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真空概論

1.1 真空

地球周圍被大氣所包圍,中緯度地區距地球表面12km內為對流層,隨著高度的增加,依次是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外大氣層以及星際空間。

標準大氣是由各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有78.084%氮、20.948%氧、0.934%氬、3.14×10-2%二氧化碳、1.83×10-3%氖、5.24×10-4%氦、1.14×10-4%氪、8.7×10-6%氙、5×10-5%氫、2×10-4%甲烷。除此以外,還有氧化二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碳、碘蒸氣等。顯然,工業發展的當今世界,排放到大氣中的各種工業廢氣,雖然不是標準大氣成分,但已經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表1-1給出了標準大氣成分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及分壓。在壓力為4×10-12Pa的外層空間,大氣主要成分是氫氣及少量的氦氣。氫原子密度約為103個/cm3

表1-1 標準大氣成分

水蒸氣雖然不是標準大氣成分,但大氣中含有大量水蒸氣,含量多少取決于空氣中的相對濕度,當相對濕度為50%時,空氣中水蒸氣分壓約為1600Pa。水分子是極性分子,與材料表面有較強的親和力,是高真空設備中最難抽走的氣體。為盡快抽除水汽,有時不得不以加熱烘烤方式,使其較快脫附。

大氣中的氫氣含量相對氮和氧含量較少,但它是超高真空系統中重要的氣源,是金屬材料冶煉及鍛造過程中滲入引起的。氫以原子態溶解于材料,常溫真空環境下釋放緩慢。超高真空系統加熱烘烤是使氫加速釋放較好的處理方法。

很早以前,人們認為大氣是沒有重量的。直到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試驗,即將一支裝滿水銀的玻璃管倒插入盛水銀的器皿中,發現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下降了。也就是周圍空氣產生的壓力與水銀柱產生的壓力相平衡了,此試驗證明了大氣是有質量的。1643年,托里拆利通過測量得到這個壓力值。在海平面上為760mmHg,即101301Pa,可以近似認為是105Pa。通常稱海平面測得的壓力為“標準大氣壓”。在此壓力下,每立方厘米0℃的空氣中大約含有2.7×1019個氣體分子,如果把氣體分子看作小球,一個挨一個排起來可達270萬公里。而地球子午線長為40000km,估計可繞地球赤道67.5圈,可見分子密度之大。

真空是相對大氣而言的,如果某容器中的壓力低于周圍大氣壓值,那么,就稱該容器中的氣體狀態為真空狀態。如某地大氣壓值為105Pa,而密閉容器中的壓力為1Pa,則容器處于真空狀態,每立方厘米有2.7×1014個氣體分子。可見,真空的空間并不空,而是充滿了氣體分子,以現代的各種抽氣手段,可獲得10-11~10-13Pa真空度,即使在這樣稀薄的氣體狀態下,每立方厘米空間中仍然含有幾十個到幾百個氣體分子。

真空分兩種:一種為天然真空,另一種為人為真空。天然真空是自然本來就存在的自然現象,如眾所周知的宇宙空間,即為天然的真空環境。而人為真空是人們利用各種抽氣手段,在某一空間中所建立的真空。通常把人為真空,簡稱為真空。

地球周圍的大氣層,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表面密度最大,隨著高度的增加,氣體越來越稀薄,即密度越來越小。在海平面上,大氣壓力約為1×105Pa,而珠穆朗瑪峰頂壓力約為3×104Pa,約為標準大氣壓的1/3。有時為了考驗電氣元器件對高原低氣壓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往往建造低氣壓人工氣候箱,來模擬高原低氣壓,溫度及霧冰條件,對元器件的可靠性進行驗證。

目前世界人造衛星軌道最低高度為80km,此高度下空間環境的壓力約為0.9Pa,而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通信衛星,距地面高度約為3600km,此環境下的壓力約為1×10-12Pa。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近地點高度438km,軌道環境的真空度為10-6Pa量級,遠地點高度2384km,軌道環境的真空度為10-10Pa量級。隨著距地表高度的不同,真空亦不同,高度越高真空度越高。自然真空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關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1-1)

式中 p——海拔高度為h處的壓力,Pa;

        p0——大氣壓力,Pa;

        T——高度h處空間溫度,K;

        k——玻爾茲曼常數,1.380662×10-23J/K;

        m——空間粒子平均質量,kg;

        g——重力加速度,kg/s2

        h——海拔高度,m。

表1-2給出了大氣壓力、密度、溫度隨海拔高度不同而變化的值。圖1-1繪出了大氣壓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表1-2 大氣壓力、密度、溫度與海拔高度關系

圖1-1 大氣壓力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A—壓力以Pa為單位;B—壓力以Torr為單位(1Torr=133.322Pa)

大氣溫度是重要熱力學參數。圖1-2為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及分層示意圖。由圖中可見,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溫度先是逐漸降低,到一定高度后,又逐漸上升,當升至50km平流層頂,溫度約為-2.5℃,而中間層頂約為-100℃。

圖1-2 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及分層示意圖

再往上進入熱層,由于大氣中的氧分子及氧原子吸收太陽紫外線被加熱,溫度急劇上升。在500km處高達約1226℃。1000km以上,溫度不再隨高度增加而變化,稱為外大氣壓。此空間分子溫度很高,平均動能大,但空氣很稀薄,空間壓力進入10-6Pa數量級,由于氣體分子密度小,產生的溫度對航天器影響較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苏尼特左旗| 肇州县| 阳城县| 饶阳县| 斗六市| 祁连县| 陆川县| 星子县| 昌邑市| 安达市| 磐石市| 侯马市| 香港 | 建瓯市| 奉化市| 辉南县| 大港区| 青川县| 肃北| 娄底市| 大连市| 冕宁县| 都安| 芜湖县| 新兴县| 甘德县| 抚顺县| 凌海市| 大安市| 万荣县| 繁昌县| 莆田市| 贡觉县| 阳曲县| 高淳县| 巴东县| 萍乡市| 静安区| 灵石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