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中成藥速查
第一節 感冒
一、風寒感冒
柴連口服液
【藥物組成】麻黃、柴胡、廣藿香、肉桂、連翹、桔梗。
【劑型】本品為紅棕色的液體;氣清香,味甜而微苦。
【規格】每支裝10毫升。
【用法用量】飯后半小時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功用主治】解表宣肺,化濕和中。用于風寒感冒、風寒感冒夾濕證者,癥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咽干或兼脘悶、惡心等。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患者慎服;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運動員慎用。
感冒疏風丸
【藥物組成】麻黃絨、苦杏仁、桂枝、白芍、紫蘇葉、防風、桔梗、谷芽、甘草、大棗、生姜、獨活。
【劑型】本品為黑褐色大蜜丸;味甜、苦、略麻澀。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辛溫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風寒感冒,發熱咳嗽,頭痛怕冷,鼻流清涕,骨節酸痛,四肢疲倦。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者不適用;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有高血壓病、心臟病患者慎用;本品不能與甘遂、大戟、海藻或含有以上三種成分的中成藥同時服用。
感冒軟膠囊
【藥物組成】麻黃、桂枝、荊芥穗、黃芩、苦杏仁、羌活、川芎、防風、白芷、石菖蒲、葛根、薄荷、當歸、桔梗。
【劑型】本品為軟膠囊,內容物為深棕色黏稠狀液體;氣香,味苦、辛。
【規格】每粒裝0.42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功用主治】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酸痛、咽喉腫痛等癥狀。
【注意事項】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高血壓病、心臟病患者慎用。
解熱感冒片
【藥物組成】黃芩、板藍根、苦地丁、玄參、蒲公英、柴胡、葛根、防風、薄荷、荊芥穗、白芷等。
【劑型】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灰黃色;氣芳香,味苦、辛。
【規格】每片片心重0.25克(相當于總藥材0.69克),每瓶裝60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2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表。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發熱怕冷,咳嗽喑啞,咽喉干痛。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感冒清熱顆粒
【藥物組成】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或為棕褐色的顆粒,味微苦。
【規格】每袋裝12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功用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者不適用;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九味羌活丸
【藥物組成】羌活、防風、蒼術、川芎、白芷、黃芩、甘草、地黃、細辛。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辛、微苦。
【規格】每袋裝9克。
【用法用量】姜蔥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用主治】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重而痛、肢體酸痛。
【注意事項】腎臟病患者、孕婦、新生兒禁用。
通宣理肺丸
【藥物組成】紫蘇葉、前胡、桔梗、麻黃、陳皮、茯苓、枳殼、黃芩、苦杏仁、甘草、半夏。
【劑型】本品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略苦。
【規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克,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功用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癥見發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本藥不適用于風熱感冒或痰熱咳嗽、陰虛干咳者;高血壓病、心臟病患者及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慎用。
二、風熱感冒
雙黃連口服液
【藥物組成】金銀花、黃芩、連翹。
【劑型】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規格】每支裝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支,一日3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桑菊感冒片
【藥物組成】桑葉、菊花、連翹、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蘆根。
【劑型】本品為淡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氣微香,味微苦。
【規格】每片重0.6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功用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羚羊感冒片
【藥物組成】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金銀花、荊芥、連翹、淡竹葉、桔梗、薄荷油、甘草。
【劑型】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黃棕色;氣香,味甜。
【規格】每片重0.32克或0.3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傷風咳嗽,頭暈發熱,咽喉腫痛。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清熱感冒顆粒
【藥物組成】紫蘇葉、一枝黃花、馬鞭草、土荊芥、爵床、枇杷葉、甘草。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顆粒;味甘,微苦。
【規格】每袋重15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5克,一日2~3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咳嗽。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柴銀口服液
【藥物組成】柴胡、金銀花、黃芩、葛根、荊芥、青蒿、連翹等。
【劑型】本品為紅棕色的澄清液體;氣香、味甜、微苦。
【規格】每瓶裝2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瓶,一日3次,連服3天。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風熱證,癥狀表現包括發燒惡風、頭痛、咽痛、汗出、鼻塞流涕、咳嗽、舌邊尖紅、苔薄黃等。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宜溫服。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咽喉腫痛、全身酸痛等癥。
感冒清片
【藥物組成】南板藍根、大青葉、金盞銀盤、崗梅、山芝麻、穿心蓮葉。
【劑型】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灰綠色或灰褐色;味苦。
【規格】每片重0.2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器及高空作業等。
銀翹解毒丸
【藥物組成】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荊芥、淡竹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規格】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用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功用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本藥不適用于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之風寒感冒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及孕婦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復方感冒靈片
【藥物組成】五指柑、三叉苦、崗梅、南板藍根、野菊花、金銀花、對乙酰氨基酚、馬來酸氯苯那敏、咖啡因。
【劑型】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至棕黑色;味苦。
【規格】每片重0.32克(含原藥材6.25克,含對乙酰氨基酚42毫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2日為一個療程。
【功用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及溫病之發熱,微惡風寒,頭身痛,口干而渴,鼻塞涕濁,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黃黏稠。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不宜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等;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本藥;本藥不適用于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之風寒感冒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高血壓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桑菊銀翹散
【藥物組成】桑葉、菊花、金銀花、連翹、川貝母、蘆根、蟬蛻、滑石、綠豆、薄荷、淡竹葉、荊芥、牛蒡子、苦杏仁、甘草、桔梗、僵蠶、淡豆豉。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的粉末;味苦、甜、微澀。
【規格】每袋裝10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克,一日2~3次。
【功用主治】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本藥不適用于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之風寒感冒者;孕婦、兒童、年老體弱者及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桑姜感冒片
【藥物組成】桑葉、紫蘇葉、連翹、苦杏仁、菊花、干姜。
【劑型】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褐色;味微苦。
【規格】糖衣片片心重0.25克;薄膜衣片每片重0.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糖衣片)或1~2片(薄膜衣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散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熱、痰濁阻肺所致的感冒,癥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白。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及兒童、孕婦、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三、暑(濕)熱感冒
六合定中丸
【藥物組成】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檀香、厚樸、枳殼、陳皮、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山楂、六神曲、麥芽、稻芽。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微酸、苦。
【規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功用主治】祛暑化濕,健脾和中。用于治療中暑,霍亂轉筋,泄瀉,痢疾,傷食,心胃痛。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連續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四正丸
【藥物組成】廣藿香、香薷、紫蘇葉、白芷、檀香、木瓜、法半夏、厚樸、大腹皮、陳皮、白術、桔梗、茯苓、檳榔、枳殼、山楂、六神曲、麥芽、白扁豆、甘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甜、微苦。
【規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姜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2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祛暑解表,化濕止瀉。用于內傷濕滯,外感風寒,頭暈身重,惡寒發熱,惡心嘔吐,飲食無味,腹脹泄瀉。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連續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清熱銀花糖漿
【藥物組成】金銀花、菊花、白茅根、通草、大棗、甘草、綠茶葉。
【劑型】本品為棕色的黏稠液體;味甜、微苦。
【規格】每支裝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通利小便。用于溫邪頭痛,目赤口渴;濕熱郁滯,小便不利等。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藿香正氣水
【藥物組成】廣藿香、蒼術、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蘇葉等。
【劑型】本品為深棕色的澄清液體(久儲略有混濁);味辛、苦。
【規格】每支裝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時搖勻。
【功能主治】散寒化濕,和中祛暑。常用來治療脘腹脹痛、嘔吐腹瀉以及胃腸型感冒。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藥后不得駕駛機、車、船,不得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
暑熱感冒顆粒
【藥物組成】連翹、竹葉、北沙參、竹茹、荷葉、生石膏、知母、佩蘭、絲瓜絡、香薷、菊花。
【劑型】本品為淺棕色至深棕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規格】每袋裝10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祛暑解表,清熱生津。用于暑熱感冒,癥見發熱重、惡寒輕、汗出熱不退、心煩口渴、溲赤、苔黃、脈數等。
【注意事項】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
暑濕感冒顆粒
【藥物組成】藿香、佩蘭、香薷、紫蘇葉、防風、白芷、苦杏仁、半夏、茯苓、陳皮、大腹皮。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規格】每袋重8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小兒酌減。
【功用主治】清暑祛濕,芳香化濁。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胸悶嘔吐,腹瀉便溏,發熱不暢。
【注意事項】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
銀黃注射液
【藥物組成】金銀花提取物、黃芩苷。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至棕紅色的澄明液體。
【規格】每支2毫升。
【用法用量】肌內注射,一次2~4毫升,一日1~2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犯肺而致發熱、咳嗽、咽痛等癥;也適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四、其他
防風通圣丸
【藥物組成】防風、荊芥、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
【劑型】本品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咸、微苦。
【規格】每20丸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疬初起,風疹濕瘡。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服藥期間忌食油膩、魚、蝦、海鮮類食物;本品不宜久服;因服用或注射某種藥物后出現蕁麻疹等相似的皮膚癥狀者屬于藥物過敏,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少陽感冒顆粒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生曬參、甘草、半夏、干姜、大棗、青蒿。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顆粒;氣芳香,味甘、微苦。
【規格】每袋重8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小兒酌減。
【功用主治】扶正解表,清熱和中。用于寒熱往來,口苦咽干,頭暈目眩,不思飲食,心煩惡心。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小柴胡顆粒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半夏、黨參、生姜、甘草、大棗。
【劑型】本品為黃棕色至棕褐色的顆粒;味甜。
【規格】每袋裝10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功用主治】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缺乏、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