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祛寒濕看這本就夠
- 吳中朝
- 336字
- 2019-01-02 22:46:17
祛寒濕最宜艾灸的十大穴位
大椎穴 祛除寒濕,提一身之陽氣
“大”,巨大;“椎”,椎骨。此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因其椎骨最大,故名大椎。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功效 大椎穴解表清熱,截瘧止癇。刺激本穴可有效驅邪外出,從而達到有效緩解全身熱病及外感之邪的目的。如頭痛、嘔吐、流鼻血、咳嗽、氣喘、感冒、貧血及肩背疼痛等,尤其當肩部有嚴重的僵硬感時,按摩此穴可以明顯緩解。另外,此穴對治療濕疹、脫發,改善體質等也有不錯的療效。長期按摩可以改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定位 在脊柱區,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

快速取穴 正坐低頭,該穴位于后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棘突突起不太明顯,可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1胸椎,其上1個椎骨即為第7頸椎。

灸法 艾炷直接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配穴治療?、倥涠ù?、孔最、列缺,適用于哮喘。
②配曲池、合谷、風池,適用于熱病。

命門穴 助元陽補虛損,讓你冬天不怕冷
“命”,生命;“門”,門戶。腎為生命之源,此穴在兩腎俞之間,為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
功效 命門穴溫腎助陽,鎮靜止痙。本穴有增強體力、恢復元氣的作用,當體質虛弱或精力衰退時,可刺激本穴。尤其與腎俞、三焦俞、關元合用時,可以迅速恢復虛弱的體力。此外,本穴還可以用于改善下肢酸麻疼痛、頭痛、陽痿、早泄、白帶異常、小兒遺尿、神經衰弱、小便失禁,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坐骨神經痛、腰痛扭傷等。
定位 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

快速取穴 取坐位,在腰部,兩髂前上棘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為第4腰椎棘突,再向上數2個椎體,在其棘突下緣之凹陷處即命門穴,與肚臍相對。

灸法 艾炷直接灸或隔姜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配穴治療?、倥潢P元、腎俞、神闕,可用于緩解五更瀉。
②配腎俞、太溪,適用于遺精、陽痿。

氣海穴 溫陽益氣,培元補虛,治痛經
“氣”,元氣;“海”,海洋。氣海穴為先天元氣匯聚之處,可主一切氣疾。
功效 氣海穴補氣益腎,澀精固本。主要用于調理和改善婦科及泌尿系統方面的疾病,如月經失調、經痛、不孕癥、腹悶、腹脹、尿頻、陽痿、早泄等。氣海俗稱丹田,也是男性精力的泉源,指壓氣海,能使男性精力旺盛,活力充沛。此外,對于神經衰弱引起的精神緊張、躁郁癥也有一定的療效。
孕婦慎用此穴。
定位 在下腹部,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上。

快速取穴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肚臍下約2指寬(食指、中指并攏)處。

灸法 艾炷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5~15分鐘。

配穴治療?、倥淙幗?,適用于白濁、遺精。
②配關元,適用于產后惡露不止。
③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樞、上巨虛,適用于胃腹脹痛、呃逆、嘔吐、大便不通、腹瀉不止。

神闕穴 溫腎健脾,改善各種腹部癥狀
“神”,神氣;“闕”,宮門,是古代天子居住地的統稱。指神氣通行之門戶。古人認為胎兒賴此處從母體獲得營養而得到發育。心臟主血且藏元神,而該穴為元神之闕門,故名。
功效 神闕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逆的功效。因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又鄰近胃與大小腸,所以該穴能健脾胃、理腸止瀉。經常刺激要穴可以起到緩解腹部疼痛的作用。當腹痛、腹瀉時,可以用手掌輕輕按摩神闕穴,或者先以熱毛巾覆蓋,再予以按摩。
定位 在腹中部,臍中央。

快速取穴 肚臍中央即是。

灸法 艾炷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5~15分鐘。

配穴治療?、倥涔珜O、水分、天樞、足三里,可有效改善腹瀉、便秘、繞臍腹痛。
②配長強、氣海、關元,可有效調理和改善脫肛、小便不禁、腎虛、不孕癥。

特別說明:此穴為強身保健穴,溫灸至局部溫熱舒適,每日1次。
關元穴 益氣補陽,適用于一切寒證
“關”,關藏;“元”,元氣。該穴在人身元陰元陽關藏之處,故名。
功效 關元穴培元固本,補益下焦,多用于調理和改善生殖及泌尿系統疾病。對于改善陽痿早泄、尿頻、月經失調、痛經、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失眠等癥狀療效顯著。
定位 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

快速取穴 仰臥位,從肚臍向下量4橫指寬(3寸)處,即為關元穴。

灸法 艾炷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10~15分鐘。

配穴治療 ①配氣海、腎俞、神闕,適用于腦卒中脫癥。
②配足三里、脾俞、公孫、大腸俞,適用于腹痛、虛勞、里急等癥。

特別說明:孕婦禁灸。
豐隆穴 除濕排痰,祛脂降壓效果好
“豐”,豐滿;“隆”,隆盛。該穴在趾長伸肌與腓骨短肌之間,此處肌肉豐滿而隆起,故名。
功效 豐隆穴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經常按揉本穴,可以有效改善痰多、咽痛、氣喘、咳嗽、胸悶、頭暈、頭痛、心煩、下肢疼痛、便秘等癥狀,對緩解胃部不適效果也不錯。
定位 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犢鼻與解溪連線的中點,條口外側1橫指處)。

快速取穴 正坐屈膝,下肢用力蹬直時,膝蓋下面內外邊均可見一凹陷,外側的凹陷處為犢鼻穴。犢鼻穴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在腓骨略前方肌肉豐滿處,即豐隆穴。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或艾條灸5~l0分鐘。

配穴治療?、倥滹L池,適用于眩暈。
②配膻中、肺俞,適用于咳嗽痰多。

百會穴 提升陽氣,調血壓祛頭痛
“百”指數量眾多,“會”指匯聚的意思。由于身體中許多經脈都匯集于此,因此稱為“百會”穴。
功效 百會穴升陽固脫,醒腦開竅。百會穴的應用范圍很大,能緩解和改善多種癥狀,對于精神所引起的身體不適也能加以緩解。另外,還可以使頭腦清醒,具有提神作用,對眼睛疲勞、鼻塞、頭痛、耳鳴、肩膀酸痛等有不錯的療效。
定位 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在前、后發際正中連線的中點向前1寸凹陷中?;蛘鄱瑑啥庀蛏线B線的中點)。

快速取穴 取正坐或仰臥位,在頭部,兩耳尖連線中點與眉間的中心線交匯處的凹陷處,用指尖按壓此穴位有疼痛感。

灸法 艾炷直接灸或隔姜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配穴治療 配四神聰、神門、三陰交,可用于改善失眠。

足三里穴 溫胃經,治療各種胃腸病
“足”,下肢;“三”,數詞;“里”,古代有以里為寸之說,該穴在下肢,位于膝下3寸,故名。
功效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醫認為,本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聚集胃腑精氣,可祛除下肢郁結之氣,可緩解上、中、下三部的疾病?!叭粢?,三里常不干”,足三里對各種慢性疾病都有效,被譽為“無病長壽的健康穴”。
足三里穴對消化道疾病、足膝腰部疾病都有效,可改善小腿酸痛、胃病、嘔吐、缺乏食欲、腹脹腹瀉、失眠、高血壓、胸悶及胃病、糖尿病引起的體質虛弱,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衰老。此外,足三里對調理和緩解抑郁癥、神經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定位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快速取穴 坐位屈膝,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圈住髕骨外上緣,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所指處即為足三里穴,按壓有酸脹感。

灸法 艾炷灸3~5壯,或艾條溫和灸5~l0分鐘。

配穴治療?、倥潢柫耆?、懸鐘,適用于下肢痿痹。
②配內關,適用于嘔吐。

特別說明:可采用化膿灸或藥物灸。
涌泉穴 溫腎通絡,緩解四肢冰冷
“涌”,涌出;“泉”,水泉。本穴位于足底,是人體最底處,可視為“地”,腎經的脈氣經由“地”里發出,猶如地底冒出涌泉,故名。
功效 涌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井穴,具有增強體力、改善體質的作用,還有益腎、清熱開郁的功效,可改善身體疲倦、腰部酸脹、月經失調等病癥,還可緩解反胃、嘔吐、頭痛、煩躁、心悸、失眠等癥。
艾灸涌泉穴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下肢發冷等問題。經常艾灸涌泉穴可增強人體正氣,延緩衰老,改善虛寒證及婦科疾病癥狀,還可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定位 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

快速取穴 卷足,在足底掌心前面正中凹陷處的前方,約略可見腳底肌肉組成的“人”字紋路,涌泉穴就位于“人”字紋交叉部分。身體不適時,按壓此穴會有疼痛感。

灸法 艾條灸15分鐘或艾炷隔藥灸3~5壯,每日1次,至涌泉穴有熱感上行為度。

配穴治療?、倥潆?、乳根,用于乳汁不暢。
②配水溝、照海,用于癲癇。

陰陵泉穴 健脾除濕,消除各種水腫
“陰”,陰陽之陰;“陵”,山陵;“泉”,水泉。該穴在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如山陵之水泉,故名。
功效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由此往里深入,故有健脾除濕、理氣、通經活絡的功效。陰陵泉可改善足部、腰部、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緩解小便困難、腹脹膝痛等癥。此外,陰陵泉還可改善白帶、月經失調等女性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征、陽痿、尿路感染、食欲缺乏、手腳冰冷等癥。
定位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 側坐屈膝,在膝部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約脛骨粗隆下緣齊平處,按壓有酸脹感即是?;蛘哂媚粗秆匦⊥葍葌裙莾染売上峦贤?,至拇指到膝關節下時,在脛骨向內上彎曲處可觸及一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陰陵泉穴。

灸法 艾炷灸3~5壯,或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配穴治療?、倥涓斡?、至陽,適用于黃疸。
②配陽陵泉、膝關、鶴頂,適用于膝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