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書書(周越然作品系列)
- 周越然
- 2148字
- 2019-01-03 08:19:26
幸運
做官有幸運,就是連升;經商有幸運,就是賺錢。購古書者,也有幸運,就是:(一)我要什么書,馬上買到什么書,并且價錢不大。(二)或者在冷攤上偶然拾得一種毫不相干的破書,歸來審察,發見某名士的印記,某名士的批校。(三)又或者書估拿了奇僻的古本來售,索價不高,故留之。后來細作考查,知是海內外孤本。
幸運又可叫做機會,是偶然的,是“可遇而不可就”的。我在過去二十五年中,購買古書不少,而所得的機會,所有的幸運,也是不少。我在購古本書籍的時候,上段中所述的三種幸運,都碰到過。今先言最近的幸運,就是第一種“要什么是什么”。
章回小說(煙粉類)最著名的,同時到處受禁止的(英譯本兩種除外),是那部《金瓶梅》。其實這種書最易購獲。鉛字本,石印本河南本活字本,木刻小字巾箱本等,市上常常發現,當然不必提起,即清初張竹坡評的《第一奇書》本刻附圖原本,有時亦可遇見。明刻本固然不多,然非絕對無有。藏書之家,那一家沒有《金瓶梅》呀?所以得到一部《金瓶梅》者,不足以自豪,并不可以傲人,最難得的秘書,倒是分量不大的《癡婆子傳》和《燈草和尚傳》兩種。我購書多年,從未見過木刻本。去年(三十年)十一月七日清晨,忽起購到它們的意念,而同日——真湊巧——杭州某書鋪寄到的書目中有此二書。我立即去一快信——有時應當打電報——二天后果然寄到了。今將兩部書的行格序文等,開列于后:
(一)《癡婆子傳》分上下兩卷,芙蓉主人輯,情癡子批校,上卷二十七葉,下卷二十八葉,每半葉七行,每行十五字,小字雙行,字數同,白口,版高四寸半(市尺,寬約三寸,有乾隆甲申年序。
(二)《燈草和尚傳》十二回,元臨安高則誠著,明趨周求詳評,共六十九葉,每半葉九行,每行廿四字或廿二字不等,白口,版高四寸六分,寬約三寸,有回目,無序跋。
現在要講第二種幸運了,就是“偶然購得名家批校本”:
一日下午(約在民國十九年的秋季),我因為外面有酒約,工畢后不返家,又因為時間太早,在舊書鋪中閑蕩。正欲離去其地而赴約的時候,見他們桌上有一本破舊的鈔本,拾起一看,知為《愧郯錄》的前半部,攜歸細閱,見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秀水朱彝尊錫鬯氏”“靜妙山房”“錢均伯珍藏秘書記”“均伯過眼”“諛聞齊”“竹泉珍秘圖籍”“季振宜字詵兮號滄葦”“虞山汲古閣子晉圖書”“毛扆之印”“季斧”等圖章。卷首有澹翁(祁承)手跋,今轉錄如后:
士大夫學問,以國朝制度典章為第一。近世宋文憲之外,鄭端簡、雷司空皆其人也。后生學文,徒獵古人唾馀以相賁飾,而實用微矣。岳亦齋所著述,余及見其三:《桯史》《金陀粹編》《愧郯錄》是也。《愧郯錄》于國之典制名教,蓋三致意焉。書曰:“學古入官,議事以制。”學者得此意,考古通今,不至虛用其力,其可免于面墻也夫。萬歷戊申四月澹翁命侍吏錄成,手校一過,因記。
細閱此書,發見一最足驚人之點,即宋明清各刊本中所缺的十葉,此本完全存在。民國二十三年商務印書館影印的《四部叢刊續編》,其中宋本《愧郯錄》所缺者,即卷一第七、第八兩葉,又第十五、第十六兩葉,卷五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等葉,卷七第五、第六兩葉,共計十葉,都從我藏本中補抄。張菊老在他的跋文中說,“明清鼎革,忠敏(越案:祁忠敏,名彪佳,字弘吉,承之子)遭難,藏書散盡,世極罕見。閱三百年,于有人覆印之時,而是書忽出,且亡其半,而有此十葉之半部猶不亡,不可謂非異事矣”。依此,可見我抄本的珍貴了。
第三種幸運,就是“廉價得到孤本”,我也遇得多次,今天先說一事,如下:
大約在民國十八年春季,某書店架上,有一破舊藍色印的明刊《清明集》。我常常去參觀,常常看見它擱在那邊。好久好久,總沒有人顧問。一天,我想要購買它了。我先問店員:“這部古法政書為什么沒有人買呀?”他答:“恐怕那書沒有實用,所以沒有人購去。”我又問:“你要賣什么價錢?我看它的版子很舊,想要買它。”他答:“從前要賣××元。現在沒有人要,已減去一半,×百元。倘然你先生要,再打九折罷。”我說:“我一定要,請你照八折算。”他說:“可以,可以。不過近幾天店中很窮,可否請付現款。”我答:“當然可以。”
我帶了這部書,又到別的書店去參觀。某店某老板問我買的是什么書。我打開包子給他看,他聳聳肩胛,閃閃眼睛,自言自語地,又似罵人地說:“有了鈔票,買這種東西!這不是正經,也不是正史,又不是文集,有什么用處?周先生,多少錢?買定了么?那里買來的?這書沒骨子——沒骨子。……不要買它。我幫你去退還他們。……買書真要小心,否則上當。”我目瞪口呆地聽了半天,慢慢地對他說:“這種書少見得很。……日本有宋刊殘本《清明集》。這明刊本似乎是完全的。……倘然可以補宋版的不足,那是秘寶了。”
后來商務影印宋版《清明集》,只有婚戶門。我的明本有官吏門、賦役門、文字門、婚戶門、人倫門、人品門、懲惡門。商務印的只明本中卷四至卷九等卷,約全書三分之一。
我的明本有隆慶三年盛時選序,又張四維序,盛即校刻此書者。明本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四字,版高約六寸半,寬約四寸半。
閱者看了我上面所講的話,可知我購買古書的幸運了。但是我也有惡運:我大部分的古書,統統于一·二八之變在閘北被焚了。我所被焚的書,古本有一百七八十箱,西書有十幾大櫥。……以惡運告人,聞者心酸,說者心痛,罷了,我不說了。
三十一年五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