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1 全球制造業整體發展狀況

世界制造業在近20年的時間里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范圍內制造業增加值總體呈現攀升態勢,但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始終處于下滑趨勢。而全球制造業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遷,21世紀初歐盟、美國、日本三大經濟體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領導地位,中國制造業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09年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2012年超過歐盟躍居世界首位,而歐、美、日三大經濟體的制造業占比逐年下滑。[1]目前在經歷了全球的經濟衰退后,世界經濟開始走向復蘇。

從制造業增加值的角度來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在2005年至2006年間世界制造業增加值突破了10萬億美元(以2010年不變價美元計算,下同)。2009年受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全球制造業增加值出現大幅下滑,雖在2010年短期內出現高速回升重返10萬億美元上方,但隨后幾年始終處在較低的增速水平。2013年世界制造業增加值突破11萬億美元,2015年達到11.6萬億美元。世界制造業增加值的變化趨勢如圖1-1所示。從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看,近20年來全球范圍內制造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始終呈下滑趨勢,由21世紀初的20%左右下降至2015年約15%的占比水平,如圖1-2所示。而各國家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2016年工業發展報告》指出,工業化國家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15.4%下降至2014年的14.5%;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16.2%上升至2014年的20.5%。自1990年以來,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的制造業增加值增長率持續上漲。截至2014年,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的制造業增加值已經比1990年增加了近四倍。[2]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更高的制造業增加值增長率帶來經濟持續增長。以“金磚四國”中的印度、俄羅斯、巴西為例,這三國的制造業增加值總和在2016年達到了0.86萬億美元(以2010年不變價美元計算),比2006年增加33%,其中印度的增長率高達114%。

圖1-1 世界制造業增加值(來源:世界銀行)

圖1-2 世界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源:世界銀行)

制造業收入和出口拉動了經濟的繁榮,全球各國與制造業相關的活動迅速發展。通過投資高科技基礎設施和教育等方面,各國家和企業正在努力進入下一個技術前沿。隨著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不斷融合,目前世界制造業的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

從生產方式看,智能制造將成為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線。德國、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發展戰略都將智能制造作為發展和變革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的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主要載體是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3]特別是德國提出了“工業4.0”概念后,“工業4.0”概念被各界研究者經常提及,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極高的關注。“工業4.0”將徹底改變設計、制造、運營以及產品服務和生產系統。產品、機器和人之間的互聯互通將使制造速度和制造效率大幅提高,大規模定制水平也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制造業將從孤立的自動化單元轉化為整合的自動化設施,并且能夠相互聯通,從而提升制造系統的靈活性、速度、生產力和質量。以德國為例,未來10年內德國制造業的生產率提升將達到制造總成本的5%~8%,總量相當于900億至1500億歐元。[4]

從地域上看,近20年內全球制造業格局出現了巨大變遷。21世紀初,歐盟、美國、日本三大經濟體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領導地位,三者的合計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占比接近70%,排在其后的中國、韓國、俄羅斯、巴西等經濟體與前三者差距顯著。在隨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制造業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12年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歐盟躍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歐、美、日三大經濟體制造業占比逐年下滑至不足全球制造業的50%,韓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比重雖然出現了小幅上升,但是增速遠低于中國。世界各國歷年制造業增加值全球占比如圖1-3所示。除了國家層面外,制造業在地區層面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制造業區域集群的力量開始涌現。根據德勤公司的《2016年世界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稱,隨著全球制造業競爭力、經濟市場的轉移以及個別區域優勢的變化,圍繞著實力最強的制造業國家形成了三大主導區域集群,即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1]北美集群的核心是美國,集群享有強大的能源布局、高素質人才和基礎設施,以及為創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的強大專業產業群。亞太地區集群由中國、日本和韓國發揮核心作用,并由新加坡等地區的高技術出口進一步加強。而德國在歐洲集群中發揮著核心作用。該報告認為北美集群和亞太地區集群均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引領制造業的發展,而未來歐洲受投資、經濟穩定和先進制造業的驅動,將有可能改變全球動態狀況,并在全球影響力方面挑戰其他集群。[1]

圖1-3 世界各國歷年制造業增加值全球占比

此外,世界制造業正在向綠色化、生產性服務業轉型,并進一步向低能耗、低污染方向發展,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企業生產從以傳統的產品制造為核心向提供具有豐富內涵的產品和服務轉變。制造業的創新體系也日趨網絡化。眾包、眾創、眾籌、線上到線下(O2O)等新型創新方式密集涌現,進一步拓展了制造業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方式。內部組織扁平化和資源配置全球化也將成為制造企業培育競爭優勢的新途徑。[3]

未來新一輪全球制造業分工爭奪戰將日益激烈,世界制造業大國紛紛制定國家工業戰略。發達國家力求推動中高端制造業回流,發揮集群的優勢并進一步加強全球產業布局調整,力圖保持全球制造業領先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利用低成本競爭優勢,圍繞集群核心國家積極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附加值環節轉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阳朔县| 鄂伦春自治旗| 威海市| 赣榆县| 临江市| 东台市| 耒阳市| 兴业县| 兴国县| 准格尔旗| 都昌县| 监利县| 外汇| 江油市| 宜阳县| 冀州市| 林周县| 黔西| 富宁县| 临海市| 湘西| 图木舒克市| 贞丰县| 拜泉县| 宁波市| 剑川县| 大同市| 华坪县| 甘谷县| 方城县| 安阳市| 灌阳县| 嘉峪关市| 台江县| 扎赉特旗| 桂东县| 页游| 沁水县| 交口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