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不糾結的人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1)

成功的人都是果敢不糾結的人,這樣的人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他們身上都有一種自信,即使一無所有也無所畏懼。面對失敗,他們更能心平氣和,重整旗鼓。

1.自信點亮人生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承載著太多的糾結,這種糾結總讓我們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懷疑。過去的錯誤,現在的糾結,未來的迷茫,這一切都證明了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在當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沒有強大的內心,就意味著迷失自己,沒有方向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品質,那就是自信。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人生就是一段堅持自我、挑戰自我的旅途,而自信是克服困難、打敗挫折的動力;自信是人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是人生的加油站。自信讓平凡的人變得光芒四射,也讓自卑的人跨越障礙,點亮自己的人生。

和自信相對的就是自卑。自卑的人總是對自己過于苛求,糾結于自己不如別人。在人生的平臺上也始終是仰望強者,自卑讓他們不斷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設立路障。如果一個人放棄了自信,就等于放棄了手中的武器,最終都會一敗涂地。那么該如何擺脫自卑,樹立自信呢?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世界上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沒有必要用別人的目光和標準來約束自己,自卑只是你內心恐懼的衍生物。你選擇相信什么,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如果你不知道該怎么做,那就看看尼克·胡哲是怎樣擺脫自卑,走向成功的吧!

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亞。他一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這種罕見的現象醫學上名為“海豹肢癥”。

尼克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看到剛出生的兒子,他的父親嚇了一大跳,甚至忍不住跑到醫院產房外嘔吐;他的母親一直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直到尼克4個月大才敢抱他。尼克的母親回憶說:“我以為那是一場噩夢,我以為當我一覺醒來,噩夢就會結束,所以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要帶他回家,我不愿意照顧他。”

剛開始,尼克的父母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歲月,因為無法接受事實,他們帶著尼克看了一個又一個醫生,但是醫生也無法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無數次失敗后,尼克的父母慢慢接受了殘酷事實。他們開始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對待尼克,讓他跟同齡人一樣到學校上學。但是沒手沒腳的尼克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和欺負,這讓他十分沮喪和自卑。

8歲的時候,尼克祈求上帝讓他長出四肢來,但并沒得到回應。想到自己的未來,他曾說:“我沒有想過我會結婚,即使我結婚了,我也不能牽著太太的手,更不能在婚宴中跟我的新娘跳舞。”

10歲時,絕望的尼克曾3次試圖將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就連自殺對他來說也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他身體一到水里,就像一件救生衣那樣豎直地浮在水面上。

3次的嘗試沒有讓尼克得到解脫,反而讓他學會了游泳,這個意外的收獲讓尼克對自己的身體有了另一種認識。

之后他放棄了尋死,努力適應他的生存環境,尋找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須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獨立行走,上下樓梯,起床洗漱,打開電器開關,操作電腦等日常活動,這些事情讓尼克找到了失去的信心,他變得像同齡人一樣自信開朗。同時,他對自己“謎”一般的身體充滿感恩。

從17歲起,尼克開始做演講,向人們介紹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經歷。19歲那年,尼克開始獻身傳道,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傳福音,他的生命見證觸動了千百萬人的心。迄今已到過35個國家和地區,做了1500場演講。他還創辦了“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們走出陰影。

如今的尼克,不僅收獲了成功,還贏得了愛情。2012年,尼克和一位來自日本的女孩結婚了,并在隔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從尼克的例子中,我們能看到:接受并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自信才會被喚醒。不要去在意任何人的目光,也不要用別人的標準評判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并利用自己的獨一無二創造屬于你的未來。

再美的容顏,終有一天也要增加歲月的痕跡,所以不用羨慕;再華麗的衣服,有一天也要被新的流行判處“死刑”,所以不必追捧。你只要記得,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自己,你不需要去遷就任何人的喜好,也不需要任何人來遷就你的喜好。終有一天,你會遇到那個你欣賞并且欣賞你的人,所以,在他來臨之前,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這樣獨一無二的自己。

不斷超越自己

有人說,自信是蘇軾的《赤壁賦》中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也有人說,自信是面對挑戰時勇敢地說:“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但是這兩種自信都是有局限的,人生最大的自信應該是不糾結別人的成就,盡力去超越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或參考對象,用別人的尺量自己的長度。我們總是希望不斷超越別人,好像這樣的人生才是圓滿的、有追求的。但是人生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在不斷超越別人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超越自己!

超越別人雖然能取得進步,但是一旦失去這個目標,人就會止步不前。超越自己卻不會這樣,和自己競爭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樂趣也是無限的。只有超越自己,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里,通過不斷努力,你可以看見自己的成長和進步,縮短和對手的差距,這樣才能更好地打敗對手。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地找上門。”自信的人追求的是超越自我而不是完成目標。

超越別人很容易,超越自己卻很難,因為超越自己是一種只有不倦追求才能觸及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它需要我們不斷自我反省,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才能取得進一步突破。能夠超越自己的人都是生活強者,而真正的強者不會因為任何困難和挫折就放棄超越自己,這是對能力的肯定,更是對命運的不妥協。

貝多芬出生在萊茵河畔的小鎮波恩,他的母親是一名女仆,他的父親是當地唱詩班的男高音,但是經常酗酒后毒打他。在貝多芬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有享受過父愛。除此之外,上天又偏偏賜給貝多芬一副丑陋的外表和短小的身材,讓他處處受人嘲笑。

幸運的是,12歲的時候,貝多芬遇見了他的第一位導師尼弗。尼弗打開了貝多芬的音樂世界,并鼓勵他成為了一名管風琴師。絕佳的音樂才能讓貝多芬被人譽為可以和莫扎特相提并論的“音樂神童”,這一點,讓貝多芬信心大增,他開始渴望成為像莫扎特那樣偉大的音樂家。同時,父親也發現了貝多芬非凡的才能,想利用這一點賺取名利,于是整天逼著貝多芬練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

17歲的時候,貝多芬去維也納見了莫扎特,雖然這并沒有為他帶來一夜成名的機遇,但莫扎特對他的莫大鼓勵讓他對音樂更加充滿信心。但是,母親的突然離世,讓他回到了家鄉,并承擔起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和酗酒的父親的責任。在艱難的日子里,貝多芬依然堅持著自己的音樂夢想,他找到了一份鋼琴演奏的工作,雖然薪水很低,但是他依然樂此不疲。

然而,命運并沒有就此罷手,26歲那年,貝多芬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躊躇滿志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等于世界末日的來臨。耳朵的完全失聰讓他失去了所熱愛的鋼琴演奏工作。

但貝多芬不想放棄音樂,他和命運展開了頑強的抗爭,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他以一種驚人的意志讓自己沉浸在音樂的歡樂之中,《D大調莊嚴彌撒》《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創作的。它們超越了貝多芬以前所有的音樂作品,是貝多芬一生在音樂之路探索的結晶。

正是因為貝多芬不斷超越自己才創造出了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因為能夠不斷超越自己,所以他是生活的強者。他向世人證明了超越自己就是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保護自己的尊嚴不被人踐踏,努力活出自己的風采。超越自己就是不斷和自己賽跑,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打破常規,贏得掌聲和喝彩。

2.信任是最好的伙伴

不管你承不承認,人都是一個離不開群體的動物,既然離不開群體,那就需要彼此交流,有交流的地方就存在著信任的問題。人際交往中的糾結就是缺乏信任的表現,要想破除這種糾結,就必須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信任包括親人之間的信任,愛人之間的信任,朋友之間的信任,同事之間的信任等等。

有人說:“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如果心中沒有信任,那么做任何事只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便是簡單的交流也會變成“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也沒有真正信任過任何一個人,這是很可悲的。信任是互相的,它包括信任別人和被人信任,能夠做到這兩點,說明你是一個幸運并且幸福的人。

信任別人是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寧愿相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不愿意用真誠面對別人。其實,我們也不必處處設防,懷疑一切,如果事事都不能相信他人,那么人和人之間就沒有了搭建在彼此之間的那條溝通橋梁,也就失去了相處的意義。相反,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信任別人,那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勇氣,也是對自己眼光的一種肯定。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松下電器”的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他只受過4年的小學教育,由于父親經商失敗,他離開了家到大阪當了學徒,開始做自行車的生意,然后對電器產生了興趣。

1918年,23歲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電氣器具制作所。

雖然當時環境很艱苦,但是松下幸之助帶領所有員工共同努力、開拓創新,他們接連推出了先進的配線器具、炮彈形電池燈、電熨斗、無故障收音機等產品,幾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雖然事業蒸蒸日上,但是松下幸之助和員工的關系并沒有因此而疏遠。相反,他更加注重和員工的關系,不僅每周都要在員工大會上做演講,并制訂了松下員工守則,還專門創作了一首歌曲,讓整個團隊凝聚力大大提升。除此之外,松下幸之助還十分信任員工,他經常鼓勵員工大膽嘗試。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想在日本金澤開設辦事處,員工們都躍躍欲試。結果他選擇了一個19歲的年輕人,并告訴他說:“我們準備在金澤建立辦事處,我希望你去主持,你立刻準備動身去金澤,資金已經準備好了。你到了以后,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租下房子,開展具體的工作。”

年輕人很驚訝,他覺得自己太年輕,沒有一點經驗,可能無法勝任這項工作。他找到松下,把自己的顧慮告訴了他,松下聽了以后,很肯定地對年輕人說:“你一定能做到的,我會支持你的。”

年輕人帶著一顆忐忑的心到了金澤,他按照松下的指示積極展開工作,并把每天的進展寫信告訴松下。沒過多久,金澤辦事處的工作在年輕人的努力下慢慢步入了正軌。

第二年,松下幸之助有事經過金澤,年輕人知道后,率領全體員工去請他檢查自己的工作,結果松下幸之助拍著小伙的肩膀說:“我相信你,你當面給我匯報就可以了。”那位年輕人非常感動,后來金澤辦事處越辦越好,給松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利潤。

松下幸之助回憶這件事時說:“用信賴激勵人是培養優秀員工的重要的條件,到目前為止,我用這種信任的授權方式成立辦事處還沒有一個失敗的。”

松下幸之助的智慧在于他用行動肯定了員工的能力,給了他們信任和被重視的感覺,既激發了員工的最大潛能,又達到了督促員工的目的。這種信任不僅需要勇氣,更是對自己眼光的一種自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中國傳統的信任方式,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幾千年的封建官場上,出爾反爾的小人輩出,三人成虎的例子更比比皆是,即使再開明的人也往往受其所惑,能將用人不疑堅持到底的上司真的不多。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如果不能信任別人,就算你再成功也是孤獨的。

現代職場是一個需要合作的場所,但并不是每個上司對下屬都能抱以全然信任的態度。人們常常對某件事情或某人的行為進行猜忌,而多疑往往是因為彼此不了解,掌握的相關信息太少。很多管理者都在抱怨“這個員工陰險狡詐”“那個員工背信棄義”“沒人值得信任”……這種對員工的不信任,直接挫傷的是員工的自尊心和歸屬感,間接的后果是會分解了企業的向心力。要想在職場的規則里生存下去,擺脫各種困境,首先就要在職場上給自己謀一條出路,這條出路需要以信任為橋梁。

在任何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是互相的。企業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對員工充分信任,堅決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并鼓勵員工獨立完成工作。充分信任員工,讓員工去大膽嘗試,這是管理的最理想境界,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企業文化。如果能做到全然地信任員工,這不僅證明了管理者獨到的看人眼光,也證明了唯才是用的領導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文登市| 安康市| 彰化县| 元阳县| 宁津县| 出国| 延津县| 嘉义县| 当涂县| 岗巴县| 芦溪县| 灵山县| 河北省| 长春市| 滨州市| 札达县| 东乡| 同江市| 广饶县| 柳江县| 赫章县| 河西区| 应用必备| 科技| 洪泽县| 福鼎市| 额尔古纳市| 南宫市| 舟曲县| 木兰县| 松原市| 通辽市| 台中县| 虞城县| 芦溪县| 和田市| 信宜市| 河北省| 虎林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