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原來這么有趣Ⅱ:讓你豁然開朗的18堂經濟學公開課
- 鐘偉偉
- 1659字
- 2019-01-03 04:39:42
第二堂課 馬歇爾、羅賓遜、丁伯根討論“壟斷”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瓊·羅賓遜/簡·丁伯根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英國新古典學派經濟學家。其主要著作為《經濟學原理》。他在書中對供給需求、邊際效益與生產成本的重新整理奠定了其在經濟學界的地位。
瓊·羅賓遜(1903—1983),英國著名女經濟學家,新劍橋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迄今唯一一位世界級的女經濟學家。
簡·丁伯根(1903—1994),荷蘭經濟學家。計量經濟學創始人之一。1969年與拉格納·弗里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經濟學公開課今日活動,自由參與,人數上限30人。地點:西樓副會議室。時間:7:30—9:30。”
自從上一次意外地邂逅了幾位經濟學泰斗之后,張山就一直期待著這個神秘社團的再次活動。每天早、中、晚往返于生活區和教學區之間,他都會仔細地察看上次發現活動通知的那面破敗磚墻。功夫不負有心人,周四下午第四節課下課后,他在去食堂的途中發現了上面的那條通知。
“今天可得早點兒去。”張山坐在食堂的圓桌旁,邊向嘴里塞水煎包邊暗下決心。
買方壟斷與賣方壟斷
18:30,張山到達西樓副會議室的時候,無奈地發現,會議桌一周的位子都已經被占上了——盡管大部分椅子上坐的并不是人,而是不同學科的教科書、筆記本、挎包一類的物什。
懊悔了一會兒,張山雙手叉腰,眼睛在會議室前后掃來掃去。“既然好位子沒有了,后面的正位又離辯論區太遠,不如干脆就坐在側面靠前的位子上吧。”想到這里,張山走到側面最靠前門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19:30,零星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三個個性鮮明的面孔出現在會議室的前門。
“請問,這里是經濟學公開課的活動地點嗎?”走在最前面的老者彎腰向張山打聽道,“我是阿爾弗雷德·馬歇爾,這二位分別是劍橋的瓊·羅賓遜和荷蘭經濟學院的簡·丁伯根教授。”
“……!”盡管對來參加這個神秘活動的人物有所預期,但張山還是不由得心跳加速,“這個頭發亂蓬蓬、兩撇白胡子向兩側支出好遠的瘦削老者就是寫出了傳世之作《經濟學原理》的馬歇爾!”
“哦,對對對!您幾位是第一次來嗎?”張山難得和經濟學宗師以接近零距離的親密程度進行接觸,話不由自主地多了起來。
“對,我們幾個都是第一次來。但我覺得組織方似乎不清楚這一點。”站在馬歇爾后面的美女教授瓊·羅賓遜說,“一名年輕的辦事員只是匆匆說了一句‘還是在老地方,西樓會議室’就離開了。說實話,能準時趕到這里還真是靠上帝保佑。”
瓊大美女偏了偏頭,苦笑了一下。同時無語的還有張山。從主樓到西樓雖不遠,不過東西兩樓都是年代久遠的教學樓,人們在這兩座教學樓的前后是找不到標識牌的。可以想象,這幾個老外在峰回路轉的樹木掩映之下找到目的地是多么不易。而且要知道,這個季節,北方的晚7點,天色已經接近全黑了啊!
“好了,時間到了,”馬歇爾禮貌地向學生們點頭微笑了一下。
“我們開始吧!”馬歇爾面色鎮定地瞧了瞧丁伯根和羅賓遜,用目光詢問他二人的意見。
“好,開始。”丁伯根和羅賓遜面色平靜地點了點頭。
“根據活動安排,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壟斷。”坐在最里側的瓊·羅賓遜說道。
“壟斷,即英文的monopoly。從字源上看,它指的是市場上只有單一(mono)的賣家(poly)。現在一般認為,這個詞語表示的意思是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聽到這里,張山略有一愣。他很清楚,關于壟斷的定義,瓊是按照中國《反壟斷法》的形式給出的。看來,這個出生在20世紀初的英國學者,對當代中國的文辭說法下了一番工夫呢。
“羅賓遜老師,”坐在張山正對面位置的一男生舉手提問道,“您剛剛的說法似乎有些矛盾。”男生咽了口口水,向瓊點了點頭,為自己的直白表示歉意,“如果壟斷行為僅僅是對競爭的限制,那么它應該也包括發自買者的壟斷行為,而不僅僅是來自賣者的吧?”
在學校里,大家已經習慣了將學識比自己深厚的前輩稱呼為“老師”,無論對方是否真的有過任教的經歷。不過,對于瓊·羅賓遜而言,這個稱呼是再切合不過了。因為,除了陪伴同為經濟學家的丈夫奧古斯丁·羅賓遜在印度度過了短暫的幾年時光之外,瓊一直在劍橋教書,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教師了。
“嗯!”瓊的眼睛放射出神采,微笑著轉向該男生,“你說得對。剛剛我只是臨時想起了賣方壟斷的字源構成,就提了一下。不過把它和隨后的定義簡單銜接在一起,確實不嚴謹。除了賣方壟斷之外,確實存在與之對應的買方壟斷,即monopsony。”
當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瓊是在表達上有失嚴謹,但張山明白,買方壟斷只在理論上存在,在實際中這種情況很難出現。這是因為,生產商是不可能長期接受買方壟斷情況的存在的。他們生產的源動力是賺錢,而非如買者一般去兌現產品的使用價值。在后一種情況下,壟斷行為雖然會產生高價格,但是產品依然能夠得到配給,買者的主要矛盾還是得到了化解。但在前一種情況下,因買方壟斷而被拉低的價格,是生產商所難以接受的。生產商在某一個市場上遭遇了買方壟斷,他們會轉向另一種制造流程相似的產品。
孫繼國老師評注
買方壟斷是指只有一個買者而賣者很多的市場類型。在此情況下,買者就具有了壟斷性。
賣方壟斷是指當某種要素市場只有一家賣主時出現的該賣家壟斷市場的情況。
從壟斷到反壟斷
“老師,我還是沒有搞清,壟斷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狀態?它到底是一個名詞,還是一個動詞呢?”剛剛提問的男生左側的長發女生小心翼翼地問道。
瓊搖了搖頭,臉上的笑意沒有減去一分:“壟斷這個詞,既有名詞形式,也有動詞形式。當我們要表達某個市場正處于被單一市場勢力排他性控制的狀態時,它就是名詞;相對的,如果我們要描述這種排他的行為,就會用到它的動詞形式。比如,在最近10年中,歐盟已經對微軟施加了16億歐元的罰款,而這都是因為微軟做出的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而貴國始于1994年的電信拆分則是針對壟斷狀態的反制措施。”
瓊老師提及的兩個案例,張山都十分熟悉。不用提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立的中國聯通和2001年成立的電信企業南北分拆這種國家規模的反壟斷活動,微軟這些年在歐洲的小打小鬧(歐盟監管機構發現,微軟在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期間沒有很好地執行其在2009年簽署的關于讓Windows用戶選擇使用其他競爭對手的網絡瀏覽器的協議等)都已經遭遇了巨額罰款。
“也就是說,無論壟斷狀態,還是壟斷行為,都會受到政府的打擊了?”女生追問道。
“也不完全是這樣。”為了顯示自己已經準備好就壟斷問題慷慨陳詞,丁伯根接下了女生的問題,“應該說,時至今日,各國對反壟斷的態度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而言,政府代表的是民意。當民意和國家長遠預期需要它做出某種行動的時候,即便它沒有被列在現行法律制度中,也終將難逃一劫。相反,如果一家企業雖然在市場份額上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并沒有礙于國計民生,那么政府一般還是會允許其存在。事實上,谷歌之所以在歐洲遭遇反壟斷調查,并不是因為它在該區域擁有90%的市場份額,而是因為它受到了來自于微軟等企業提出的關于其濫用對YouTube的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的指控。當然,這家公司可能面臨的罰款被它的市場規模放大了。”
其罰款是年營收的10%,50億美元。這是張山百度出來的谷歌可能面臨的罰款。
壟斷與反壟斷
壟斷行業根深蒂固,反壟斷勢在必行,毫不含糊。
“……也就是說,壟斷行為必然會遭遇處罰,但壟斷狀態卻未必有事?”一黑衣男生用低沉的嗓音問道。
“可以這么說。這也是為什么剛剛瓊老師說,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才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對‘壟斷’這個概念的認識了。壟斷的概念,發展到今天,已經與其最初所代表的意義產生了相當大的疏離。可以說,今天的壟斷,可以簡單地被理解成對競爭的限制,而反壟斷,就是在保護競爭。”丁伯根說。
“那么,競爭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立法來保護呢?”一男生推了推眼鏡,問道。他居然跟上了丁伯根的思路,張山可是被瓊、丁兩人先后給出的不同定義給弄迷糊了。
“嗯。這個問題,需要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回答。既然馬歇爾老師在這里,”瓊頗顯玩味地瞟了瞟在中間椅子上正襟危坐的馬歇爾,“那我們就請這位‘經濟正宗’來為各位解答吧。”
“欸,好。那就讓我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談一談為什么競爭比壟斷更值得鼓勵的原因吧。”盡管馬歇爾知道瓊丁二人的學術成就,但一談到經濟學主干知識,他確實有種當仁不讓的感覺。也許,這是一種學術造詣帶來的驕傲吧。
“我們知道,競爭意味著對于同一種產品來說,不同的企業,其生產成本不同。而在最充分的競爭下,市場價格將高于但是無限趨近于所有競爭企業所能提供的最低成本——那些成本高于售價水平的競爭者最終都將被逐出市場。而在該價格下,企業不會主動控制產量,一切由需求決定。”馬歇爾把語速放緩,盡量以簡單易懂的詞句來說明其中的道理。
“但當存在壟斷狀態時,情況會有所不同。對于壟斷企業來說,把產量限制在某個水平上,可以帶來最大的營收。因此,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壟斷會損失社會總生產。而生產力是一國最為關心的指標之一,于是,政府會鼓勵競爭,排斥壟斷,也就很好理解了。”
在此前的學習中,張山已經樹立起了這樣的概念,政府無時無刻不在盡可能地提振本國的生產。因為產品就是財富,就是力量。在這個污染嚴重、氣候變化危機四伏的環境里,唯有盡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馬歇爾陳述的時候,丁伯根在一邊點頭贊同。
但如此和諧的場景很快就要終結了。
不同的選擇
“您剛剛提到的壟斷,指的是壟斷狀態,而非壟斷行為吧?”張山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嗯。這里的壟斷是經濟學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它關注的是無競爭或競爭不足的市場狀態,而不是限制競爭的行為。”馬歇爾答道。
“既然壟斷的狀態對生產力的提升是不利的,而限制競爭的行為只是達到壟斷狀態的途徑,那么為什么政府置影響生產力的真正元兇于不顧,采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來打擊限制競爭的行為呢?”
這一問題一提出,所有人都為之一震:它的分量太重了,目標直指政府反壟斷政策的正義性。
“這個……”馬歇爾沒有預料到眼前的這個平頭少年會提出如此有力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政府普遍推行的反壟斷政策確實難逃治標不治本之嫌。
“你說得對,”見馬歇爾一時語塞,瓊輕松地接過話題。“不過,人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壟斷企業為國家繳納的稅收是相當可觀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算是政府的大股東——如果把政府看作一家股份制服務型企業的話。在股份制企業里,大股東說話的分量自然是要大于小股東的。也就是說,如果中小股東——也就是普通百姓沒有聯合起來向政府施壓,那么政府是沒有動力對壟斷者動刀子的。”
也就是說,從實證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壟斷必然會限制生產,而規范經濟學也將改善壟斷狀態列入執政建議之中,但是在經濟與政治的鴻溝的另一邊,執政者們卻眼睜睜地把它忽視掉了。執政者制定政策,從根本上還是基于他們個人或利益集團的利益的。只要他們的利益沒有受到直接的影響,反壟斷狀態的政策難以出臺。換句話說,選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當選之后沒有財閥支持,當領導又有什么意義呢?張山搖頭苦笑。
“那么,是不是只要出現一種能夠有效聯合作為中小股東的普通民眾的機制,政府這個服務型企業里反壟斷的股份力量就會壓倒壟斷力量,并將之取締呢?”
“很可惜,也沒有那么樂觀。”瓊無奈地笑了笑說,“其實,生產力發展到今天,大部分行業中正在供給給社會的產品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產所需。既然如此,消費者本身是不會主動要求取締壟斷企業的。畢竟,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經濟學家,也并不清楚壟斷帶給他們生活的危害——很多時候,他們自以為正在享受著足夠好的服務,但實際上——”
“實際上,生活可以是更美的。對嗎,老師?”一位男生——張山通過課余時間結識的朋友,名叫申斯文——略顯沙啞的聲音接道。“噗——你說得對。”美女老師不禁莞爾。
“另外,對壟斷狀態的打擊,最終會給這些小股東帶來怎樣的影響,其實誰也說不準。雖然長期來看,競爭的市場必然會帶來更高的生產力,但是這個長期到底有多長?很有可能,當人們在經歷了重重困難,終于聯合起來打倒了一個壟斷者之后,卻發現自己面臨的是一個生產力水平反而不如此前的行業狀態。”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國家會對金融、能源等關鍵行業的開放持謹慎態度的原因吧。”張山想。“雖然,今天國內的油價相對于國際油價(就不提美國等部分國家的情況了)漲多跌少,但至少大家還是有汽油用的。可是如果‘兩桶油’倒下了,規模較小的替代者能否提供足夠便利的能源服務呢?這還真不好說。”對于瓊老師展示出來的市場狀態,張山能夠體會。
“也就是說,雖然壟斷狀態必然不是最好的情況,但是由于人們無法擔保反壟斷之后,至少短期內情況一定會有所改善,因此他們并不容易對此持積極態度,而國家級別的民眾統一對政府施壓的情形就更難以出現了,是這樣嗎?”申斯文當著所有人的面總結了一下他所接受到的知識,充滿期待地等著前面三位老師的評價。
“對——”
“也不盡然!”瓊剛剛要肯定申斯文的總結,因為那確實代表了她對壟斷的態度,但話未說完,被丁伯根打斷了,“對壟斷狀態的評判,并非那么簡單。君不見日韓兩國是怎樣獲得高速發展的?”
孫繼國老師評注
張山知道,日本和韓國都曾以犧牲公平來換取生產力高速發展的方式來調控經濟。換言之,壟斷也可以帶來高生產。韓國的五大財團(三星、現代、SK、LG、樂天)的經濟產出占到韓國經濟總產出的57%;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一勸六大財團也是日本政府重點栽培的對象,財團下屬的企業中有著為數眾多的世界知名企業。兩國政府扶植了這些財團,這些財團通過獲取到的大量資金快速發展生產力,在自身得到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給日韓兩國帶來了繁榮。
“但那只是暫時的,從長遠來看壟斷的狀態必然是不利于生產力的提高的。況且,日韓兩國內部也并非處于絕對的壟斷狀態,最多只是寡頭市場。即便三星手機在國外市場所向披靡,但在國內LG和Pantech仍然對其形成了有效的制約。”瓊對丁伯根的說辭不以為然。
“這么說,絕對的壟斷確實是不應該被支持了?”申斯文瞄了瞄無言以對的丁伯根,轉頭問向瓊。
“當然。”回答問題的是馬歇爾,“這也是為什么在市場經濟國家人們幾乎找不到絕對的壟斷的原因。相對的,那些近乎壟斷的企業,仍可以算是競爭下的產物,因此遭遇的非議比那些絕對的壟斷是要少很多的。”
聽著馬歇爾的闡述,張山一陣臉紅。雖然剛剛他搜索信息的時候,徑直點開了百度的搜索頁面,完全沒有考慮有道之流。但是搜索領域確實存在競爭。2013年,360搜索上線不到1個月,就搶占了10%的市場份額。如果后者做的確實好,那么百度的市場份額必然會逐漸下降。而在有谷歌存在的情況下,百度仍然能夠崛起,也證明搜索市場是足夠健康的,谷歌90%的市場份額也是可以被允許的。
在壟斷與競爭之間
“可是,寡頭經濟就不存在問題嗎?”張山突然想到,在之前的經濟學課程中,有關于寡頭市場的論述。
“確實。寡頭是介于壟斷與完全競爭之間的形態,”瓊見討論的中心落在了她此前研究工作的中心上,很自然地扛起了正義的大旗,“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在完全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存在著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不完全競爭的代表形式是寡頭和壟斷競爭。Paramount(派拉蒙)和21st Century Fox(21世紀福克斯)發行不同的電影,對于這樣的產品而言,它的生產商對消費它的市場而言是絕對壟斷的——這意味著它可以為此收取更高的價格。但人們并非沒有替代品。如果你覺得《金剛狼2》的票價高于你的預期,那么《鋼鐵俠3》將成為你的另一個選擇。這就是‘壟斷競爭’的例子。”
“也就是說,”申斯文又若有所思地總結道,“為了判定一個市場上企業之間競爭程度的高低,我們需要逐一解答這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多少企業’。如果只有一家企業,市場就是壟斷的。如果只有幾家企業,市場就是寡頭。如果有許多企業,我們就需要問另一個問題:企業出售的是相同產品還是有差別的產品?如果許多企業出售有差別產品,市場就是壟斷競爭。如果許多企業出售相同產品,市場就是完全競爭——我說的對嗎,瓊老師?”
孫繼國老師評注
完全競爭是一種理想狀態,事實上,市場受到信息機制和地域壁壘等限制,不可能讓所有的同行在完全公平的狀態下競爭。
瓊本來想點頭同意,但是考慮到在會議室靠后位置的學生未必能看見自己點頭,還是口頭給出了肯定。
“在美國經濟中,大多數行業的四企業集中率在50%以下——在經濟統計學里,集中率指的是四家最大企業在市場總產量中的百分比。但早餐麥片、飛機制造、電燈泡、家庭洗衣設備和煙草的集中率卻大大高于平均水平,分別達到了83%、85%、89%、90%和99%,這就是寡頭了。”瓊不厭其煩地解釋道。
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看似競爭,實則在長期均衡中,壟斷廠商不會以可能的最低成本進行生產,所生產的產量也小于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應該達到的產量。因此,壟斷競爭的參與者可以獲得超額利潤,消費者便成為為其超額利潤買單的犧牲品。
“對于寡頭市場來說,有限的寡頭企業可以有兩種選擇,即獨立制定產銷政策和相互協調地制定各自的產銷政策。在第一種情況下,他們的產量低于完全競爭條件下的產量(即競爭企業足夠多),但也要比壟斷下的總產量更高;寡頭價格低于壟斷價格,但高于競爭價格。”
“也就是說,寡頭市場對社會生產的貢獻在完全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了?”一位女生問道。在得到了瓊的肯定回答之后,她又冒出了一個問題:“那么,壟斷競爭下的市場,是否也是這樣呢?”
“這個……倒是沒那么簡單。”瓊搖了搖頭,放緩了語速,“壟斷競爭下,市場無法確保生產是最大化的,但是其中的生產損失具體能夠達到怎樣的程度,卻并非目前的經濟學體系所能衡量。所以,各位也不會看到有一種簡單易行的政策是用來改善由壟斷競爭帶來的無效率的。”
瓊的語氣帶著哀傷,她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經濟學發展到今天,居然還無法解決競爭這個市場中最基本的問題,這讓作為經濟學者的她心情低落。不過,對于張山等學生而言,感覺遠沒有那么明顯——二食堂的水煎包確實好吃一些,但無所謂,我們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要知道,一食堂的木須肉也是貨真價實的啊!
“那么,既然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確實會降低社會總產出,人們是不是應當采取措施以做出相應的改善呢?”名叫金童的男生問道。
“確實!”丁伯根撇了撇嘴,涉及政策方面的內容,他覺得自己比瓊更具有發言權,“不過,應該采取怎樣的政策呢?就寡頭市場而言,如果寡頭企業之間形成了某種默契,以協同制定市場政策,那么我們認為,他們在共同實施壟斷行為(一旦形成了卡特爾,市場實際就是由一個壟斷者提供服務)。對此,政府可以名正言順地做出反壟斷措施。但如果他們彼此之間并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那么,政府又能做些什么呢?”
孫繼國老師評注
卡特爾,壟斷組織形式之一,由一系列生產類似產品的獨立企業所構成的組織,集體行動的生產者,目的是提高該類產品價格和控制其產量。
丁伯根提出這個問題之后,沉默了下來。他的目光掃過在座的學生,給他們以思考的時間。
……
雖然沒有人回答,但是大家心目中的答案卻是一致的:對于自主制定產銷政策的寡頭企業,政府無法采取干預政策。這是因為,寡頭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寡頭市場之所以能夠形成,是受到市場力量的驅動的。如果貿然將其打破,就是在看不見的手沒有顯出疲態的時候干預市場調節,其結果往往不會朝著有利于社會生產的方向發展。而對于壟斷競爭市場,在經濟學沒有給出明確的量化分析之前,人們是找不到對其動刀子的依據的。比如,難不成,要強制性地要求所有手機廠商生產iPhone,以打破蘋果公司在該產品上的壟斷?
“好了,總之,我們的意見已經得到了統一,”馬歇爾英國式地捋了捋兩撇濃密的白胡子,“那就是,完全的壟斷必須要制止。諸如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這些情況,還是留給市場和競爭去解決。相信,只要保證了市場上不存在壟斷,也就是限制競爭的行為,市場必然可以自發地化解這些暫時性的危機的。”
說完,馬歇爾坐直了身子。其實只是比之前更直一點兒而已,因為他受到過的良好教育讓他一直都是那樣板板正正的。“貴校方主持的這個經濟學公開課,價值很高。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我想,今天在座的所有人,特別是我們幾個,”他左右看了看瓊和丁伯根:“不虛此行。因為,我們收獲了這世界上最珍貴的無價之寶——真理,或者說,我們進一步趨近真理……”
推薦參考書
《現代經濟學導論》瓊·羅賓遜同約翰·伊特韋爾合著。全書分三卷,第一卷圍繞財富、價格、貨幣、社會正義和有效需求等問題,扼要論述了從18世紀到現在為止的經濟學說。第二卷主要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分析。第三卷探討了當前世界的一些經濟問題,包括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就業、增長和通貨膨脹問題,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貿易、農業和計劃問題,第三世界的土地改革、就業不足、資金、技術和人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