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堂課 勒溫老師主講“守門人”

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1890—1947)

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傳播學守門人理論的創立者,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以人類行為場理論(Field Theory of Human Behavior,簡稱場論)而著稱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代表作為《群體生活的渠道》。

第一節課結束之后,小凡趁著老師離場的機會,迅速跑到后排,去找他在這個神奇的教室唯一熟悉的人——蘭伊。蘭伊似乎對剛剛結束的那堂課意猶未盡,還在低著頭做著筆記。

“蘭伊,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我正在家看電視呢,怎么會突然來到這里了呢?”小凡急切地問道。

“你放心好了,這里沒有人會害你。中午我們一起吃飯吧,然后安心休息一會兒。在這里還有十幾節課呢,我們好像還要待上一個星期左右。”蘭伊坦然道。

“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咱們這是在哪里啊?”小凡顯然有些慌亂了。

蘭伊回答道:“聽他們說,這里是一個虛擬空間,咱們是被選出來聽課的人。不過這只是聽說啦,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在這兒吃喝不愁,上完課就能回去了。放心吧!”

“……”

鈴聲響起,第二節課開始了。

貼近現實的理論

教室里面只有幾個人,而教室的門口則很熱鬧,一個腦袋亮亮的教授站在門口擋住了眾多要進入教室的學生。此時,無論是教室內還是教室的門口,都有人在議論紛紛。慢慢地,所有人都將視線轉移到了那個腦袋發光、嚴重脫發的教授身上。

他笑了笑,說道:“無論是屋內的還是屋外的同學們,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庫爾特·勒溫,是18位傳播學講師之一。今天這第二堂課由我來講。哎,后面的人別擠,我這正上課呢。”

“老師,您這也太搞笑了。您上課,我們聽課,你倒是讓我們進屋啊!這里邊一群人,外邊一群人,這算怎么回事啊?”教室外有人說道。

“啊,哈哈。大家不要著急。這是我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勒溫老師從容淡定地說,“你們不要擠,否則會影響我正常授課。那個梳中分的男同學,我有個問題要問問你。看你的身高,應該是體育健將,那么你說,足球場上想讓對方少進球的最直接方法是什么?”

那個男生叫趙哲,此時他正站在教室門口,外面的人越來越多,擠在人群中的他顯得有些焦躁。聽到教授問自己問題,他有點兒不耐煩,不假思索道:“不讓對方進球?可以把球門堵上啊。當然,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多放幾個守門員看大門。要是害怕違反規則,那就找一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守門員看門。”

“嗯,說得好。有個好的守門員看門顯然是最為簡單的方式。那么,接下來我就想問了,如果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有這么一個‘守門員’,我們接收消息的過程是不是就會受到阻礙了?”勒溫適時地引出話題道。

教授轉移話題的速度有點兒快,很多學生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一時間不知所措。

“老師,您想講什么就直接給我們講吧,看把被堵在教室外邊的同學急的。”有個坐在教室里的女生道。

她的話音剛落,坐在她右邊的蘭伊也開口道:“勒溫老師,您是想說您的成名理論——守門人理論吧。別賣關子了,還是請大家進屋坐下認真聽您講課吧!”

“哈哈,這位是蘭伊吧?她說得沒錯,大家進來好好上課吧。”勒溫老師笑著將擋在門口的桌子撤下,大步走向講臺。

得到“放行”的同學們紛紛落座。勒溫老師開口道:“剛才在來教室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媽媽領著她的孩子走在路上。孩子大概四五歲,他看見路邊有賣棉花糖的,哭著喊著要買來吃。媽媽不允許他吃,就騙孩子說,不能吃棉花糖,因為里面有蟲子。一旦吃了,寶寶肚子就會被蟲子咬爛。這招還真管用,孩子當即就不哭了,也不打算吃棉花糖了。于是,我就想到了我一會兒要講的理論。蘭伊同學已經提到了守門人理論,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守門人理論嗎?你們覺得這個理論和我講的故事有何聯系?”

小凡舉手說道:“勒溫老師,我不太清楚守門人理論的具體內容,我想就您所舉的例子談一下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將討論棉花糖的過程看作信息傳遞過程,那么媽媽的角色可能就是您所說的守門人。她最先或者說是最起碼比孩子先接收到信息,然后把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當然,她在這里將信息歪曲化了,并將歪曲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在我看來,守門人就是傳播過程中選擇和過濾所接收的信息的人。”

守門員和守門人

在傳播活動中,守門人就像是足球比賽中的守門員,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夠最大限度地控制信息的進入量。

守門員為本方球隊守護著大門。

守門人為傳播活動守護著大門。

“非常好,這位同學的分析相當到位,看來你的天賦極高啊!正如這位同學所說,守門人的作用的確如此,即信息接收和信息過濾的關鍵者。正如我剛才站在門口一樣,我就像是一個現實中的‘守門人’,我占據了一個有利的位置,就可以讓大家按照我傳達的意思做什么,不做什么。當然,我所應用的實例有些牽強,但是其中道理還是很好理解的。”勒溫老師慢條斯理地說。

于東東老師評注

在傳播學中,很多理論知識都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雖然勒溫老師在這里舉的例子有些牽強,但是其要表達的意思還是十分鮮活明確的。

蘭伊開口道:“勒溫老師,請系統地為我們講講您的理論吧!有助于我們理解。”

“好的,接下來我要講的東西比較系統,請大家跟隨我的思路,深入學習守門人理論。”

守門人理論到底是什么

“守門人理論也叫把關人理論,是建立在大眾傳播的基礎之上的。在現代社會中,大眾傳播的媒介可謂形形色色,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都是極為便捷有效的傳播媒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即便是你身邊的大眾傳播媒介再發達、具有再強大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能力,它們能收集到的、能夠提供的也只是無限豐富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傳播受眾的我們,由于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因此所能吸收的內容也是有限的。這樣一來,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一個守門人的機構。他們有選擇地收集信息,時而多、時而少。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勒溫老師滔滔不絕地說道,讓下面的學生有些吃不消。

“老師,請您把節奏稍微放慢一點兒,您講得實在太快了,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還都屬于門外漢,您講的內容太多、太快,讓我們接受起來很費勁,您能不能循序漸進一點兒。比如,我想問一下,這個守門人理論挺復雜的,您是怎么總結出來的?是什么事物給了您啟示嗎?”說話的是坐在蘭伊左邊的一位名叫劉紅的女生。

“哦,抱歉,我一直以來都習慣了這種連貫性較強的教學方式。不過,我原來面對的都是科班生,專業性比較強,所以講課的跳躍性比較大。現在面對你們這些孩子,我倒是真有點兒不適應,我盡量慢一些。”勒溫老師連聲說道。

于東東老師評注

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就得進行戰時經濟動員,需要對國家的全部經濟力量實行統一控制、調整和分配,對全國的物力、財力、人力等資源進行周密計劃、科學組織、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能。美國政府鼓勵食用牛下水,暫不深究這種做法是否在經濟上做到了節約,但在客觀上促進了守門人理論的誕生。

“我們繼續。守門人,英文為gatekeeper也譯作‘把關人’。說起這個理論的創建還是有一定的淵源的。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空襲了美國珍珠港,美國被迫參加了戰爭。由于戰爭需要巨大的開支,因此美國政府決定開展一場宣傳活動,號召人們食用牛下水,即牛百葉、牛生腸、牛肚、牛肝等。美國人愛吃牛肉,平時不太吃牛下水,為此,美國社會展開了大規模的宣傳,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宣傳活動,并在這個活動中進行了相關研究。隨后,我和我的研究小組發現,除非家庭主婦們接受了宣傳教育,把牛下水買回家中做成菜肴,擺上餐桌,否則她們的丈夫和孩子根 本沒有機會接觸并接受這種讓他們吃不慣的食物。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家庭主婦在這個過程之中實際上是起著‘把關人’的作用,對不對?”

在座的學生們似乎對這部分知識很感興趣,全神貫注地聽勒溫講課,時不時地點點頭。

“在我發現了這個現象之后,我就開始研究,家庭主婦到底在這個過程之中充當了什么角色呢?研究的過程很漫長也很復雜,但是我和我的研究小組即使在戰爭時期也一直沒有放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聯盟無條件投降而告終,我也能專心地從事自己的教學與研究了。兩年之后,1947年,我發表了《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我在書中再次論述了這個問題,而且我也堅信,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把關人,并且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者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渠道。說白點兒,就是‘讓你知道,你才能知道,讓你知曉,你才能知曉’。

“《群體生活的渠道》是我最后的作品了,在那之后,我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勒溫老師說到此處顯得有些傷感。

在場聽課的學生們不禁為之動容,很多人還感覺到一絲涼意。畢竟面前站著的這位老者是一個已經過世幾十年的人,這樣的情形還是有些讓人感到恐怖的。趙哲也有這樣的感受,他感覺自己現在的經歷真不可思議,畢竟來到這里上課已經是一種神奇之旅了,遇到更多奇特的事情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勒溫老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繼續說道:“人可以結束生命,但是學術絕對不能就此停止。在我去世之后,我的得意門生懷特和其他研究學者繼續了我未完成的研究。他們按照我所給出的提示將視線轉移到了新聞研究領域,開始就大眾傳媒機構中的守門行為做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隨后,他們正式、明確地提出了新聞篩選過程的把關模式。”

勒溫老師為同學們展示了一幅把關模式的圖片,并說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個模式。社會上存在著大量的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不可能做到有聞必錄,而需要加以取舍選擇。在這個取舍選擇的過程中,傳媒組織形成了一道關口,通過這道關口,傳達給受眾的新聞只能是眾多新聞素材中的極少數。”

新聞選擇把關模式

從新聞選擇把關模式圖中我們能看到,社會上存在著大量的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不可能“有聞必錄”,而是一個有取舍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播媒介組織就是這個大大的喇叭,它在受眾和新聞信息源之間形成一道巨大的關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守門人。事實證明,能夠通過這道關口到達受眾那里的新聞,只是眾多新聞素材中的少數。

蘭伊舉手問題:“您說大眾傳媒具有把關、守門的作用,各種新聞機構、傳媒組織決定了什么樣的新聞信息能夠進入大眾傳播渠道,那么,對信息加以取舍選擇的標準是什么呢?”

“這也是我正要講的問題。傳播組織之所以能夠這樣控制信息的傳播,是因為其中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那么,守門人選擇信息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呢?”勒溫老師笑著看著在座的各位同學們。

大眾傳媒的“守門”標準

“那位正在喝茶的同學,能問你一個問題嗎?”勒溫冷不丁地問了問。

勒溫老師問的同學名叫張艷。她水杯里的水顏色泛黃,應該是泡過茶。勒溫老師的提問令她有些猝不及防,但她很快便回過了神,并點了點頭。

“好,我想問一下,你的保溫杯里是不是有茶葉?”勒溫老師笑著說道。

課堂上的學生們都十分好奇,老師不好好講課,觀察人家杯子干什么?大家在下面交頭接耳,張艷也覺得好奇,問道:“是的,不過,老師,這與我們的課程有什么關聯嗎?”

“當然!”勒溫老師肯定地說道,“勞煩將你的杯子對準你桌子前面的那個攝像頭,可以嗎?”

張艷顯然有些疑惑,但還是照做了。

“很好,你可以放下了。我拍了一幅杯子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從照片中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位女同學的茶杯上面有一層網,網上是茶葉。這個網的作用就是既讓茶葉泡在水里,又避免其混入水中。可以說,人類是很聰明的,做出了這樣的設計,既讓自己能喝到茶水,又及時地過濾掉了茶葉渣滓。”

同學們還是面面相覷,不清楚老師到底想說什么。

“在我們分析守門人理論的時候,不妨將原本抽象的事情變得具體化一點兒,這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得更加深刻。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守門人就像是茶杯里的網,將茶葉過濾掉。我們再想得遠一些,設計這個茶葉網的人是不是也扮演著守門人的角色呢?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按照自己的意愿,將杯子設計成人們已經習慣的大小,并在隨后將茶杯中裝茶葉的網也設計成相配套的型號。這樣一來,在整個喝茶的過程中,你實際所吸納的一切,都源于這個設計杯子和過濾網的設計師。”

于東東老師評注

茶杯和過濾網的設計者與守門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來處理事情。

勒溫扶了扶眼鏡,接著說道:“大家明白了嗎?一旦我們按照這個思路去理解守門人,就能將大眾傳媒的守門標準理解清楚。我的得意門生懷特曾經做過這樣一系列調查,他對一家報紙的電訊編輯的工作做了跟蹤訪問。他發現,該報電訊編輯接收到的通訊社一周之內的稿件選用情況是相當值得深思的。首先,只有10%的電訊稿件被選用;其次,電訊稿在內容上比例嚴重失衡,國際性政治新聞、全國性政治新聞和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新聞占所有被選用的稿件的2/3。針對這幾個奇怪現象,懷特展開了進一步的調查。為什么有90%電訊稿被舍棄、淘汰呢?”

“可能是不值得刊登,沒有什么價值吧。”“可能是版面有限,登不上去唄。”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著。

“的確如此,許多電訊稿件就是這樣被舍棄的。不過,懷特經過進一步的詢問得知,一篇稿件被評為是否有價值刊登,完全要看編輯的‘臉色’。主編說登就登,說不登就不登。選擇新聞的標準極具主觀性,可以說幾乎完全按照某種潛規則或者是個人的喜好。”勒溫老師一語驚出千層浪。學生們都很吃驚,原來自己平時關注的新聞只是根據一些主編們的個人喜好而定,一種莫名的情緒涌上心來。

“大家不要表現得這樣激烈,作為一個守門人有這樣的權利。他們可以選擇,但是我們作為受眾也是可以選擇的。不過,關于受眾分析這一問題,還有更為專業的老師會在后面的課程中給大家講解,在這里我就不多做分析了。我想說的是,即使是我的得意門生也避免不了在研究上有誤差或者說是有不準確的時候,如今我拿過來看,這個研究結論還是有些許不妥的。比如,我覺得懷特有點兒夸大了編輯的權限。而且在其研究的背后,像是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暗示,那就是在傳播過程中,守門人似乎只有一位。就像那家報社選擇刊登新聞一樣,似乎是主編說了算。然而,現實中并不是這樣的。”

按照個人喜好所做出的選擇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照個人喜好做出選擇的,作為主編的守門人也會按照個人的喜好來選擇新聞。

“老師,這個問題我剛才也想到了,我也感覺到守門人不可能只有一個人。如果是多個人,大眾傳媒的‘守門標準’就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對不對?”沉默半天的蘭伊開口說道。

“非常好,非常好,蘭伊說得非常正確。當然,這個觀點在傳播學界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了,在1959年,就有傳播學者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個人叫麥克內利,他在他的專著中系統地闡述了懷特研究中的紕漏。在麥克內利看來,新聞事件與最終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中間傳播者,這樣的中間人也是傳播過程中的守門人。根據麥克內利的研究,另一位傳播學者巴斯也做了相關的總結。”

勒溫老師拿起了水杯,喝了口水繼續說道:“巴斯在1969年發表了一篇名為《使守門人概念更趨完善》的論文。在文中,他對以前的守門人研究提出了批評。在他看來,最為重要的守門行為存在于媒介組織內部,守門的過程應該分為新聞采集和新聞加工兩個階段。新聞采集者——記者,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傾向于信源的人;新聞加工者——編輯,是對流入的新聞內容加以挑選、修改或剔除的人,他們的工作最具守門意義。”

隨后,勒溫老師總結道:“可以這樣說,從我、懷特、麥克內利到巴斯,我們對守門人的研究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對一個由信源到受眾這樣復雜的新聞運轉過程中的寫作、修改、刪節、合并、舍棄、過濾、擴充、編輯等守門現象加以描述和分析,其實這樣并不是把握大眾傳媒的守門人研究的最佳方案,多少都是有所偏頗的。因此,人們對于守門人的研究目前仍在繼續。后人在我們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后繼續深入研究。對新課題進行新的研究,這樣的艱巨任務就落在了在座的各位以及你們這個年代的其他人身上了。好,就這樣。今天的課程就到此結束。”

庫爾特·勒溫老師推薦的參考書

《解決社會沖突》 庫爾特·勒溫著。他在書中提出了“媒介欲對個體施加影響必須考慮到其身后群體的強大制約機能”等觀點。

《拓撲心理學原理》 庫爾特·勒溫著。該書中文版第一版于1997年1月1日出版。它以20世紀心理學中具有重大影響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說為原則,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義、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策動學說、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等。從每一流派或家族中選出一位創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學說,從中可以看到這些學說對20世紀心理發展的影響,以及他們自身的地位和成就。本書理論豐富,觀點別具一格,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札达县| 浦江县| 孟津县| 绿春县| 康保县| 九江市| 凤山县| 博湖县| 宁河县| 抚松县| 宝山区| 建湖县| 郎溪县| 平顶山市| 兴宁市| 余庆县| 福贡县| 南和县| 南城县| 四子王旗| 桦甸市| 丹棱县| 大新县| 新昌县| 巩留县| 长寿区| 通州市| 贡嘎县| 峨眉山市| 龙井市| 汽车| 云阳县| 馆陶县| 大悟县| 嘉义市| 多伦县| 九江县| 邵阳市| 泸水县|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