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天上真的掉了一個餡餅

  • 心理曹操
  • 陳禹安
  • 3196字
  • 2017-11-10 14:38:37

曹操聞知老父遇害,痛徹心扉,哭倒在地。夏侯惇等人將曹操扶起,說:“這是陶謙放縱軍士,才會如此后果,必須對他興師問罪。”

陶謙明明是盛情招待,并細致周到地派人護送。夏侯惇為什么會將一切歸罪于陶謙呢?夏侯惇的看法典型地表露了固藏于人類頭腦中的“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就是,當我們解釋他人行為時,我們會低估情境的影響力,而高估個人內在特質的作用。張闿等人是因為避雨到了寺廟里才臨時起意要殺人劫財的,并不是一開始就蓄意為之,更不是陶謙有意指使。如果沒有這一場雨,說不定張闿就不會起這個惡念。但夏侯惇卻將這一切都歸罪于無辜的陶謙。

而對于曹操來說,此時最需要的是為自己的愚蠢(即沒有派出足夠強大的兵力去迎接父親)找到一個開脫的理由,所以,陶謙也就成了最合適的替罪羊。

曹操咬牙切齒地發令,起動大軍,殺奔徐州,為父親報仇,所到之處,草木不留!此時,陳宮正在東郡擔任從事,他一向與陶謙交好,得知曹操起兵報仇,連無辜百姓也不放過,慌忙星夜去拜見曹操,希望曹操能夠給自己一點面子,也好拯救大難臨頭的百姓。

陳宮之所以敢來見曹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畢竟曾放了曹操一條生路,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恩惠。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不告而別卻深深地傷害了曹操,曹操對此一直耿耿于懷。

果然,曹操雖然接見了他,卻故意沒有賜座。這個細節也說明了曹操的城府其實并不是那么深。

但即便如此,陳宮還是有機會說服曹操收回成命的。可是,陳宮一張嘴,就犯了無可挽回的錯誤。

陳宮說:“我聽說明公您盡起大兵,要掃平徐州為父親報仇,所到之處,盡殺百姓,因此我特意前來進言。陶謙是一個仁人君子,并非剛強好利之輩。他派出的護送之兵之所以會行此惡事,肯定另有緣故。而且,州縣之民都是大漢百姓,與明公您無冤無仇,殺之不祥,請明公三思而后行!”

陳宮一開始就將曹操釘在錯誤的柱子上了,這怎么能夠讓曹操接受呢?而陳宮最大的錯誤則在于采用了“中心途徑”的說服方法。曹操此刻正處于萬箭穿心般的悲憤之中。當一個人在極度憤怒的時候,是很難用“中心途徑”加以說服的,他根本聽不進任何符合事理的建議。

曹操大怒,但沖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和攻打徐州毫無關系。曹操說:“你此前棄我而去,今天還有什么臉面來見我?”一句話揭示了陳宮不告而別之舉對曹操的重大打擊。而曹操一開口就說這句話,也說明了他其實是一個心中藏不住情緒、喜歡快意恩仇的人。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曹操后來雖然也當了丞相,但他的肚子根本撐不了船。其實,這也是曹操爽直可愛的一面,亦可見世人對曹操老奸巨猾的評價其實很失公允。曹操的這種性格還將在今后的諸多場景中屢屢展現。

“陶謙殺我全家,我恨不得殺了他,摘膽剜心來祭奠我的家人。你一向與陶謙交好,怎么敢來阻攔我?”

陳宮與陶謙交好這一事實也非常不利于說服,因為這代表著陳宮與陶謙的立場是一致的,陳宮是為了陶謙的利益才來當說客的。而陳宮一開始就指責曹操不聽陶謙解釋,濫殺無辜百姓的不對,更是讓曹操將陳宮置于相反的立場上了。

其實,陳宮更應該采用的是說服的“外周途徑”,首先要承認喪父之痛確實是為人子者所不能承受的,也一定要報仇雪恨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站到與曹操一致的立場上去。緊接著,陳宮不妨話語一轉,委婉地提出:“我只是不知道誰又能為呂伯奢報仇雪恨呢?”

曹操誤殺呂氏全家和陶謙“誤殺”曹氏全家大致是同一類別的事情。

曹操的內心如果堅持為自己辯白,那就應該能夠理解陶謙無意犯下大錯的那種懊惱苦悶的心情。說不定,這樣就能以情動人,緩釋曹操的報復沖動。

心高氣傲的陳宮被曹操劈頭蓋臉一頓痛罵,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本來以為,憑著自己對曹操的救命之恩,就算曹操不肯聽從他的勸告,也不至于被肆意凌辱。但曹操的表現卻給了他當頭一棒。陳宮羞憤難當,默不作聲,灰溜溜氣鼓鼓地離開。這一次說服的失敗,讓他無顏再回東郡,他撥轉馬頭,去投陳留太守張邈。

曹操一路進兵,直逼徐州城下。

陶謙出城賠罪,卻被曹操怒罵而回。曹操揮軍將陶謙擊敗。陶謙無奈,準備自縛去曹營請罪,以救徐州百姓。

麾下謀士糜竺獻計說,請北海太守孔融以及青州田楷出兵來救。孔融又邀請劉關張三人一并來救徐州。

劉關張一路殺開曹兵重圍,進入徐州城中。陶謙急忙設宴迎接,犒勞劉備等人。

陶謙見劉備儀表非凡,英雄氣十足,立即命糜竺取來徐州太守的金印,要交給劉備。

陶謙的想法很簡單。他擔任徐州太守早已深感力不從心,恨不得早日解脫這副重擔,所以見了劉備氣宇軒昂,又是漢室宗親,立即就起了相讓徐州之意。

陶謙說:“現在天下紛亂,帝王懦弱,您是漢室宗親,正該力保社稷。

老夫我已經年過六旬,無德無能,朝夕不保。您名聞海內,是當世的豪杰,正好替代老夫來掌管徐州,所以,請您接了這顆大印吧。”

一般人以為,陶謙憑空把一個大州讓給劉備,相當于給他一個天大的恩惠,漂泊無依的劉備應該感激涕零,立時笑納。沒想到,劉備卻像受了驚嚇一樣,當即伏地跪倒,說:“我雖然是漢室子孫,但功德微薄。

現在擔任一個平原相已經不稱職了。這次我受孔融之托,為了大義,前來相救徐州。太守何出此言?莫非是懷疑劉備有吞并之意?我若有此心,天打雷轟!”

劉備的第一反應就是陶謙在試探他!劉備此時正在苦心經營自己的名聲,他非常擔心陶謙對他的來意有所誤解,所以立即斬釘截鐵地對天發誓,自己只是為大義而來,絕對沒有覬覦之心。

陶謙誠心誠意地說:“我不是故意試探,而是真心實意要把徐州讓給您。”

但劉備萬般推辭,只是不肯接受。

實際上,陶謙這次讓徐州是絕對不會成功的。即便受讓方不是非常顧惜自己名聲的劉備,換了另外一個人,也會堅決推辭的。

際上是“過度合理化效應”在作怪。

互惠原理根深蒂固地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效用。我們總是為了某種收獲而辛勤付出,而且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收獲豐厚。但是,這種回報存在一定的限度。如果回報過于豐厚,而付出過于稀少(也就是極大地超越了合理的范疇),就會在我們的內心造成認知不協調,讓我們深受困擾。我們偶然會期盼天上憑空掉下一個大餡餅來,但一旦天上真的掉下了大餡餅,我們反而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也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更為甚者,我們會懷疑這會不會是一種假象或騙局,并進而避讓三舍。

劉備剛到徐州,寸功未立,所謂無功不受祿。而陶謙竟然要把整個徐州讓給他,這當然是超過了任何人合理想象的范疇了。劉備自然不敢也不能接受。就算劉備自己被陶謙的誠意感動,但他人一定會理解為劉備假借救助之名,利用武力,逼迫陶謙讓出徐州的,一貫奉行“仁義”的劉備,是不會讓這種流言影響到自己的聲譽的。對劉備來說,目前正處于營造名聲、積蓄實力的階段,如果被人冠以“偽君子”稱號,就是得了徐州,也會失去天下人的信任。

所以,無論陶謙如何示誠,劉備都不接受。陶謙無奈,只好收回金印,和劉備商討如何應對曹操。

劉備說:“待我寫一封信給曹操,勸他退兵。如果曹操不從,再行廝殺也不遲。”

劉備的信是這樣寫的:“備自關外得拜君顏,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趨侍。向者,尊父曹侯,實因張闿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黃巾遺孽,擾亂于外;董卓余黨,盤踞于內。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則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劉備的信并不比陳宮的言辭高明多少,所以,沒能說服曹操退兵也是可想而知的。曹操見信后大怒道:“劉備算老幾,竟敢寫信來勸我?!話語中還有幾分譏諷之意,我看不如斬了使者,立即攻城!”

信要是寫得不好,是會連累送信人的。幸好郭嘉在旁,救了使者一命。相比較而言,郭嘉的說服就很見功力。郭嘉說:“主公息怒,既然要與劉備交戰,不如好言寫封回信,以麻痹劉備,我們正好借機準備攻城。”

曹操并不是一個難以說服的人。陳宮和劉備都是站在與曹操相悖的保護徐州的立場上來說服曹操的,當然無法奏效。而郭嘉卻是站在可以更好地滿足曹操利益的立場上來說服曹操的,當然很容易就成功了。

曹操回嗔作喜,決定寫一封回信,交由使者帶給劉備。

心理感悟:無功不能受祿,無由不能施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宁化县| 汾西县| 丹凤县| 山阳县| 开封市| 芮城县| 仲巴县| 上犹县| 卢龙县| 宝鸡市| 永修县| 股票| 天柱县| 永康市| 竹北市| 乐昌市| 文水县| 临澧县| 南投市| 遂川县| 勐海县| 沽源县| 任丘市| 增城市| 资阳市| 射阳县| 莱芜市| 云龙县| 巴楚县| 溧阳市| 宜春市| 沂南县| 白山市| 辽宁省| 鄂尔多斯市| 泸水县| 澄迈县| 桂东县| 萨嘎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