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薜荔傳奇

薜荔也是桑科榕屬的一種,你也許要問,怎么又是榕屬的種,榕屬到底有多大,有多少種?告訴你吧,這榕屬還真大,為桑科中最大的屬,有約1000種之多,我國有100多種,但多生長在廣東、云南南部、海南、福建等省,它要求熱帶氣候,在北方不能露天過冬,因此北方人多不熟悉。

薜荔在南方為野生,相當多。“千村薜荔人遺失”說明薜荔不僅野生,如果某個居民點人都走空了,時間長了,則薜荔發展得快,而且是一種藤本,喜歡爬在墻上繁生,常常在幼時利用其不定根攀援于墻上或樹上。它的葉子有2種:有的枝子不長花序托的,生出葉子又薄又小,長不過2厘米,卵形;另一種枝子上生花序托的,生長出的葉子較大而厚,近革質,卵狀橢圓形,長可達10厘米,先端鈍圓,全緣。花序托單生葉腋,有點像無花果,梨形或倒卵形,長達5厘米,也像無花果一樣。雄花和癭花生一個花序托中,雌花生另一花序托中。昆蟲傳粉似無花果。

薜荔分布于華東、湖南、華南和西南區,多生于丘陵地帶。

別看薜荔是野生的,似微不足道,然而它的花序托中的瘦果可制作成涼粉食用。筆者回憶童年在家鄉湖南時,老伯母曾采薜荔子(即花序托中的瘦果)制作涼粉,夏日食之,非常清涼可口,望著那像魚凍一樣半透明的涼粉,真流口水,幾十年前的事,至今記憶猶新;20世紀80年代末,筆者帶大學本科生在河南雞公山野外植物實習,曾在信陽市街上見到一個賣薜荔涼粉的個體戶。勾起了童年的回憶,竟一次買了兩碗吃了,好不痛快。

我國臺灣也有薜荔,據《中國植物志》,臺灣的薜荔為一變種,特征與大陸的大同小異,而以其瘦果做涼粉的特性卻是完全相同的。還有個故事呢,據《臺灣通史》,早年有一個做生意的人夏日回鄉時,在一條水道上看見有肉凍似的東西,正好他渴了,就捧了些水吃了,頓感暑氣全消。細看溪水邊樹上有一種“果子”裂開撒子于水面,水面的肉凍正是這些子帶來的,于是帶了些子回去做成了涼粉,讓他的女兒名愛玉拿到市場去賣,結果,轟動市場,生意興隆。人們因“愛玉”第一次賣這涼粉消暑又冰涼,就稱之為“愛玉冰”,從此名聞全臺灣。

薜荔

周遐壽的書《魯迅的故家》中有一節談到了百草園的植物,其中有木蓮藤,關于此寫道:“木蓮藤纏繞上樹,長得很高,結的蓮房似的果實,可以用井水揉搓,做成涼粉一類的東西,叫做木蓮豆腐。不過容易壞肚,所以不大有人敢吃。”

文中木蓮藤實際上就是薜荔,所說搓涼粉用的果實,實際應是用薜荔的花序托中的小果實搓成。對于容易壞肚,主要是用的生水,如不慎水中會有病菌造成腹瀉,而薜荔子本身無毒,不能怪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口市| 洛宁县| 新乡县| 习水县| 霍州市| 瑞金市| 安阳市| 平罗县| 阿克陶县| 河南省| 汕头市| 确山县| 射洪县| 揭阳市| 永川市| 芦溪县| 郎溪县| 五大连池市| 淅川县| 辽阳市| 阳曲县| 伊川县| 通渭县| 罗山县| 天津市| 临武县| 永济市| 彭州市| 连云港市| 虹口区| 武功县| 常熟市| 诸城市| 宜川县| 宁阳县| 潼关县| 九寨沟县| 正蓝旗| 青冈县| 比如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