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空工程設計
- 劉玉魁
- 1498字
- 2019-01-03 11:48:03
前言
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地論述真空工程設計的《真空設計手冊》誕生于1979年,此書是由蘭州物理研究所(現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真空學者撰著。分上、下兩冊,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上冊于1979年出版,下冊于1981年出版。手冊由金建中院士任主編,劉玉魁、談治信、肖祥正等共同策劃。上冊作者以章為序,依次為肖祥正、劉玉魁、談治信、崔遂先;下冊作者依次為李旺奎、胡炳森、范垂禎、高本輝、薛大同、許啟晉。諸位作者辛勤耕耘輯成此手冊。
此書的問世,為真空科學技術領域提供了一部大型工具書,同時也為我國真空工程設計奠定了基礎。
三十多年來,《真空設計手冊》深受真空領域廣大讀者的厚愛,至2004年已發行了第三版。而《真空工程設計》可以認為是《真空設計手冊》的姊妹篇,它秉承了《真空設計手冊》之大成,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活力,充實了大量新內容。《真空工程設計》由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老中青學者共同編著,是近十幾年來真空科學技術領域又一部力作,又為真空工程設計提供了一部內容豐富的大型工具書。
《真空工程設計》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與以往的真空領域的工具書相比,其特點是:①書中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真空工程設計思想、設計方法,且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是行之有效的;②近十幾年來真空應用領域出現的大量新產品、新的真空元件、新型材料,特別是國外的產品也在書中得到了反映,增加了實用性;③現代真空工程學科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尤其與低溫技術更為密切,本書在有關制冷技術、低溫元件、低溫材料,以及低溫測試手段等方面用了大量筆墨,做了詳盡闡述,給讀者以啟迪,使兩者融會貫通;④在真空應用裝置中,傳熱問題觸目皆是,如金屬真空冶煉,各種真空鍍膜加熱手段,真空干燥,真空熱處理領域,航天器熱真空環境模擬試驗更是如此,因而,書中對真空環境下的換熱,用了一定的篇幅進行了論述,使讀者耳目一新;⑤在以往相關的真空工程書籍中,對真空容器設計,均以傳統的力學公式進行分析計算,而本書中容器設計引入了有限元分析,以此確定容器失穩及應力分布,為真空容器的可靠性設計提供了一種新方法;⑥真空容器制造中的三大重要工藝,即真空檢漏、真空焊接、真空清洗在書中均以重要章節進行了精辟陳述,并彌補了以往相關真空書籍的不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所論述的工藝均被實踐所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全書分25章。第1章真空概論;第2章真空技術的物理基礎;第3章真空獲得技術與設備;第4章真空工程中制冷低溫技術應用基礎;第5章真空度測量儀器;第6章低溫測試技術;第7章真空與低溫技術中熱的計算基礎;第8章真空管路的流導計算;第9章真空系統的設計;第10章真空容器設計;第11章低溫容器設計;第12章真空容器的分析設計;第13章真空閥門;第14章低溫閥門;第15章真空法蘭;第16章低溫法蘭;第17章真空傳動軸;第18章真空與低溫工程元件;第19章真空與低溫工程材料;第20章容器檢漏;第21章真空低溫工程中的焊接技術;第22章真空清潔處理;第23章航天器空間環境模擬設備;第24章真空應用裝置;第25章基礎數據。
《真空工程設計》雖然出自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員之手,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認為是我國真空界學者與專家的共同成果,因為書中圖表、數據、公式有的參考于他們的著作和文章;而從事真空制造業的商家又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的新產品資料,使之增輝。為此,編者向他們致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國航天領域著名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本書撰寫了序言,使之錦上添花,作者特向他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內容豐富,涉及真空科學技術眾多領域,引入了大量圖表、公式,雖經作者仔細加工,但謬誤之處還是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編者于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