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
-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
- 1067字
- 2019-01-03 08:18:29
軍事術語表
軍事單位介紹
各個軍事單位的建制與領導因時代、地點與環境不同而不一樣。在朝鮮戰爭初期,幾乎所有的作戰單位都出現了兵力不足的情況。因此,下列數據僅供參考。
集團軍 約10萬名士兵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軍組成
由上將指揮
軍 約3萬名士兵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組成
由中將指揮
師 約1.5萬名士兵,朝鮮戰爭時期一般只有1.2萬名士兵
由三個團組成
由少將指揮
團 約4500名士兵,包括炮兵、裝甲兵以及醫護人員
由三個營組成
由上校指揮
營700—850名士兵
由四個或四個以上的連組成
由中校指揮
連 175—240名士兵
由四個排組成
由上尉指揮
排 45名以上士兵
由四個班組成
由中尉指揮
班 10名以上士兵
由上士指揮
武器裝備
M-1步槍 半自動步槍,槍重9.5磅,加刺刀后重10.5磅,彈夾可裝
口徑.30 八發子彈。
卡賓槍 短管步槍,彈夾可裝15或30發子彈,射程較近,射擊精
口徑.30 度較低。
勃朗寧 一種由兩人共同操作的武器,一人裝彈藥,一人發射,
簡稱BAR 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
自動步槍 射速為500發/分鐘。
口徑.30
機關槍
.30口徑的機關槍射速為450—500發/分鐘。
.50口徑的機關槍一般安裝在卡車、坦克或其他車輛上,射速為575發/分鐘,射程為2000碼
。
火箭筒 2.36英寸的火箭筒由于效率過低,因此1950年朝鮮人民
能夠穿透 軍反坦克火箭筒,南下
較厚的裝甲 時已經被3.5英寸火箭筒所取代。射程約為750碼。
步兵迫擊炮 前裝炮彈,發射角較高。能夠擊中山谷或者戰壕,射程
.60口徑 為1800—4000碼。
.81口徑
4.2口徑
榴彈炮 射程為2—5英里的大炮。
105毫米
155毫米
8英寸
(注:本部分所有信息譯自原著)
地圖列表
圖1 對峙前的朝鮮半島局勢,1950年5月vii
圖2 第一次遭遇中國軍隊,1950年11月1日20
圖3 云山戰役,1950年11月1—2日25
圖4 朝鮮人民軍大舉南下,1950年6月25—28日56
圖5 史密斯特遣隊作戰情況,1950年7月5日147
圖6 朝鮮人民軍高歌猛進,1950年8月底156
圖7 釜山包圍圈,1950年8月4日164
圖8 洛東江戰役,1950年8月31日—9月1日263
圖9 仁川登陸,1950年9月15日315
圖10 開赴漢城,1950年9月16—25日320
圖11 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進入朝鮮352
圖12 志愿軍在清川江對第2師的攻擊,1950年11月25—26日416
圖13 志愿軍對L連的攻擊,1950年11月25—26日422
圖14 志愿軍西線作戰要圖,11月25—28日443
圖15 陸戰隊作戰區域,10月—11月27日446
圖16 “長手套”之戰,1950年11月30日462
圖17 長津湖突圍,11月25日—12月6日480
圖18 中國軍隊的大舉進攻,1951年1月495
圖19 中央走廊之戰522
圖20 雙聯隧道——砥平里——原州地域,1951年1——2月534
圖21 雙聯隧道之戰,1951年1月31日—2月1日540
圖22 砥平里之戰,1951年2月13—14日579
圖23 麥吉山,1951年2月13—15日581
圖24 克羅姆貝茨特遣隊,1951年2月14—15日587
圖25 停站后的朝鮮半島,1953年7月27日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