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一戰坦克
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小游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誕生的,這種具備攻擊、防御和機動能力的“鐵盒子”立即被各個交戰國重視并投入研發,世界戰爭從此有了坦克的一席不可動搖之地。
1.英國“馬克”Ⅰ型坦克
英國“馬克”Ⅰ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輛真正用于實戰的坦克,1916年8月開始生產,首批共生產出49輛這種坦克,這還是在丘吉爾的支持下私自挪用海軍??罱ㄔ斓?。坦克的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后伸出一對轉向輪。坦克戰斗全重28.45噸,乘員8人,動力裝置為77千瓦的汽油機,裝甲厚度為6~12毫米,最大速度為6千米/小時。有意思的是,它還分“雌雄”,“雄性”的裝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的僅裝5~6挺機槍。巨大的過頂履帶式結構,使得過溝越壕成為它的拿手好戲。
很快,這種新式武器就被運用在實戰中。1916年9月15日,索姆河戰役正在激烈進行,德軍在戰線上布置了機槍與鐵絲網障礙物和塹壕等組成的堅固防御工事,使得英軍眾將士遲遲不能向前推進。正當英軍一籌莫展之時,英軍前線司令黑格得知了坦克這一秘密武器,他不顧許多人的反對,命令立即將這種新式武器投入到戰斗中。
不一會,首批18輛“馬克”Ⅰ型坦克就在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中向德軍陣地開去。
此時德國軍隊正躲藏在掩體工事后面向英國陣地開炮,忽然,德國人看到從英軍陣地里出來了一個個像鐵盒子似的龐然大物,橫沖直撞向德軍陣地開來,仿佛什么也阻擋不住它。德軍連忙向它開火,奇怪的是,這東西竟是刀槍不入,射上去的子彈卻又彈了回來。德軍傻了眼,一下子亂了陣。
在履帶式車輪的帶動下,“馬克”Ⅰ型坦克在德軍陣地上泥濘的彈坑間如履平地,壓倒了曾經阻擋過無數步兵的鐵絲網,越過了塹壕,將德軍的工事碾壓得支離破碎。
德軍士兵在這突如其來的鋼鐵怪物面前,紛紛扔下槍支,四散奔逃。很快,德軍的堅固防線就被這種大型“鐵盒子”所突破。
后來,英國改造出了一種新型坦克“馬克”Ⅳ型。“馬克”Ⅳ型坦克吸收了Ⅱ、Ⅲ型的一些長處,在康布雷戰役中大顯威風。從此,坦克作為一種威力強大的新型武器登上了世界戰爭的舞臺。

圖2-1 英國“馬克”Ⅳ型坦克
2.法國“施納德”與“圣沙蒙”坦克
法國是繼英國之后第二個生產坦克的國家。盡管英國是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誕生地,但法國坦克是獨立發展起來的,與英國幾乎同時發展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批坦克。
“施納德”和“圣沙蒙”突擊坦克是法國研制的第一批坦克。用法國人的話說:“突擊坦克是創造性的產物,是新技術的出現和人的聰明才智相結合的產物?!?/p>
法國坦克研制成功,歸功于“法國坦克之父”J.E。埃司丁將軍。當時,埃司丁還僅僅只是一名上校,是一名軍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915年年初,他看到英國人的坦克雛形后,敏銳地意識到,法國應該制造出一種裝有機槍和火炮的履帶式戰斗車輛。
然而一開始,他沒有英國人斯文頓這么幸運,他這一設想并沒有獲得上司的許可。不過,他并沒有氣餒,相反,這更加激起了他研制這種武器的決心。經過多次游說,他的設想終于得到法軍總司令霞飛將軍的支持。
1915年12月,埃司丁的設想方案被送到施納德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很快便按照埃司丁的預想研制成功第一輛坦克樣車。1916年年底,這輛坦克樣車裝備法軍,這就是第一輛“施納德”坦克。不久,由另一家公司——圣沙蒙公司研制成功了又一種坦克——“圣沙蒙”突擊坦克。這兩種坦克各自生產了400輛,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作用,盡管作用不大,但歷史影響卻不可替代。
3.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克
法國一戰中最出名的坦克當數“雷諾”FT-17輕型坦克。它是在1917年制造出第一輛樣車,4月9日開始官方試驗。1917年9月,生產出第一批生產型坦克,定名為“雷諾”FT-17輕型坦克。其于1918年3月開始裝備法軍,到一戰結束時,一共生產了3187輛。美國、波蘭、巴西、芬蘭、中國、日本、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瑞士、南斯拉夫等國都購買過該型坦克。

圖2-2 法國“圣沙蒙”突擊坦克

圖2-3 “雷諾”FT-17輕型坦克
FT-17是世界上第一種旋轉炮塔式坦克,第一種有懸掛裝置的坦克,也是一戰中生產數量最多(3187輛)、裝備國家最多的坦克。這種坦克已具有現代坦克的雛形,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紀30年代,中國軍隊曾購入這種坦克。該坦克的戰斗全重為7噸,乘員2人,裝1門37毫米火炮或1挺8毫米機槍,動力裝置為26千瓦的汽油機,裝甲厚度6~22毫米,鉚接結構,最大速度8千米/小時。
1918年5月31日的雷斯木防御戰是“雷諾”FT-17輕型坦克參加的第一次戰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它還參加了法國殖民軍1925~1926年鎮壓摩洛哥部落起義的戰斗,以及1936~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
到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時,法軍還有1560輛“雷諾”FT-17坦克。這些坦克大部分被德軍繳獲,被用作固定火力點或用于警衛勤務,直到1944年德軍被逐出法國全境為止?!袄字Z”FT-17輕型坦克從1918年服役到1944年,長達26年,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作為一代著名戰車被載入世界坦克發展史。
表2-1 FT-17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4.德國A7V坦克
索姆河戰役中出現的英國坦克給了德軍很大的損失,隨著戰局的日益惡化,德國決定研制出屬于自己的坦克,也就是后來的A7V坦克。

圖2-4 一戰時德國A7V坦克行進在法國的街道上
它是德國正式生產的第一種坦克,1918年裝備德軍,車內有18名乘員,是世界上乘員人數最多的坦克。不過,A7V坦克只用1名駕駛員開車,而英國的“馬克”Ⅰ型坦克上需要4名駕駛員。在這一點上,A7V比“馬克”Ⅰ型坦克要先進。拿現代的觀點看,A7V更像一輛裝甲輸送車。
A7V坦克車長7.35~8.00米,高3.40~3.50米,寬3.10~3.20米,公路速度9~15千米/小時,越野4~8千米/小時,公路最大行程60~8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30~35千米;前裝甲為30毫米普通鋼板,側裝甲為15毫米普通鋼板,底裝甲為6毫米普通鋼板。其車體前部有1門57毫米火炮和2挺機槍,火力強大。A7V上采用了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因此乘坐舒適性上要比英國“馬克”Ⅰ型坦克強。由于戰事需要,當時德國陸軍一次性緊急訂購了200輛,但是直至終戰,只交出了17輛,無力扭轉戰局。
乘員除了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光機槍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機械師。這18名乘員還是從不同的部隊抽調來的,車長為軍士或軍官,駕駛員和機械師來自工兵部隊,炮手和裝填手來自炮兵部隊,12名機槍手來自步兵部隊。這也為整車的指揮和協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A7V坦克為典型的箱式結構的坦克,以現代的觀點看,它更像一輛裝甲輸送車。方方正正的殼體,眾多的武器,活像一個“活動堡壘”。
A7V在總體布置上和英國的過頂履帶式坦克有相當大的不同。它沒有戰斗室,車體前部有火炮和2挺機槍,無疑火力是強大的。發動機位于車體中部,車長和駕駛員席布置在發動機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揮塔,這使A7V的整車高度增加,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傳至車體后部的變速箱,帶動主動輪旋轉,推動履帶前進。在關注坦克的通信性能上,A7V也是走在前頭的。
A7V的不足之處是,車體高大笨重,機動性差;履帶長度和履帶中心距的比值較大,轉向困難;車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托底”。當然,乘員人數太多,整車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也是一件麻煩事。不管怎么說,能在坦克誕生的“第一時間”內獨立造出這樣水平的坦克,也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
5.美國“福特”輕型坦克
“福特”是美國于1918年研制的輕型坦克,到一戰結束時僅生產了15輛,未能參加一戰。它是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戰斗全重僅3.1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為1門57毫米火炮,兩臺發動機的總功率為33千瓦,最大速度為13千米/小時,裝甲厚6.3毫米。
6.蘇聯KC輕型坦克
它是蘇聯生產的第一種坦克,和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大同小異,因此被西方稱為“俄國雷諾”。生產的第一輛被命名為“為自由而斗爭的戰士列寧同志”。戰斗全重7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是1門37毫米火炮,動力裝置為24.6千瓦汽油機,最大速度為8.5千米/小時。

圖2-5 美國“福特”輕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