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探尋肢體語言的起源

關于肢體語言起源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分歧和爭議,至今沒有定論。有人認為,肢體語言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有人認為,肢體語言是由文化環境決定的;也有人認為,肢體語言是由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決定的;還有人認為,基本的肢體語言是遺傳的,而特殊的肢體語言是后天習得的;甚至還有少數人認為,肢體語言是由人主觀愿望決定的。那么,肢體語言究竟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韓振鋒在其著作《中外名家論演講》中曾經引用了俄國文學家阿·托爾斯泰對肢體語言的描述:“最初本來是沒有語言的,當人們還過著半野獸似的生活的時候,他們總是打著手勢,發出一些聲音,做出表示危險或好感的信號。總之,他們完全像聾啞人那樣表示個人的意愿。后來,這些手勢的作用同聲音結合在一起,并且從聲音中產生出詞匯,最后才產生出有聯系的人類語言。”(引自劉立祥《演講學十一講——演講:沒什么大不了的》,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03頁)由此,我們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在遠古時代,當人類還沒直立行走的時候,只能依靠肢體動作來傳遞信息,同時還會伴有一些聲音,那些聲音就像嬰兒學話時咿咿呀呀所發出的聲音,似乎是在為肢體動作進行最為直接的詮釋,而當這些聲音進化成語言的時候,它們和肢體動作之間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匹配關系。當某種聲音發出的時候,必然會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我們現在仍然可以從人們日常生活交流時的肢體語言中,看到肢體動作和語言之間關系的雛形。

比如,當我們對某人說,你過來一下,通常會伴有招手的動作,而我們讓人走開的時候,則會伴有擺手的動作,同意的時候,會配合點頭的動作,而不同意的時候,則會輔之以搖頭的動作,顯然,語言本身和肢體動作的意思是一樣的,經過反復使用之后,無論是肢體動作,還是口頭語言,任何一種形式出現的時候,我們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這樣一來,溝通就變得高效而方便了,肢體語言的意義也因此被確定了下來,并在生活中被廣泛使用。這或許是關于肢體語言起源的最為合理的推斷和猜測了。

在19世紀70年代初,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現代人體語言研究之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發表了研究人類肢體語言的專著《人類和動物的表情》。在書中,達爾文指出,靈長類動物的表情是與生俱來的。顯然,達爾文的觀點支持遺傳決定論。在當時,遺傳決定論非常流行,很多人都對此表示認可。后來,德國科學家艾貝樂·艾伯費爾德研究發現,那些天生失聰及天生失明的孩子生來就會微笑,完全無需經過后天的學習和模仿。這一事實說明微笑也是一種天生的本能,同時也間接地說明與微笑相類似的基本表情應該具有先天的遺傳傾向。

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心理學家、識謊專家艾克曼、福瑞森和瑟瑞森通過對生活于五種不同文化氛圍中的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進行研究,發現人類的七種基本情感反應,表現在表情上的時候是完全一致的。換句話說,無論是美國的白色人種,還是埃塞俄比亞的黑色人種;無論是中國的黃色人種,還是澳大利亞的棕色人種;無論是居住在發達國家大城市的普通百姓,還是居住在原始森林的部落族人,他們在愉快、悲傷、蔑視、憤怒、厭惡、驚訝、恐懼七種基本的表情反應上是沒有本質差異的。這說明,在遠古時代,當世界各地的類人猿進化成可以直立行走的人的時候,他們在表情上也完成了同步的進化,并發展出相同的表情反應來傳遞情感信息。艾克曼等人的結論有力地支持了達爾文的觀點,并成為遺傳決定論的另一個重要理論支撐。

作為肢體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部表情是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遺傳因素在面部表情的表現上雖然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肢體語言都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關于肢體語言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在肢體語言的表達習慣和外部表征上,世界各地因為文化環境和傳統習慣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說,要表示同意、認可或允許的意思,在中國、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大多數國家都可以用點頭來表示,但在尼泊爾、斯里蘭卡等一些國家,卻是用點頭來表示反對、否定和批評。

即便是在同一個國家,由于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會對相同的肢體語言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我們國家,對于居住在陜西、河南、北京等北方地區的漢族人來講,用手撫摸小孩子的頭,是大人對小孩關心和贊揚的一種表現,而在西藏、云南、四川、新疆等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撫摸孩子的頭則被認為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琼海市| 山丹县| 平江县| 江源县| 蓬溪县| 廉江市| 香河县| 永济市| 普兰店市| 肇东市| 罗山县| 炎陵县| 胶南市| 怀柔区| 廊坊市| 宣化县| 宜兰市| 绥阳县| 德州市| 高密市| 碌曲县| 鸡泽县| 大足县| 桦南县| 囊谦县| 涪陵区| 民丰县| 建湖县| 柘荣县| 通道| 军事| 合作市| 棋牌| 阳江市| 纳雍县| 柳河县| 津南区| 黑水县| 晋江市|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