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書書書(周越然作品系列)作者名: 周越然本章字數: 2115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08:19:24
《明皇十七事》
(一)引言
《明皇十七事》,一名《次柳氏舊聞》,唐李德裕撰,明嘉靖中顧元慶校刻四十家《文房小說》之一也。顧氏所刻書中,多唐宋人說部(如《楊太真外傳》《梅妃傳》《趙飛燕外傳》《高力士外傳》等),其據宋版重刊者,則于卷末注明。例如,《古今注》(四十種之一)下卷八葉后半有“長洲顧氏家藏宋本校行”十字是也。
《文房小說》,雕刻固精,惟傳世極稀。清乾嘉時書富如吳縣黃蕘圃(丕烈),亦未見全帙。其跋《開元天寶遺事》(亦四十種之一)云:“顧氏文房小說本,……在(明)汲古閣毛氏時已珍之。……安得盡有顧刻之四十種耶?以明刻而罕秘如是,宜毛氏之珍藏于前,而余亦寶愛于后也。”今商務印書館有影印本。吾人破費儲券數十元,可以盡獲古人所力求而不得之秘寶矣。
余家藏之《明皇十七事》,鈔本也,非獨文字與顧本間有出入,即全書條數亦與之不合。余家藏本有王芑孫(鐵夫)手跋,又有黃蕘圃手跋并校字。茲將本書之行格、藏印等,一一開列如后:
(二)行格與藏印
余家所藏《明皇十七事》,系青芝山堂(其姓氏見下面王跋)烏絲欄鈔本,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四宇,左右雙欄。有“惕甫借觀”“惕甫經眼”“王鐵夫閱過”“竹泉珍秘圖籍”“諛聞齋”“漚波舫”“小綠天經藏”等印記。卷首有王芑孫及黃丕烈手跋,又有黃氏校字三葉半有馀,約一百四五十則。今舉十馀例,以見黃氏校勘之精焉:

“惕甫借觀”印

“小綠天經藏”印
(三)校字舉例
以下各例,任意所舉者也。“抄本”指黃校黃跋本,“顧本”指文房小說本(見下圖)。黃氏云:

《明皇十七事》,一名“次柳氏舊聞”,見顧氏文房小說。今據顧氏本,校此青芝山堂本。
舉例如下:
(一)抄本一葉二行“李德裕編次”——顧本一葉二行無“次”字。
(二)抄本一葉四行“試為言之”——顧本作“試為我言之”。
(三)抄本二葉十行“因告其詳”——顧本二葉十三行無“因”字。
(四)抄本三葉二行“人君之度”——顧本三葉九行作“人君之大度”。
(五)抄本三葉二、三行“信任”——顧本三葉十行作“任人”。
(六)抄本四葉十七行“頃之視其齒”——顧本五葉十六行作“頃之取鏡視其齒”。
(七)抄本五葉二行“召龍致雨之術”——顧本六葉一行“雨”作“云”。
(八)抄本五葉十一行“天津橋之南”——顧本六葉十三行無“橋”字。
(九)抄本六葉二行“須發(fā)斑白”——顧本七葉九行“須”作“鬢”。
(十)抄本六葉十四行“良久乃寤”——顧本八葉四行作“良久方寤”。又抄本同葉同行“妾向夢中有神人”——顧本八葉五行“夢”字下無“中”字。
(十一)抄本六葉十七行“與力士所說亦同”——顧本八葉八行作“與力士說符”。
(十二)抄本八葉九行“吾君愛民如此”——顧本十葉四行“民”作“人”。
(十三)抄本九葉七行“當垂衣裳而治之”——顧本十一葉九行“衣”字下無“裳”字。
(十四)抄本九葉十行“必知其不得”——顧本十一葉十三行“得”作“可”。
顧本每半葉十行,每行十八字(間有十九字者,如《隋唐佳話》是也)。
(四)黃氏手跋(一)
右青芝山堂鈔書中之《明皇十七事》,以顧氏小說證之,即《次柳氏舊聞》也。今據顧本校如前。青芝本每葉二十行,每行二十四字,中多一條,在“肅宗為太子時”一條后,“興慶宮上潛龍之地”一條前。又最后多一條,據張充之手跋云:“顧元慶四十家小說中,本多此條,今補入。”又云,“唐人小說中錄十七事,止此。”其校語注在“安祿山之叛也”一條下,然就青芝本核之,實不止十七事也。至于顧氏本,或多后一條,未可知,蓋其書本名“次柳氏舊聞”,非“明皇十七事”也。然以余目驗,顧□□□之竟無此一條,未知何故。豈顧×亦有原版修版之別而有異耶?□亥六月四日校訖,偶記所見如是。復翁。
(五)黃氏手跋(二)
越日借得張讱庵伍氏小說中《明皇十七事》勘之,知此抄本敘次多與伍本同。所云最后一條,據顧氏小說增入者,此非也,蓋即伍氏小說本耳。書之不可不旁引曲證而得其原委者如此。
(六)王芑孫跋
此《明皇十七事》一書,余未前見。今從蕘翁處借得青芝山堂抄本,始讀一過。山堂主人,張氏名位,義門之徒。其子德榮,字充之,猶及與嘉定錢少詹事偕為諸生,偕肄業(yè)紫陽書院。迨少詹事歸田來主院事,仍在試場,未脫弟子籍也。父子相繼,專力讎書。不及百年,遺帙散盡,身名翳如。雖同里闬如余有不能追記其行事。歐公所謂勤一世以盡心于文字間者,不亦悲乎?嘉慶乙亥夏六月惕甫(跋下鈐“老鐵晚歲書”五字白文方印)。
(七)補文
顧本中所缺之兩條,茲照鈔本轉錄如下:
(一)天寶中安祿山每來朝,上特異待之,每為致坐于殿,而遍張金雞障其下,來輒賜坐。肅宗諫曰:“自古正殿無人臣坐禮,陛下寵之既久,必將驕也。”上呼太子前曰:“此胡有奇相,吾以此厭弭之爾。”(此條在“肅宗為太子時”后,“興慶宮上潛龍之地”前。)
(二)天寶中,上于內道場為兆庶祈福,親制素黃文。及登壇之際,其文乃自然凌空而上騰于天也。聞空有言云:“圣壽延長。”王公已下請編入史冊,制從之。(此為最末一條。)
(八)總結
黃氏手跋之書,多年之前,市上間或發(fā)現,今日已完全絕跡矣。《十七事》既有黃跋,又有王跋,誠至寶也。小綠天主人,即亡友無錫孫毓修先生也,精于版本目錄之學。昔年在商館任事時,專司收集古本及影印《四部叢刊》初集之職。
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