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柏科不同于杉科

柏科與杉科最大的不同處是:柏科球果中的種鱗是交叉對生的,其葉也是交叉對生或者輪生的;杉科的葉和種鱗非對生,而是螺旋狀生的,只有水杉例外是對生的,因其葉條形,非鱗形或刺形,放在杉科較合適。

柏科的葉小,皆鱗形或刺形,為一特色。又其雌球花中,苞鱗與珠鱗是完全合生的,不像杉科大部分種,二者上部是分開的。

側柏、圓柏、柏木、扁柏

柏科常見的種為側柏和圓柏,二者分別屬于側柏屬和圓柏扁,不同的是:側柏球果的種鱗木質,熟時張開,種子有翅,葉片小,鱗形,手摸時不扎手。而圓柏的葉有兩種:一為刺葉,另一為鱗葉。刺葉尖刺狀,扎手,生于幼樹上和老年樹上的全是鱗葉,壯年小樹則既有刺葉也有鱗葉。細心觀察會發現,1年生小枝上1回分枝的葉全為鱗葉,且3個輪生;刺葉交互輪生,較疏松。

圓柏一般是雌雄異株的,偶有同株。其球果近圓球形,小,徑不足1厘米,需2年方成熟,外有白粉,有時白粉脫落,種子扁形,無翅。

側柏是我國所有柏樹(含多個不同的屬種)中最有古文化意義的樹木,今陜西黃陵縣橋山黃帝廟中,有大側柏1株,樹高近20米,胸徑3米以上,此柏被稱為“軒轅柏”。傳為黃帝手植,如果確切,則樹齡已有5000多歲。傳說當年黃帝打敗蚩尤后,定居橋山,曾遇到山洪暴發,水土流失,他教民植樹防洪,并帶頭栽下了這株側柏,流傳至今。到橋山拜謁黃陵的人都要在此樹下觀瞻凝思,油然起敬!

黃陵古柏

側柏還有古木,如河南省登封市嵩陽縣書院,有2株古側柏,稱為“大將軍”、“二將軍”。大將軍高10多米,胸徑2.2米,樹干斜臥于一墻上;二將軍比大將軍高大,高達20米,胸徑達4米,號稱中州最大的柏樹,年歲2000歲以上。

北京中山公園有許多古側柏,但都不如北京“古柏王”大。北京“古柏王”生長在北京密云縣外約幾十公里的新城子鄉新城子村北西山坡上,樹高18米,胸徑2.5米,樹干有18個大杈,因此人稱“九摟十八杈”。所謂“九摟”有個傳說,古代有個盲人要量此柏多粗,用探路的拐杖量,共量出九棍多,他以后逢人即說,這古柏粗九摟多,共十八杈,因此從那時起留下“九樓十八杈”之名,至今,有人估算此柏至晚應為唐代所植,少說也近2000年了。

側柏

圓柏也有古木,如安徽宿縣閔祠內,有古圓柏一株,傳說為孔子的弟子閔子騫手植,人稱“閔柏”。傳說孔子教弟子修養好的德行,如松柏常青。閔子騫深領教誨,在其故地植閔柏一株,至今已2000多年了,仍生長良好。

柏科中還有巨樹名木,不屬于側柏屬和圓柏屬的,其中如西藏的巨柏,屬于柏木屬,名為“巨柏”。最大的一株生長在林芝縣一個保護區內,樹高大雄偉,高達50米,胸徑6米,樹齡為2500多年!堪稱“巨木”、“樹中巨人”、“老壽星”……到該處旅游的人,都要駐足觀看,藏民稱為“神樹”。

圓柏

我國臺灣有巨大柏樹林木,如阿里山的紅檜,屬于扁柏屬,其中最大株已有3000多歲!被稱“神木”,曾有一年遭雷擊死亡,仍存枯木。

在我國臺灣新竹林區,還有2株古紅檜,皆有2000年以上。一株高47米,另一株高34米,胸徑均超過了5米,實不可多得。

注意柏木屬與扁柏屬的不同處:柏木屬一般生鱗葉的小枝不排成平面形,球果第2年方成熟;而扁柏屬生鱗葉的小枝排列成平面形,球果當年成熟。

注意將柏木屬、扁柏屬再與側柏屬、圓柏屬做比較找出不同點:首先圓柏屬的球果肉質,與其他三屬不同。側柏球果的種鱗不為盾形,而與柏木屬、扁柏屬分開,后二者的種鱗盾形(即每個種鱗頂部像個蓋子,蓋子下面中央有一柄,生于球果中軸上)。

屬于此四屬的樹木,雖常統稱柏樹,但了解了其不同點就不難鑒別了。注意在實際野外觀察時,聯系這些特點去深入認識,就能做到“輕輕松松”了!

思考

當你在某個公園或在風景名勝點漫步時,看見松樹、柏樹、水杉(在南方有杉木等),你能正確分辨出它們嗎?除了知道名字以外,還應聯系它們所屬的科,了解區分三個科的關鍵特征,能做到此點,才算輕輕松松認植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酒泉市| 霍州市| 陵川县| 馆陶县| 许昌市| 渭源县| 河南省| 柳河县| 高平市| 渭南市| 镇沅| 海伦市| 海兴县| 馆陶县| 松滋市| 大足县| 增城市| 鄂托克前旗| 嘉义市| 佛冈县| 兰坪| 赤壁市| 仲巴县| 崇礼县| 竹山县| 南雄市| 清新县| 五峰| 黑山县| 台山市| 泰州市| 林周县| 洪泽县| 绥棱县| 新竹市| 云和县| 河间市| 和硕县| 英德市| 甘德县|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