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高分作文寫作方法解析:15年高考作文200題精選精練
- 呂麗
- 8336字
- 2019-01-03 14:39:09
第一節 高分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不管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首先要整體把握。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寫作的依據,包孕著文章的主旨,寫作者必須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靈魂。在分析時,考生要先在材料中抓住關鍵詞語,分析歸納出一個鮮明的結論。若關鍵詞語不明顯,還可以通過因果、辨證關系來推主旨,最后要聯系現實。審題時還要把握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是褒是貶。高分作文常用的審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題眼審視法
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關鍵詞語往往是“題眼”,它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會在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對話句、結語句)中有所表現,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
【例1】2015高考新課標Ⅱ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巨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第一則材料的關鍵詞是“創新”。如果選擇第一位,可以抓住矢志創新的角度切入。第二則材料的關鍵詞是“敬業”。如果選擇第二位,可以從愛崗敬業、普通人平凡崗位上也能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的角度切入。第三則材料的關鍵詞是“跋山涉水”。如果選擇攝影師,可以從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用美的作品感染更多人的角度切入。作文旨在考查學生的價值觀,不論什么職業,只要對社會作出貢獻,就值得贊揚。
【例2】2013高考新課標Ⅰ
一位商人發現并買下了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并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痹鯓忧懈钸@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風險太大。
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p>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材料中的關鍵句是“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兩個重要人物是老切割師和徒弟。從老切割師的角度分析,是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并指導徒弟去切割價值連城的鉆石;從徒弟的角度分析,他在老切割師的指導下,敢于做事,不去想價值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主要的立意:①經驗與勇氣是成功的保證;②有勇氣才能成功;③有勇有謀才能創造美。
【例3】2010高考海南、寧夏、陜西、黑龍江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種熱帶觀賞魚,在小魚缸里不管養多長時間,也只能長到三寸來長。然而,將這種魚放到大水池中,兩個月就可以長到一尺長。
狼是一種有極強好奇心的動物,它們對周圍的環境總是充滿興趣,不斷體驗,從而躲避危險,發現食物,頑強地生存下來。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隨機挑選出一些學生作為“最有前途者”,然后將名單交給班主任。由于老師對這些學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個月后,他們的成績明顯提高。
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結語句中有關鍵句“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第二則材料中有一個能涵蓋三則材料中心的關鍵詞“環境”。第一、二則材料含意非常簡單,通過動物在環境改變時如何生長、生存,揭示環境對它們的影響。第三則材料看似是“信心與成功”的關系,但稍加分析便不難得知正是老師給這些學生提供了另類的“環境”,才使他們具有了成功的信心。因此三則材料都揭示了人的成功和環境的關系。因此,既可以從“成功與環境的關系”、“環境改變人”的角度闡釋“人的成功與環境的關系”,又可以從“面對環境,人應該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人與環境如何和諧相處”等方面入手。
【例4】2009高考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送給媽媽一雙襪子,媽媽說:“我這個年紀怎么能穿紅襪子呢?”大家都說是紅色,而道爾頓看到的卻是藍色,他感到自己色覺有問題。他研究了兩年,1794年發表論文《視覺之異常》,將這種疾病稱為色盲癥,填補了醫學理論上的一項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吹嚼鏀偳俺E胖L隊,已經破產的他感到這是一個創業的機會。他買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個時,實驗了一年,1958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這一新產品的開發帶動了一個新產業。
法國年輕的家務雜工喬利,不小心將燈油滴在熨燙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來賠償。后來他發現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僅沒臟反而把陳年污漬也清除了。這個發現,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劑,改革了傳統的洗衣技術。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材料的關鍵詞是“感到”、“發明”、“發現”,說明善于發現問題并且能夠堅持才能成功;也可立意為:危機之中有轉機。
【例5】有個教授做過一個實驗,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學生進入一個寬敞的大禮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復幾次后,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人似乎特別鐘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
【審題指導】本材料的關鍵詞是“愛坐前排”、“成功”,抓住這兩個詞語的邏輯關系組織成句,就會有如下立意:積極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為人先)的精神;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
【例6】很多人千里迢迢尋找隱居的武大師,期望能從武大師那里學到絕招。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兩桶水都沒有挑滿。按照人們的想象,他應該挑得滿滿的。有人不解,問大師,大師回答說:“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適中。”
【審題指導】“適中”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大師的回答,其實就道出了這段文字的核心內容: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適中。“適中”就是“過猶不及”,就是不能超過“度”。
【例7】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并不是這么認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德得出的結論。天經地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并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只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托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終于得以澄清。
【審題指導】這則材料體現主旨的詞語“好奇”——材料兩次用到這個詞語,“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抓住關鍵詞語很容易就明白了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發明和創新的原動力。
【例8】野兔是一種十分狡猾的動物,缺乏經驗的獵手很難捕獲到它們。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為野兔從來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當它從窩中出來覓食時,它總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逃之夭夭。但走過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時也會按照原路。獵人就是根據野兔的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然后設一個機關,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獲獵物了。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了。
【審題指導】關鍵句是“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走熟悉的路也會摔倒,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不斷變化的世界?!皠e摔在熟悉的路上”告訴我們,要敢于走新路、敢于創新。
【例9】最近,“金庸茶館”網站上出現的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位筆名為“步非煙”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俠作品的頒獎活動中放言“要革金庸們的命”,寫出新時代的武俠小說。
盡管這位獲獎的女作家后來作了解釋,稱“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這句話還是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批評步非煙“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認為她勇氣可嘉,狂妄得可愛。
【審題指導】從肯定步非煙的角度立意:關鍵詞是“超越”。贊揚她有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敢于超越前人等。
從否定角度立意:批判她不夠腳踏實地、過于狂妄等。
【例10】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種鳥叫荊棘鳥,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需要用最沉痛的巨創來換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歌唱,是世間最凄美的絕唱。這不僅僅是一種生的態度,更是一種感天動地的愛的方式。
【審題指導】關鍵句是“最美好的東西需要用最沉痛的巨創來換取”。主旨是贊美荊棘鳥以頑強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可立意為:超脫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麗;以生命作為代價,開出美麗的生命之花,這是對生命的真愛。
二、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分析因果的過程,就是把握材料中心的過程。因此,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2014新課標卷Ⅱ
不少人因為喜歡動物而給它們喂食,某自然保護區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意喂食者,將依法懲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為什么“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原因是喂食會使野生動物產生依賴,進而慢慢喪失覓食能力。正如人類如果失去自立的能力,就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可以寫“不要將愛變成傷害”,要把善意、喜愛放到適當的位置上,人與動物、自然之間固然需要愛心和幫助,但不意味著需要過多的幫助,有時不恰當的幫助反而會阻礙其生存和發展等。
【例2】2010高考遼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歲的托尼把手伸進瓶子,滿滿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時,瓶口太小,拿不出來。他一顆糖都不想放棄,手又抽不出來,“哇”地一聲哭了。
農場主規定每個雇工除了工錢之外,還可以自選一筐水果帶走。20歲的托尼看中一個裝得最滿的大筐,費了半天勁也沒搬動。他喘了喘氣,重選了一小筐,高高興興地走出了果園。
老板宣布,誰能追回一筆30萬英鎊的貨款,就把其中的10萬獎給他。員工紛紛出馬,卻都無功而返。58歲的托尼也申請試試,兩天后就將追回的20萬貨款交給了老板。原來他告訴對方只需交21萬就算結清,對方終于還款,他也得到了1萬英鎊的獎金。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分析為什么別人無功而返,而托尼卻能討債成功?為什么他能高高興興走出果園?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會遇到選擇,每一次看似不經意的小選擇,累計起來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本材料凸現的主題就是“舍得”,即有“舍”才會有“得”,不“舍”則不會有“得”,要學會放棄。
【例3】2008年高考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有很多綠海龜孵化小龜的沙穴。一天黃昏,一只幼龜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一只老鷹直沖下來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發現了它,連忙跑過去趕走老鷹,護著小龜爬進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原來,先出來的那幼龜是個“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縮回去,現在它安全到達大海,錯誤的信息使幼龜們爭先恐后地爬到毫無遮擋的海灘。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時機的老鷹又飛回來了,其它老鷹也跟過來了。
【審題指導】仔細分析海龜家族遭受滅頂之災的結果,是什么原因?
主要是由于人的“幫助”。寓言告訴我們:人的動機和結果有時可能不一致。有時好心去幫助別人,結果卻適得其反。要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例4】試看這則材料《盲子過涸溪》: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認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只要)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
【審題指導】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不要閉目塞聽”等主旨。
【例5】古代有一個漁翁,一天,在井里網撈了兩條大鯉魚;第二天,在井里撈到了三條鯽魚;第三天,僅僅撈到了幾只米蝦;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沒撈到,這是為什么呢?
【審題指導】主要原因是在井里撈魚。井里空間不寬,水域狹窄,藏魚不多。井里撈魚由兩條大鯉魚、三條鯽魚到幾只米蝦,最后一無所獲。這則材料告訴我們:到廣闊的空間去撒網,才能有豐碩的收獲。
【例6】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兵F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兵F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審題指導】分析人們討厭梟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梟搬到東邊村里人照樣討厭?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闪⒁鉃椋号c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治標不如治本;找到不足,完善自我等。
【例7】2010高考全國Ⅰ
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據王鐸作品改動)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漫畫是一種諷刺性、批評性或幽默性的圖畫,關鍵是要參透其寓意。為什么三只貓在吃魚,而僅有一只貓在捉老鼠?什么原因造成的?
漫畫中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語言文字,這往往是漫畫的主旨所在。“都什么年代了”,告訴我們環境變了,“有魚吃還捉老鼠!”貓忘記了捉老鼠是自己的職責?,F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些懶貓,主人把它們喂得飽飽的,而它們卻尸位素餐,不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生活富裕的情況下忘記了自己的使命,那些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不就是那三只貓的化身嗎?貪圖享受者、沉淪誘惑者必將被人唾棄,被社會拋棄。
通過分析,可以把中心確定為不要因為外界條件的變化而忘記自己的職責。不管誘惑多大,也不能迷失自我,要堅持干好本職工作。時代在變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優良的傳統不能丟,不能忘了本真。貓天生要捉老鼠,貓的立身之本也在于捉鼠,而非吃魚。
三、辨證關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而且從不同角度出發會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間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如學與問、堅持與變通)、主次關系(如奉獻與索取)、取舍關系(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系(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構思作文。
【例1】2015高考上海卷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審題指導】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生活、經濟市場化向縱深發展,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正在迷失“自我”,這里可能失去的是心中的信念、理性、頑強等“堅硬”的東西,也可能失去的是心中的情感、寬容、愛心等“柔軟”的東西,在這樣的年代我們找回支撐人類實現今日輝煌成就的兩個精神內核尤為重要。
【例2】2010高考北京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審題指導】“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是一個關系型命題作文,要揭示二者的相互依存關系?!把鐾强铡焙汀澳_踏實地”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胸懷遠大,才能找到人生中為之奮斗的事業;而只有在腳踏實地中,我們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理想。材料要求考生對理想和實干進行深入思考。一位哲人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例3】螢火蟲是肉食小甲蟲,它的食物是蝸牛。蝸牛一旦有什么危險,就把頭縮進硬殼里,很多天敵拿它無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螢火蟲如何對付它呢?螢火蟲的頭頂有一對顎,那東西細得像頭發,很尖利。螢火蟲捉蝸牛時,先用顎在蝸牛身上輕輕敲打,而蝸牛根本不把螢火蟲放在眼里,甚至覺得被敲打幾下如同按摩一樣很舒服。螢火蟲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種毒液。蝸牛在毫無警覺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覺。當蝸牛被毒倒后,螢火蟲再注射另一種液體,使蝸牛的肉變成流質,然后用管狀的嘴喝掉。
【審題指導】從蝸牛角度:禍患常積于忽微;麻痹大意必釀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擊的對手,越是不可掉以輕心。從螢火蟲角度:某些短處,有時恰是成功的利器。
【例4】《斷章》(卞之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審題指導】詩中強調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可立意為:世界有了我們而更美麗;相互欣賞;相映成趣的美麗(共同的風景)等。
【例5】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只要耕耘,一定有收獲;
(2)沒有收益、方向錯誤的苦勞,只是徒勞無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
(2)好工作有許多人競相應征,學而專精的人才會得到。
材料三:(1)美夢不要想,因為不可能成真;
(2)美夢要去追尋,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收獲。
以上三組材料,每一組都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請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審題指導】每組材料都是兩個相對立的觀點。任何事物我們都要從正反兩個方向去思考,全面辯證地去看問題,這樣才能獲得比較清醒的認識。
在生活中,許多人只會用單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熱情高漲,轟轟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氣勢,遇事則盲目樂觀;要么心灰意冷,消極頹廢,悲觀絕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兩種極端的思考方法都將給人生帶來危害。人們常常習慣于慣性思維,其實換個角度思維,世界就變了,生活就不一樣了。
【例6】動物園里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著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庇幸恢磺嗤苈牭貌荒蜔┝?,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說:“正因為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說:“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審題指導】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為二、客觀全面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等;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從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煉出話題“勇于質疑”、“敢于挑戰”等;從其他動物的角度可以立意為:“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等。
【例7】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于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于林中。十幾年后,鹿群由四百只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又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審題指導】鹿和狼的關系,鹿和周圍環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于是體態愚笨;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于又恢復了生機。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由此可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除了上述幾種方法外,還有中心立意法、聯系實際法等多種多樣的手法,上面的幾種方法在審題立意時,也不應孤立運用,而應相互聯系、綜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