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場無人:機器人的較量
- 白海軍等
- 13字
- 2019-01-03 12:32:05
第2章 地面戰場的機器人士兵
2.1 機器人戰爭演習
2007年秋季,美軍聯合部隊司令部舉行了一場持續35天的“2015戰爭”演習,參加演習的包括陸軍、海軍陸戰隊、空軍和海軍,共計1400名官兵,但主角是“阿爾法項目”旗下各類智能作戰機器人。演習以“2015年的巴格達”為背景,戰場中,機器人部隊大顯身手——在巴格達的天空中,包括微型無人機在內的戰斗無人機盤旋、偵察、攻擊;在激烈的巷戰中,“蝙蝠”和“吉科”墻壁偵察/攻擊機器人快速在建筑物的墻壁上攀爬,偵察它們路過的每一個房間,并將室內情況實時傳輸給后方控制/指揮部門,同時也傳輸給附近其他機器人。當發現室內有敵方作戰人員的時候,就由附近的作戰實兵攻擊消滅;當發現有其他敵方人員聚集或者趕來援助的時候,“魔爪”機器人會向其投擲手榴彈。
這場演習給美軍四個兵種的指揮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陸軍很快將智能作戰機器人寫進《美國陸軍作戰手冊》。戈登·約翰遜和阿爾法小組也成功通過這場演習再度贏得軍方的大筆研制經費,大大促進了作戰機器人在部隊中的配備。

機器人與部隊士兵在演習中
2010年2月,美國陸軍提出了地面戰斗車輛技術發展(Technology Development,TD)階段需求方案說明書,隨后,共有三個工業研究和制造團隊提出了技術研究方案,這三個團隊是:第一團隊由BAE系統公司(BAE Systems)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組成;第二團隊主要由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雷神公司(Raytheon)與MTU底特律柴油機公司(MTU Detroit Diesel)組成;第三個團隊主要由國際科學應用公司(SAIC)、波音公司(Boeing)、德國的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Krauss-Maffei Wegmann,KMW)與萊茵金屬防務公司(Rheinmetall Defence)組成。當年11月30日,美國陸軍又重新發布了一份說明書,要求每輛車成本在900萬美元與1050萬美元之間以及車輛使用維護費用為每英里200美元。美國陸軍計劃最初采購1874輛地面戰斗車輛,2019年開始裝備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