略略彎曲,細長的碎片在水泥地上漣漪般鋪開,猶如一塊布在風中招展。

你可以買回這些瓷片加以研究。你為了一塊瓷片跟攤主討價還價,因為它能告訴你一段柳枝的豎條紋要刻得多深,一只碗的足底應該挖得多淺。你買這些青花瓷片,因為它們足底的一簇漢字會告訴你,這件器物制作于什么時候:它們說明了朝代和皇帝的年號。它們具有價值,因為你可以做一只花瓶或者一只碗,把這幾個漢字組裝到新的瓷器中,用慢火燒制,然后它就成了一件高仿瓷,其價格是普通瓷器的五十倍。

向導帶我去吃面,然后我們前往仿古一條街,街市已經開張。街道大約有七英尺寬,作坊和店鋪鱗次櫛比,一個女人正推著一小車辣椒穿街而過。第一家店鋪就給了我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家專賣黃釉五趾龍紋瓷器的商店,店里有個快樂的年輕女人在給她的嬰兒喂奶。店鋪進深很深,貨品琳瑯滿目,八層貨架上擺滿了令人垂涎的高足杯、瓶罐和碗盤。走過綿延幾百碼看似無可挑剔的清代瓷器之后,我看到一排出售十二世紀瓷器仿品的店鋪,每種著名的釉色都貨品豐富,我的腳步不由得有點踉蹌。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你想要那件圖案迷蒙的青花瓷,是嗎?上面釉料洇開,看起來就像雨中的風景。

我買了七只唐代瓷碗仿品,每只五美元,它們都恰到好處地“做舊”了。

這是一門技藝,又一門技藝。我看見一個人用粗大的舊筆刷蘸了紅泥刷在橄欖綠的罐底,直到泥漿在熱空氣中凝固,板結,成為剛剛出土、珍貴易碎的樣子。再往前有幾家商店,胡亂擺放著瓶缶杯盞——它們是上個星期制作的仿十六世紀瓷器,一個人正在往上面潑灑酸性溶液。酸性溶液腐蝕釉面,使之變得粗糙,這種方法很實用,效果隨意自然。

這個市場生意如此紅火,就是靠這種真假難辨的仿造——我買了讓我眼饞的幾只碗,不知道怎么把它們帶回家;這幾只碗里散落著草屑,碗角浸染著難以清除的附土。

我們可以做出與真品一模一樣的仿品,如果這是你想要的東西。

有人故意在燒制時讓瓷瓶與匣缽粘連在一起,以滿足那些喜歡瓷器的邊角略為粗糙的購買者。我贊許地望著它們。有些店鋪里面排得齊整滿當,好像兵馬俑的戰壕。

iii

沒有人到這里來追求審美。人們來到這里,身段靈巧地穿行在兩側擺滿了“仿品”的巷道——該用什么詞才準確,“贗品”,“假貨”?——是為了謀生。

好吧,不是贗品,也不是假貨。在這個國家,這個問題要復雜得多;仿制是表達敬意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習技藝的一種方法。重復前朝的成就,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畢竟——我悄聲補充一句——幾十年來,我一直在嘗試做這樣的瓷器。我的裂紋釉總是做得不對。為了做成那樣一只碗,我愿意付出一切,更別提復制它了。

我看著我的筆記,上面列了一些幾份清單,有的條目已經劃掉,有的重寫了,還有的企圖對這些仿品進行分類,卻白費了力氣。類似X的瓷器/Y的仿品/向Z致敬的瓷器。每個條目都是一個故事。

假貨。贗品。仿品。偽造品。復制品。模擬品。冒牌貨。仿真品。高仿品。如果你終于得償夙愿,造出一只美麗的瓷碗,但它卻與別人去年、一百年前乃至一千年前做出的東西一模一樣,你還怎么制作瓷器?

七月這個潮濕的下午,這條街擠滿了歷史。隨便在某個地方停下腳步,隨便看看,都會有人向你兜售一個想法,一次機會,一次討論。我在景德鎮已經待了一個星期,發覺自己終于漸漸喜歡上了《陶說》,那本二百多年前的瓷器文集。這本剪貼簿式的著作涵蓋了關于瓷器的一切;娓娓道來的歷代名窯清單,絕密的釉料,誰擁有某種技藝以及它怎樣傳承的故事,打亂次序的趣聞軼事,對前朝學者的影射批評。它的散漫隨意越來越讓我感到安慰;全部權威被交給一張列著瓷器或者瓷器特征的清單,可是緊接著,這份清單卻遭到下一份清單的憤怒反駁。

什么也不影響中國文人興致勃勃地講述瓷器的故事。

這份文獻中穿插著許多陶瓷本身具有神奇生命的故事。

一個人把盆里的水倒掉。在寒冷的早上,他發現盆底殘留的水結了冰,盆底現出朵朵盛開的桃花。第二天早上,出現了一枝雙頭牡丹,“次日又成寒林滿缶,水村竹屋,斷鴻翅鷺,宛如圖畫遠近景者……未嘗有一同者”出自宋朝何薳撰《春渚紀聞·瓦缶冰花》。

一個人以“湯盞贈貧友,歸以點茶,才注湯其中,輒有雙鶴飛舞,啜盡乃滅”出自南宋洪邁撰《夷堅志》。

我知道這些故事,對之感同身受。我學著制作我喜愛的器物時,曾經親身體驗過上述每一種心境變化。少年時代,我在工作室里輪車上方的墻壁上貼過一張明信片,是一只青瓷茶碗的圖片,它的裂紋像樹葉的脈絡一樣精美。我一次次想要制作它,盼望著那個時刻來臨:它具有了生命,仙鶴從碗里飛出來。

iv

傍晚時分,我在蒙蒙細雨中走回住處,帶著七只仿唐碗,上周出產的嶄新古碗,五美元買來的無價之寶,它們用報紙粗略包裹,在塑料袋里相互碰撞。我不知道該怎么描寫這座城市。歷史與現實的交織讓我難以判斷該用什么時態來書寫;在這里,過去并未真正過去,而在我的袋子里相互碰撞的現實則古意悠悠。時態是流動的,不受約束。

故事紛繁,剪貼簿似乎是收集它們的唯一辦法,如同一只讓它們在里面相互碰撞的塑料袋。

回到住處,我發現新買的七只仿唐碗有一只已經碎裂。新的殘片不會太差,我這樣想著,把它們補充到我擺放在招待所窗臺上的收集品當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建湖县| 启东市| 武功县| 滨海县| 新郑市| 扶沟县| 洛浦县| 东乌珠穆沁旗| 马关县| 兰西县| 云南省| 潼关县| 珠海市| 阿拉尔市| 潼南县| 怀安县| 萨迦县| 长乐市| 东海县| 商南县| 万荣县| 张家港市| 湘阴县| 沁阳市| 宝兴县| 玉林市| 大荔县| 额敏县| 临武县| 蒙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南安市| 松原市| 新乐市| 临潭县| 蛟河市| 视频| 崇文区| 井冈山市|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