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和醫院營養專家:這樣做輔食寶寶超愛吃
- 李寧
- 507字
- 2019-01-02 22:47:43
記住這15條,孩子吃得香,長得好
1.嬰兒添加輔食不要早于4個月或晚于7個月
嬰兒的主食是母乳或者嬰兒配方奶粉,除此之外,一切的食物,無論是液體的、固體的食物包括米湯、菜水、果水、果汁甚至維生素D都屬于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需在出生后滿6個月開始加輔食,而歐洲兒科胃腸、肝病、營養學會則建議嬰兒滿4~6個月期間可以開始添加輔食。
無論如何,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間最早不要早于4個月
過早添加輔食的危害可能是長期的。
1.會增加小嬰兒的胃腸負擔,損害消化功能。
2.孩子越小,免疫系統越差,輔食如同異物,很容易引起過敏。
3.可能使孩子對奶制品喪失興趣,此時奶才是主食,輔食無法滿足營養需求。
特別提醒
R 如果母乳不夠吃,一定不要因此提前添加輔食
Z 在孩子4~6個月以前,有的媽媽覺得母乳不夠吃,喂配方奶又遭到孩子抵制,這時候千萬不要想到給孩子吃輔食,建議首先努力催奶,盡量純母乳喂養,真是母乳不足了,就一定要加配方奶,孩子不接受配方奶的情況下,可嘗試饑餓療法,這個時候媽媽要狠一點心,不要不吃奶就喂輔食,不過早添加輔食才是真正為了孩子好。
添加輔食的時機不要一刀切
孩子并不是一滿4個月就非得添加輔食了,還必須看孩子對輔食的接受度,實際操作起來絕對不能一刀切,孩子到了添加輔食的時機,一般需要有以下的條件。
1.胃腸和腎臟狀況良好。沒有便秘、腹瀉,沒有過敏問題,不會經常吐奶,排尿正常,添加輔食后也要繼續觀察,如果出現濕疹、腹瀉、嘔吐、便秘等不耐受的情形,要暫停添加,只有身體狀況良好,加輔食才不會帶來不利影響。
2.看孩子對大人進食是否有明顯的反應。如果大人吃飯時使勁盯著看,還出現了吞咽動作或者流口水,一看就饞得不行了,這說明孩子的神經系統已經做好接受輔食的準備了。
3.看生長狀況。如果孩子營養狀況良好,可以繼續一段時間的純乳喂養,將輔食添加延遲一段時間完全可以,只是不要過了7個月就行。
特別提醒1
T 添加輔食的時機與喂養方式無關
W 喂母乳的媽媽容易覺得母乳不如配方奶營養豐富,所以應該比配方奶喂養的孩子早點加輔食;而喂配方奶的媽媽有些則覺得配方奶不如母乳營養充足,應該比母乳喂養的孩子早加輔食。事實上,添加輔食的時間與喂養方式沒有直接關系,而是要看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和身體狀況。
特別提醒2
T 添加輔食切忌跟別的孩子做橫向比較
B 不要因為別的同齡孩子加輔食了或者已經開始吃某種輔食了,覺得不能落后,就也給自己的孩子加,不管孩子的接受情況。
如果實在忍不住要讓孩子試試,而孩子不接受,那就應該立刻停止,因為他還沒做好準備,大人堅持只會把他逼哭了。
不要晚于7個月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可以稍微晚一點,但不能一直不予添加,所有的孩子在滿7個月前都應當添加輔食,原因如下。
1.7個月以后再加輔食,過敏的風險會再次增加。
2.母乳中的營養素含量會隨著嬰兒成長逐漸減少,比如滿6個月之后,蛋白質含量較初乳減少了一半,此時孩子的需求正在增長,勢必要添加輔食來補足。
3.胎兒通過臍帶會儲存足夠生后4~6個月用的鐵,母乳中鐵含量非常少,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在4~6個月后易缺鐵,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如果長期得不到補足,就容易導致貧血。
4.配方奶粉喂養的孩子,雖然因為配方奶粉加了足夠的鐵,比較不容易缺鐵,但過了4~6個月,也應該給孩子加輔食,因為輔食不僅僅是供給營養,接受輔食本身也是對嬰兒行為習慣的培養。
早產兒添加輔食要先矯正月齡
矯正月齡=實際月齡-(40周-出生時孕周)/4
早產兒添加輔食,不能在出生后4~6個月后開始,而應該是矯正月齡后的4~6個月。比如32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后6個月,矯正月齡是4個月,這時方可考慮嘗試添加輔食;如果是30周出生的,出生后6個月,矯正月齡還不到4個月,添加輔食就早了點。
2.輔食添加是行為能力訓練過程
添加輔食能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
孩子在純乳時期,口腔運動主要是吮吸,然后直接吞咽即可,輔食改變了這種進食方法,需要先咀嚼。不要覺得咀嚼能力無所謂,這除了可以增強孩子上下頜的咬合力量,還可促進將來牙列的齊整美觀,并且對臉部肌肉線條的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添加輔食能促進胃腸和代謝功能成熟
輔食相對于乳制品成分要復雜得多,及時添加輔食能促進各種消化酶的成熟,對促進胃腸和代謝功能成熟功不可沒。
添加輔食有助于培養各種行為習慣
A.不在輔食內加糖、水果、醬油等重口味食品。
B.為預防齲齒,從開始添加輔食就要注意口腔清潔,如吃完輔食后漱口,長牙后用紗布擦拭牙齒。但一切以孩子不抵觸為前提。培養習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漱口和刷牙。
C.要考慮到神經系統發育,認真訓練孩子的進食行為,添加輔食之初就用碗和勺子,促進孩子的行為發育。
3.配方奶粉不是輔食
配方奶粉從本質上來說與母乳是一回事,都是奶類食品,只有在母乳不夠時,才考慮加配方奶粉來補足,絕對不是在母乳充足的時候用來補充營養之用。
很多媽媽認為配方奶粉營養元素“全面、豐富”,還有一些媽媽認為母乳喂養的孩子4~6個月之后如果不添加一些配方奶粉就可能缺少營養素,因而給母乳充足的孩子也添加配方奶粉。如果母乳充足,完全可以做到自然離乳,完全不需要接觸配方奶粉。

4.第一餐輔食對嬰兒非常重要
最初添加輔食注重愉快的體驗,而不是孩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第一次輔食一定要單獨給孩子做
不要在大人吃飯的時候隨隨便便給孩子嘗試,比如用筷子蘸點菜湯喂給他。嬰兒本身的味覺非常敏感,對味道清淡的輔食接受是沒有問題的,一旦給了大人的食物,讓他的味覺提前發育,以后再要讓他接受輔食就比較困難了。
第一次輔食進食過程要盡量愉快
第一次給孩子吃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要給他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如果能讓孩子覺得吃輔食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再好不過了。注意不要強迫他吃,這次不吃可以過兩天再嘗試;注意溫度,別燙到孩子;喂食節奏不要太緊湊,要等孩子咽下一口再喂一口,以免嗆到;等等。吃了多少并不重要,能愉快地吃,才是輔食添加初期的目標。
第一次輔食要有儀式感
固定一個吃輔食的地方,比如讓孩子坐在餐椅上或獨坐還不是很好時大人抱著坐在桌邊。然后,給孩子戴上圍嘴,把碗和勺子擺上餐桌,把輔食端上,讓孩子熟悉這一整套的程序。

5.嬰兒輔食從營養米粉開始
嬰兒米粉是第一選擇,原因是:
1.嬰兒米粉的營養構成非常合理,它不僅僅是大米磨碎的粉末,其中添加了多種營養元素,尤其是孩子需要的鐵質非常豐富。如果只給孩子添加雞蛋羹或者菜泥,營養會單一很多,遠不如營養米粉。
2.嬰兒米粉可調成稀糊狀,吞咽難度比奶水大不了多少,孩子很容易接受。剛開始添加營養米粉時,可以多加水,調得稀一點,更方便吞咽。等孩子長大一點后,就可以調得稠一點,以便在孩子保持同等進食量的同時能獲取更多熱量。
6.蛋黃不是第一輔食
蛋黃是容易導致孩子過敏的食物,4~6個月不建議給孩子添加蛋黃,耐心等到7~9個月再嘗試,一旦發現過敏,需要繼續推遲添加。

添加蛋黃時,應該用溫開水調成稀糊狀再喂給寶寶吃
特別提醒
Y 嬰兒米粉不等于家庭自制米粉(米粥)
J 家庭自制的米粉或者米粥也是不錯的輔食,但絕不能等同于嬰兒米粉,因為嬰兒米粉像配方奶一樣,是一種配方食品,其中添加了鈣、鐵、鋅、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這是家庭自制米粥無法取代的,尤其是添加輔食早期。

7.輔食添加初期一頓吃多少并不重要
輔食添加初期不要一次加太多,比如第一次加1勺,吃完了孩子還想吃,就再加一點,反正兌米粉很方便。如果孩子不想吃了,一定不要硬塞。有些家長愿意讓孩子邊玩玩具邊喂食,覺得孩子吃得多一些,這樣很容易吃得過飽,反而加重胃腸負擔。

孩子的食量應該由少到多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應當少給一點,4~6個月是輔食嘗試的階段,基本上有一些就夠了,1勺、2勺都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將輔食吃完,同時沒有嘔吐、腹瀉等不適表現,就可以逐漸增加輔食量。
此后,在輔食能夠單獨作為一頓飯的時候,到底給多少輔食合適,可觀察孩子對輔食的接受度,看他進食過程是否順利,看進食后是否有滿足感,看大便是否正常,看生長是否正常等。
吃多少應由孩子自己決定
讓孩子每餐輔食都吃下同樣的量,這是很難做到的,這頓吃得多,下頓吃得少,沒有定量是很正常的。
所以孩子吃輔食,吃多少應由孩子自己決定,要相信孩子是知道自己餓或者飽的。
特別提醒
X 相對于食量,定時吃輔食更重要一些
J 建議在比較固定的時間喂輔食,并且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吃完,一般20分鐘內喂完是比較適合的,最多不能超過30分鐘。如果30分鐘內吃得比較少,也不應再繼續強迫孩子吃,可等下個時間段再喂。
8.不主動添加調味料
初期的輔食最好是食物本身的味道
1歲以內不加鹽和調味料,1歲后少加,這是保證孩子將來健康的基礎。
成年后的心腦血管疾病與平時吃得太咸有不可否認的關聯,而齲齒、肥胖、糖尿病則與糖攝入過量有關,為了讓孩子將來有清淡口味,應該從小培養。
初期的輔食最好是食物本身的味道,不要急著加任何調味料,包括鹽和糖。大人不要用自己的味覺去度量孩子的喜好,嬰兒的味覺很敏銳,他完全可以接受對大人來說很難吃的原味食物,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輔食,往往不是調味料的原因。
建議不要經常性地把果泥或果汁加入米粉中,以免造成孩子對甜味主食的偏好,水果泥可以在兩餐間單獨喂。

孩子并不容易缺鈉
母乳或者配方奶里面都含有鈉,只不過不是氯化鈉,沒有咸味而已。
1歲以內的孩子每天需要的鹽在1克左右,母乳或者配方奶中所含的量足夠孩子所用。孩子滿1歲以后,在3歲以前,每天需要的鹽為2克左右,所以即使滿1歲了,也應堅持低鹽飲食,可在輔食做好之后稍加一點鹽,讓鹽留在食物表面,味道會顯得比較重。

特別提醒
B 如果孩子想吃大人的飯菜怎么辦
Y 有的家長看孩子想吃大人飯菜,于是順手用筷子蘸點給孩子吃,或者用饅頭蘸大人的菜湯給孩子吃,通常,孩子還會更高興,這時家長應該如何辦?①如果孩子1歲以內,或者是對某些食物可能存在過敏,建議不要給孩子成人食物,以免引起過敏,或吃到有較重口味的食物,但給嬰兒單獨制作的輔食可用與大人一樣的碗盤盛放,和大人食物放一起,但離嬰兒最近。②如果孩子大于1歲,且沒有過敏,除了用上述辦法,建議大人的菜也盡量少鹽,少調料,同時有1~2個菜軟爛一些,適當允許孩子進食,會極大提升孩子吃飯的樂趣。
9.最好一開始就用碗和勺子喂輔食
1.添加輔食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攝入輔食、攝入營養,同時也是為了迎合發育的需求,包括行為發育。用碗和勺子喂食,孩子需要卷舌、咀嚼然后吞咽,這不同于吃奶,是與成人進食方式一致的,是一種進步。咀嚼對面部肌肉發育是種很好的訓練,而卷舌則可以讓舌頭更靈活,可為今后流利說話打好基礎。
2.建議為孩子選擇一套顏色鮮明的碗和勺子,提升孩子吃輔食時的注意力和趣味性。

10.嬰兒不接受輔食不強迫
①可能是食物不耐受,如果吃完后在2~3小時內吐出來,就更有可能是了,這時一定要停止喂同種食物。即使再次嘗試也要1個月以后,而且從少量開始。②可能是對食物感到陌生,可試看下次再喂,多喂幾次,消除陌生感。
特別提醒
W 喂輔食需要更多一點的耐心
W 喂輔食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節奏,耐住性子,不要因為孩子吃得不夠多而失落,第1次往往1勺就足夠了,不要有“再吃一點”的想法,孩子不吃就不再喂,要的時候再喂,不要催促。
11.要特別注意輔食性狀的循序漸進
合理地添加輔食不僅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也是適應孩子的咀嚼、吞咽、消化能力發展的。
4~6個月,吞咽型輔食
此時寶寶的輔食應以泥糊狀食物為主,鍛煉孩子吞咽、舌頭前后移動的能力。食物性狀從稀糊狀過渡到稠糊狀。例如,米糊、土豆泥糊等。

7~9個月,蠕嚼型輔食
此時可以為寶寶添加一些比較軟的食物,鍛煉他通過舌頭上下活動,用舌頭和上腭碾碎食物的能力。比如,菜末面片湯、爛面、蘋果泥、鮮蝦麥片粥等。

10~12個月,咀嚼型輔食
此時為寶寶選擇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讓他練習舌頭左右活動,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比如饅頭片、面包片、奶酪、豆腐、小餛飩、水果沙拉、蘋果片等。

1歲以后,向成人模式靠攏
1周歲后,孩子開始長出磨牙,才慢慢真正過渡到應用真正的咀嚼能力,這之后孩子要逐漸過渡到像大人一樣吃飯,飯菜只需要比大人的稍軟稍細,直到磨牙全部長齊,就能像大人一樣吃飯了。
總而言之,輔食的性狀應該從稀到稠、從軟到硬、從細到粗,符合孩子牙齒生長規律,逐步讓孩子學會咀嚼,剛開始無論是嬰兒米粉還是果泥、菜泥都要調得稀一些,此后,如果孩子吃得很順利,就可以逐漸適當增加稠度,如果不是很順利,就把稀泥糊的輔食持續時間長一些,慢慢過渡到稠泥糊、顆粒、半固體、小丁、大丁,直至像大人食物一樣。
特別提醒
J 即便孩子牙齒沒有萌出,也不影響輔食的添加
H 孩子長出最初兩顆牙的時間比較常見的是在6個月左右,早的可能在4個月就出了,也有晚到13個月左右的,但只要在18個月之前萌出第一顆乳牙都不算晚。
最開始長出的是下面正中間的兩顆乳中切牙(下門牙),雖然有牙齒了,但進食的時候還起不到切實的咀嚼效果,一直要到乳磨牙長齊,孩子才真正具備應有的咀嚼能力,那時候就能完全像大人一樣吃飯了。
所以,在1周歲以前,孩子出的牙都是沒有咀嚼效果的,添加輔食不是因為出了牙或者改變輔食軟硬度,而是為了鍛煉咀嚼與吞咽的能力,學習吃飯,為將來具備真正自主的咀嚼能力鋪路,所以即便孩子出牙晚,輔食也要照樣添加。

12.碳水化合物是輔食的主角
碳水化合物(如嬰兒米粉、粥、面條等)的攝入量,應該占到每次輔食喂養量的一半,如果這類食物攝入不足,孩子的體重增長會受到影響,因為碳水化合物容易被孩子消化吸收,為他的成長提供能量。
均衡的輔食應當是在碳水化合物攝入充分的基礎上,添加蔬菜、雞蛋、肉等,不要總傾向于肉、蛋、蔬菜。孩子接受米粉之后,再逐漸增加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菜泥和果泥,然后添加以蛋白質為主的肉泥和蛋黃。建議每次輔食中米、面等食物至少占一半,菜、蛋、肉加起來不超過一半,還應適當給點水果。
特別提醒
H 孩子吃得多卻不長肉的一種情況
K 孩子進食量大不能說明能量攝入是否充足,而要看這餐中米粉等主食成分是否占到了喂養量的50%甚至更多。如果主食占的分量少,即使孩子吃得多,也可能因為能量供應不足而出現生長緩慢的問題,這是很多孩子吃得多卻不長肉的原因所在。
13.大便中出現原始食物顆粒應調整制作方法
如果大便中出現了原始食物的顆粒,說明輔食性狀有些偏粗,下次要磨得更碎一些,蔬菜可以先在開水中燙軟,然后再用刀剁碎,過幾天會逐漸適應(如果僅僅有較細小且較少的顆粒,不必多慮,繼續正常添加,這只是身體接受的過程,慢慢就會好的)。

14.添加輔食應循序漸進
各類輔食并非越早添加越好
進食食物種類越多,營養越均衡、豐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沒必要讓孩子過早嘗試所有的食物種類。
1.過早添加太多種類的食物容易導致過敏,種類越多,食物不耐受或過敏風險越大。
2.過早嘗試太多種類食物,容易讓孩子對奶制品失去興趣,造成厭奶,奶制品營養比任何一種輔食都更高,更適合孩子。

添加輔食種類順序參考
添加輔食的種類應該是循序漸進,慢慢來,不是越早添加越好。一般來說,添加輔食種類的順序為米→蔬菜、水果→面食→蛋黃→肉類→蛋清→豆類→魚類→奶制品。
肉類葷食相對于米粉、粥、面條這些谷物類的食物要難消化很多,所以建議等到孩子7~9個月再嘗試肉末、肝末、蛋黃等,蛋清、豆類建議到1歲以后再嘗試。吃多少沒有規定,但不建議單獨準備,最好混入米粉、粥、面條等主食中,減少添加難度,營養也更均衡。
15.高致敏性食物1歲后再嘗試添加
常見的高致敏性食物包括雞蛋清、牛奶、大豆及大豆制品、海鮮、魚、蝦、花生等,雖然不見得會使每個孩子都過敏,但一旦過敏,孩子便會承受痛苦,出于預防萬一,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晚點加,最好等1歲以后再嘗試,那時消化功能更成熟,出現過敏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如何判斷食物過敏
即使不是上面說的高致敏性食物,仍然可能在有些孩子身上引發過敏,所以添加新輔食應當一種一種地加,每次添加新食物要有3天的觀察期,若出現過敏不適,72小時內往往可以反映出來,在這3天內只喂這種新食物以及原來適應了的食物。
如果在添加某種食物之后孩子出現了濕疹、蕁麻疹、腹瀉、嘔吐、便秘、便血等情況,就要考慮到食物過敏的可能,立即停止添加這種輔食,觀察癥狀是否好轉、消失,如果好轉了,可以再次添加,假如癥狀再次出現,基本可以判斷孩子對該食物過敏。
確定對某種食物過敏后,要回避這種食物至少3個月,之后可以再少量嘗試,如果沒有不適反應了,就能繼續添加了,如果仍然有不適反應,還要再推遲添加。
確定過敏的食物一定不要加
雞蛋、牛奶、魚蝦等營養固然豐富,也是重要的輔食材料,但家長一定要明白,假如孩子對它們過敏,就一定不要添加,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營養不夠,明知過敏也要吃。
有些孩子可能會遺傳家族性的過敏體質,過敏源一般與長輩一樣,在加輔食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避開。
特別提醒1
Y “隱形”的過敏源
H 含有牛奶的制品如奶酪、酸奶等,含雞蛋清的食物如蛋糕等也容易引起過敏,但家長常常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喂給孩子,所以在給孩子一些零食時,一定要仔細確認食物中所有成分。
特別提醒2
F 反復呼吸道感染要考慮過敏可能
R 如果孩子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要考慮可能與過敏相關,此時可服用仙特明等抗過敏藥物,如果非常見效,就要高度懷疑過敏,要及早確定過敏源并及時戒斷,過敏源有可能是食物,也有可能是吸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