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血君王永樂帝
- 彭凡
- 4932字
- 2019-01-03 12:11:38
第1期 十歲的燕王
公元1360年—公元1379年
穿越報
【烽火快報】
·這個老爹有點忙
【叱咤風云】
·偏心的老爸
·只有姓朱的最靠譜
【文化廣場】
·名字里的秘密
【名人有約】
·特約嘉賓:宋濂
【廣告鋪】
·就藩籌備令
·藩王們來鳳陽了
·外出令
穿越必讀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位皇子,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生于亂世,長在皇宮,最后起兵造反,把侄兒拉下了皇帝寶座,開創(chuàng)了一個輝煌的永樂盛世,被后人稱為“永樂大帝”。這位一代雄主,擁有怎樣的少年時光呢?
烽火快報
這個老爹有點忙
——來自應天府的絕密快報
在元朝,蒙古人地位尊貴,他們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所有財產(chǎn)。而漢人個個都很卑微,他們甚至連武器都不能擁有。再加上接連不斷的災荒,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舉起了反元的旗幟,各地頻繁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
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這一天,應天府(即江蘇省南京市)的朱家生下了第四個兒子。據(jù)說他誕生的時候,滿屋子都是五彩的云霞,一連好幾天都沒散去(估計是瞎編的),這可真是吉兆啊!
然而,男孩的老爹卻在這時接到了前線的告急文書,他的敵人開始進攻了!
他的老爹是誰呢?他就是著名的起義大軍——紅巾軍的領頭人朱元璋。忙碌的他,還沒來得及看上兒子一眼,便又打仗去了。
至于給孩子起個什么名字——唉,哪有工夫去琢磨啊!
叱咤風云
偏心的老爸
可憐的“小四”等啊等,等到下面又多了“小五”“小六”“小七”三個弟弟了,名字的事還是沒有消息!朱元璋這個老爹可真沉得住氣啊!
一直到公元1367年,朱元璋(后稱太祖)終于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眼看登基大典也準備好了,冊封禮儀也準備好了,朱元璋就要做皇帝了,才猛地想起,兒子們都沒有名字,怎么進行冊封儀式呢?
于是,太祖來到太廟,祭祀焚香,鄭重地給兒子們?nèi)×嗣帧拇耍靶∷摹本陀辛嗣帧扉Α?/p>
身為皇子,小朱棣是個標準的富二代加官二代,照理應該過著人人羨慕的生活。可是事實上,他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風光。
剛出生時,他的老爸正在不停地打仗。所以,朱棣讀的書不多,見得最多的也是那些明晃晃、冷森森的刀槍劍戟。
更關鍵的是,太祖的孩子很多。孩子多了,做父母的難免偏心。太祖就是個偏心的老爸。他最偏愛老大朱標。
朱標為人忠厚、生性溫和,是個標準的老實孩子。早在明朝建立的那天,太祖就把他立為了太子。也就是說,朱標是太祖皇位的繼承人,人家的使命是將來要去做皇帝的。
所以,朱標用的是最好的東西,得到的是最隆重的待遇,文武百官見了他,都要跪拜行禮。就連請的老師,也是國內(nèi)最優(yōu)秀的名儒,其中有最有名的大學者宋濂先生。
在一群優(yōu)秀人士的諄諄教誨下,朱標學習成績非常不錯。
除此之外,太祖經(jīng)常與朱標一起吃飯喝酒,談詩作賦,常常教他一些治國的道理。
與太子比起來,朱棣就像路邊的野草,無人問津,更無人欣賞。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朱標是太子。
可以想象,這對于小朱棣來說,心里多少都會有一些自卑,不過同時,也讓他學會了隱忍,學會了堅強。
只有姓朱的最靠譜
到了公元1370年,朱棣又多了三個弟弟。眼看著自己兒孫滿堂,太祖十分高興,為了讓朱家皇朝世世代代地延續(xù)下去,他決定將自己的兒子分封為藩王。
除老大朱標被封為太子外,其余的九個皇子依次被封為秦王、晉王、燕王、周王、楚王、齊王、潭王、趙王和魯王,分別封在西安、太原、北平、開封、武昌、青州、長沙、兗(yǎn)州等幾個重鎮(zhèn)。
這些藩王,不但有封地,有自己的“小朝廷”,還有軍隊,少的有幾千人,多的有上萬人,就像一個個獨立的王國。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藩王的封地內(nèi),就連朝廷派去的兵也歸藩王調(diào)遣。
為了不讓開國功臣們對自己有意見,太祖一再強調(diào),自己這么做,是為了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當然,聰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太祖的真正用心——他想用自己的兒子們?nèi)〈切┕Τ肌?/p>
自從太祖當了皇帝后,他的這些戰(zhàn)友們也就跟著得了道、升了天,成了開國功臣,一個個不是封王,就是封爵,地位極高。
太祖很擔心,在他看來,這些功臣們能幫他爭天下,將來也能幫別人爭天下。怎樣才能把他們都除掉呢?即使一時不能除掉他們,怎樣才能盡量削弱他們的力量呢?
思來想去,他得出一個結論——別人都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只有我們老朱家的人。大家都姓朱,都是一家人,那這江山還不像鐵桶一樣堅固嗎?
封了王之后,太祖還規(guī)定,不管是公是侯,也不管你是能征善戰(zhàn)的老將,還是滿腹才華的文臣,見了親王,哪怕他再年輕,諸位大臣都必須向他行大禮,因為他是皇帝的家人,見了藩王,如見皇帝。
當然,封王是一回事,到藩地就職又是一回事。
現(xiàn)在,皇子們雖然有自己的封號,但都還待在都城,待在父母身邊。原因很簡單,皇子們年齡還小,無法掌管那些國家重鎮(zhèn)。比如被封為燕王的朱棣,他的封地在北平。這意味著,他將來是要掌管北平一帶的。然而他現(xiàn)在只有十歲,就只能暫時待在應天府。
嘻哈園
百姓茶館
噓,別再提封藩的事了!

賣西瓜的老王頭
咳咳,聽說沒有,皇上現(xiàn)在讓大家批評朝政呢,有什么對皇家不滿的地方,都可以說出來,言論自由,民主討論!

鞋匠老李
皇上那就是做做樣子的,其實,他可討厭大家對朝政說三道四啦!你沒聽說嘛,有個叫葉伯巨的人,他寫了封萬言書上書皇上,可是結果卻被皇上關進了大牢!

趙員外
葉伯巨這小子批評皇上不該分封藩王,說什么子又生孫,孫又生子,以后藩王越來越多,恐怕連中央都控制不了。還說漢景帝時候,七國的王都姓劉,不照樣都反了嗎?這小子說得頭頭是道,還真有兩把刷子!

鐵匠老劉
我看這個葉伯巨活得不耐煩了,把皇上說得沒話說,這不是找死嗎?怪不得皇上氣壞了,罵他:“這小子妖言惑眾,離間朱家骨肉之間的感情,我一定要親手殺了他!”唉,直言進諫,想不到卻是這種結果!

張秀才
噓,我說各位,以后可千萬別再提皇上封藩這事兒了,皇上執(zhí)意要這么干,那咱們也管不了啊。分封的事是好是壞,只有等時間來證明啦!
鴻雁傳書
未婚妻從未謀面,能否成親?
穿穿老師:
您好,本王今年十五歲了,用他們的話說也算是“龍性初成”,到了該娶媳婦的年齡了。
父皇對本王的婚事很關心,說一定要給本王找個大家閨秀,才符合我們皇家的規(guī)定。他跟我朝第一名將中山王徐達是布衣之交,也就是“發(fā)小”,聽說他家的長女不錯,便親自替本王向他求親。父親是皇上,徐達是臣子,他當然不敢不聽,所以婚事就定下來了。
可是,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和徐小姐見過面,我都不知道她長得美不美,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喜歡她,心里既期盼,又有一點緊張呢!
燕王 朱棣
尊敬的燕王殿下:
您好,您的字寫得很漂亮,我很喜歡,相信您一定是字如其人。
我?guī)湍バ旄蛱搅艘幌拢爝_的女兒比您小兩歲,性格文靜,氣質(zhì)高雅,善女紅,愛讀書,人稱“女諸生(編者注:諸生即秀才)”。而且,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這位千金小姐不僅能文還能武呢。
所以,你們兩個,一個是皇家之子,一個是大將之女,可以說是門當戶對,非常合適。相信日后不管在生活方面還是在事業(yè)方面,徐小姐都能夠做你最有力的后盾!我看好你們噢!
《穿越報》編輯 穿穿
【不久后,朱棣奉父皇朱元璋之命完婚,娶徐達之女為妻,兩人十分恩愛。】
文化廣場
名字里的秘密?
前面說了,太祖給兒子們每人取了一個名字,除了燕王叫朱棣外,老大叫朱標,老二叫朱樉(shǎng),老三叫朱(gāng),老五叫朱橚(sù),老六叫朱楨,老七叫朱榑(fú)。
細心的讀者一定發(fā)現(xiàn)了,這些名字都是木字旁。太祖為什么要取這樣的字呢?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呢,太祖希望他的子孫能夠像樹木一樣,枝繁葉茂,蔚然成林,把朱家的江山千秋萬代地傳下去。
二呢,據(jù)說這名字是根據(jù)《易經(jīng)》取的。《易經(jīng)》是一本很玄奧的書,這本書認為“五行相生”。五行,是指火、土、金、水、木;相生,是互相滋生、互相促進的意思。“五行相生”就是說“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又能生“火”……
別看太祖是個大老粗,但也是個有點文化的大老粗。所以,太祖的后代,第一代都取帶“木”字的名字,第二代都起帶“火”字的名字,以此類推,循環(huán)往復,以示朱氏江山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怎么樣,這名字起得有水平吧?
這皇家的名字可不是隨隨便便定的,既然太祖定下了這個起名字的規(guī)矩,后代們就要視為“祖制”,嚴格遵守執(zhí)行呢。
名人有約
越越大嘴記者
宋濂特約嘉賓
嘉賓簡介:他的散文集古今大成,是文藝青年心中的偶像;他熱衷藏書,保存了很多絕版古書,是我朝文化保護工作的先行者;他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是當今太子最為推崇和尊敬的老師。他就是當代大儒、著名學者——宋濂!
越越:宋濂先生,您好。很榮幸能采訪到您。能跟我談談您那位特別的學生嗎?
宋濂:您是說太子吧?太子殿下非常優(yōu)秀,他為人友愛,謙虛好學,知書懂禮,一言一行都合乎皇家典范,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有德之君。
越越:看來皇上選他做太子一點兒都沒選錯啊!
宋濂:嗯。皇上一直對他寄予厚望。他二十二歲的時候,皇上見他表現(xiàn)不錯,就開始讓他協(xié)助處理政務。
越越:我說句大不敬的話,皇上這個江山是“打”下來的,他自己是個粗人,如果太子向您說的那樣,知書懂禮,那不就是個典型的文弱書生嗎?這一文一武,意見能一致嗎?
宋濂:小記者聰明,看問題看得很透啊!沒錯,他們兩個有太多不同之處了。皇上出身貧困,是窮人家的孩子;太子呢,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出身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皇上主張以猛治國,遇到不聽話的人就殺;太子主張以仁治國,殺的人越少越好;皇上嚴酷,太子寬大……
越越:那這兩父子情不投,意不合,沒辦法說到一塊去啊!
宋濂:確實是這個情況。再加上皇上望子成龍心切,對太子的要求很高,也很嚴;太子作為儲君,又沒有什么實權,只能學習和協(xié)助。所以,太子現(xiàn)在的壓力相當大啊!我真擔心他哪一天精神崩潰了。
越越:(忙安慰)先生言重了。雖然我覺得太子過于忠厚老實了一點,但太子吉人天相,應該不會有事。那四皇子朱棣呢,您怎么看他?
宋濂:我雖然不是朱棣的老師,但我看這小子少年老成,喜怒一般不形于色,感覺很有城府。這小子不好說,反正我覺得他不是個省油的燈。
越越:那當今圣上呢,您又怎么評價他呢?
宋濂:(趕緊伸手去捂越越的嘴)小記者,你是剛參加工作吧,年輕人真不知道深淺啊!背后評論領導,你還想不想混了?我什么都沒聽見啊,你問下一個問題吧!
越越:(撇撇嘴)有那么嚴重嘛?咱們只是一個小小的采訪而已,皇上哪會管這些芝麻綠豆大的事啊!
宋濂:小伙子,你可不知道,皇上的耳朵好使著呢。告訴你,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在家喝了點小酒,聊點兒有關文學創(chuàng)作的事,結果第二天見皇上時,皇上問我昨天喝酒沒有,和誰一起喝的,吃的都是啥菜。幸虧我老實,一一回答了皇上。皇上聽了很高興,說我說的都是實話,夸我很誠實……
越越:皇上怎么知道您說的是實話,他又不在場……
宋濂:(扭頭四處看了看)所以我說嘛,千萬別在背后亂說什么,皇上雖然深居宮中,可到處都有他安排的特務啊,錦衣衛(wèi)你聽說過沒,真是白色恐怖啊!(擦汗)
越越:啊?聽您這么一說,真的好可怕啊!
宋濂:(突然面露微笑)在當今陛下的英明領導下,我們國家風調(diào)雨順,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力蒸蒸日上,生活在這樣的朝代,我感覺是自己莫大的榮幸,我愛大明朝,我祝我們的陛下萬壽無疆……(呼……宋濂長出一口氣)
越越:(面帶驚訝)您怎么了,剛才為啥突然說出這樣一段話?
宋濂:(四處看看,壓低聲音)剛才我好像看見窗口處有個黑影晃動,所以趕快改口了!
越越:(害怕狀)啊?不會是有錦衣衛(wèi)偷聽吧?宋先生,我看咱們的采訪就到此結束吧……(起身胡亂收拾東西離開)
宋濂:(狼狽離開)再見,再見……
廣告鋪
就藩籌備令
不久后,各位藩王就要前往自己的封地,正式“就藩”了。為保障各位藩王及其封地的安全,現(xiàn)急需補充大量王府護衛(wèi),尤其是秦、晉、燕三王府。
若你身強力壯,愿追隨各位藩王報效朝廷,請前往各王府報名!待遇從優(yōu),福利豐厚,過時不候!
朱元璋
藩王們來鳳陽了
好消息!皇上為了讓藩王們體驗民生,熟悉民情,現(xiàn)派太子和各位藩王前來本地考察、軍訓。鳳陽是皇帝陛下出生并長大的地方,對皇子們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請各地及時做好準備,萬萬不可有閃失!
鳳陽府
外出令
凡是我朱元璋的子孫都要記住了,我們現(xiàn)在富貴了,但絕不能忘記當初的貧窮。所以,我現(xiàn)在規(guī)定:你們每次出門,絕不能全程騎馬乘車,其中三分之二的路程可乘車馬,三分之一的路程須步行;外出時要穿麻鞋,帶麻布行囊。若穿華衣錦服,招搖過市者,嚴懲不貸!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