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法國坦克
(一)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圖4-28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于1991年開始生產,1992年裝備部隊,戰斗全重56.5噸,最大速度72千米/小時,裝1門120毫米滑膛炮,采用自動裝彈機,彈藥基數40發,射速達10發/分。輔助武器有7.62毫米機槍和12.7毫米機槍各1挺。發動機功率1100千瓦,行動裝置采用液氣懸掛裝置。“勒克萊爾”外形比“豹”2、M1A2坦克小,機動性強,采用模塊化復合裝甲,防護能力強。“勒克萊爾”率先安裝了信息控制系統以及多路傳輸數據總線系統,成為安裝數字化設備最多的坦克。“勒克萊爾”AZUR主戰坦克是專門為城市戰而改進的車型,同樣在2006年“薩托利”防務展上首次展出。“勒克萊爾”的AZUR組件包括遙控武器站,側面附加面板、新型復合材料側裙板等。
“勒克萊爾”坦克的生產數量約為800輛,除裝備法軍外,還裝備了阿聯酋軍隊。
(二)法國AMX-32主戰坦克
AMX-32主戰坦克是由法國研制的一種出口型坦克,其研制計劃始于1975年,并于1979年首次展出。
AMX-32主戰坦克使用的是1門Fl式105毫米線膛炮,當然,也可以換裝法國120毫米滑膛炮。該線膛炮可發射多種彈藥,包括脫殼穿甲彈和榴彈等。發射脫殼穿甲彈時,初速高達1525米/秒,彈芯重58千克,直徑26~28毫米,坦克共帶炮彈47發。
該坦克的輔助武器為1門20毫米機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機炮最大射程為1500米,最大射擊仰角為+40°,備彈480發,7.62毫米機槍備彈2150發。
AMX-32的裝甲防護由間隙裝甲、復合裝甲及普通裝甲共同組成,對破甲彈和穿甲彈都有一定的防護能力。此外,該坦克還有三防系統和自動滅火裝置,而且還有熱煙幕系統,能夠通過將燃油噴入排氣管來生成大量煙幕。
AMX-32主戰坦克使用的是HS110型柴油發動機,其最大功率為515千瓦,能夠為坦克提供65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和520千米的最大行程。它采用法國軍械器材公司的ENC200型自動傳動裝置,有5個前進擋和5個倒擋。
表4-19 AMX-32主戰坦克性能數據


圖4-29 法國AMX-32主戰坦克
(三)AMX-13輕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法國陸軍提出裝備三種新型裝甲戰車的需求,其中包括輕型坦克,隨后由伊希萊姆利諾制造廠研制并定型為AMX-13,20世紀40年代后期完成了第一批樣車的制造,1952年正式在羅昂制造廠投產。在AMX-30型主戰坦克投產后,AMX-13及其改型車制造由克洛索·盧瓦爾工業公司接手。AMX-13輕型坦克的總產量已達3000輛以上(請參閱AMX VCI機械化步兵戰車)。
所有版本的AMX-13的布局基本相同。駕駛員位于車體左前部,發動機在駕駛員右側,炮塔在后。AMX-1351型最初裝備75毫米火炮,后來改為裝備帶熱護套的90毫米火炮。出口車型裝備105毫米火炮。炮塔旋轉范圍為360°。主武器由炮塔上部伸出,俯仰范圍為-5°~+12.5°。FL-10和FL-12炮塔均為搖擺式炮塔,車長在左,炮長在右。炮塔尾艙安裝有自動裝彈機,由兩個旋轉式彈艙供彈,每個彈艙裝有六發炮彈。空彈殼從炮塔后部彈出。12發炮彈用完之后,需手動添裝。
該坦克可選擇安裝多種附加裝備,包括被動夜視儀、附加裝甲、改進型火控系統和激光測距儀。
1.改型車
新加坡技術動力公司將新加坡陸軍大部分AMX-13坦克改為SM1配置,包括采用新型底特律柴油機、新型冷卻系統和新型傳動系統。
火箭發射車:委內瑞拉在AMX-13底盤上安裝以色列產160毫米多管火箭發射器。
AMX-13裝甲搶救車。
AMX-13裝甲架橋車。
2.現狀
停產。裝備阿根廷、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科特迪瓦、黎巴嫩、秘魯、新加坡和委內瑞拉。
3.識別特征
①車體前上裝甲傾斜明顯,防浪板通常位于前上裝甲板較低位置。駕駛員位于車體左前側,發動機在駕駛員右側。車體頂部水平,炮塔偏后。
②搖擺式炮塔。炮塔上部火炮可以炮塔下部為軸轉動,炮塔上下兩部分之間用帆布篷連接。車長專用的圓形艙口蓋位于炮塔頂左側,炮塔尾側可向車后延伸。
③車體兩側各有五個較大的負重輪,主動輪前置,誘導輪后置,有兩到三個托帶輪,無裙板。
表4-20 AMX-13輕型坦克性能數據


圖4-30 法國AMX-13輕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