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鵝場衛生、消毒和防疫手冊
- 董永軍 魏剛才
- 4372字
- 2019-01-03 04:09:59
第三節 鵝場的驅蟲
寄生蟲病雖然沒有造成大量的死亡,往往易被忽視,但嚴重影響生產性能發揮,降低飼料轉化效率,不僅嚴重危害中、小養殖場戶,而且也危害管理較好、設備先進的大型規模養殖場。現今獸醫科學對寄生蟲病的病原體、生活史、發生和感染規律等已經十分清楚,但許多養殖場對寄生蟲病仍未能夠做到有效控制,其原因:一是對寄生蟲病的危害認識不足,二是對藥物選擇不當和防治方案不完善。只有把寄生蟲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使畜禽的生產性能達到理想水平,所以必須做好鵝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
一、驅蟲種類
(一)治療性驅蟲
治療性驅蟲不僅可以消滅鵝體內和體表的寄生蟲,解除危害,使得患病鵝早日康復,而且消滅了病原,對健康鵝也起到了預防作用。如果同時采取一些對癥治療和加強護理的措施,效果將會更好。
(二)預防性驅蟲
預防性驅蟲或叫計劃性驅蟲,是在鵝群中發現了寄生蟲,但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癥狀時,或引起嚴重損失之前,定期驅蟲。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確定驅蟲的適當時機,并在生產實踐中將它作為一種固定的措施加以執行。
在組織大規模定期驅蟲工作時,應先做小群試驗,在取得經驗后,再全面展開,以防用藥不當,引起中毒死亡。所選用的藥物,應考慮廣譜(即對吸蟲、絳蟲、線蟲等不同類型的寄生蟲均可驅除)、高效、低毒、價錢便宜、使用方便等。同時,也應注意寄生蟲產生耐藥性,在同一地區,不能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藥物,應經常更換驅蟲藥的種類,或聯合用藥。
二、驅蟲藥的選擇
畜禽寄生蟲種類繁多,嚴重危害畜禽健康,常常造成畜禽生長不良、增重緩慢等。因此,驅蟲藥物和驅蟲方案要因不同地區、不同種類、流行特點和感染途徑等進行選擇和制訂,避免盲目用藥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做好畜禽體內外寄生蟲的驅除工作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驅蟲藥的種類
1.咪唑丙噻唑類
目前在獸醫臨床上應用的主要是左旋咪唑,它屬廣譜、高效、低毒的驅線蟲藥,對蛔蟲、食管口線蟲有良好的驅除效果。有片劑和粉劑,按每千克體重20~40毫克,混于飼料或飲水中一次喂給。間隔1~2周再喂一次效果更好。
2.苯丙咪唑類
它屬于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是阿苯達唑(又名丙硫苯咪唑、抗蠕敏),還有芬苯達唑、甲苯達唑等。此類藥物對許多線蟲、吸蟲和絳蟲均有驅除效果,阿苯達唑適口性較差,混飼投藥時應每次少添,分多次投服。該藥有致畸的可能性,應避免大量連續應用。阿苯達唑,口服,10~20毫克/千克體重,休藥期為4天;甲苯達唑,口服,50毫克/千克體重,或50~125毫克/1000千克飼料混飼,連用3天,休藥期為14天;口服(以芬苯達唑計),10~50毫克/千克體重。
3.大環內酯類
它屬于較新的廣譜、低毒、高效的藥物,其突出優點在于它對畜禽體內外寄生蟲同時具有很高的驅殺作用,它不僅對成蟲,還對一些線蟲發育期幼蟲也有殺滅作用。主要有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及多拉菌素等,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是目前畜禽場首選的驅蟲藥。
阿維菌素具有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的優點,它對胃腸道線蟲的成蟲和大部分的第四期幼蟲以及肺線蟲病(肺絲蟲)具有驅殺作用;對體表疥螨和血虱也有很好的殺滅作用,但對它們的卵沒有殺滅作用。阿維菌素類對絳蟲和吸蟲、結腸小袋纖毛蟲、球蟲等沒有作用;伊維菌素是在阿維菌素基礎上改進的,它的優點是降低了毒性,所以畜禽驅蟲時應盡量選用伊維菌素。口服(以伊維菌素B1計),0.2~0.3毫克/千克體重;皮下注射(以伊維菌素B1 計),0.2毫克/千克體重。
4.其他
(1)硫雙二氯酚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對禽類吸蟲和絳蟲有驅除作用。有片劑和粉劑,鵝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一次混于飼料內喂給。
(2)滅絳靈(氯硝柳胺)淡黃色或灰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驅除禽類絳蟲的作用。本品為粉劑,鵝每千克體重50~60毫克。根據群體大小和總體重計算藥量,一次混于飼料內空腹一夜后喂給。
(3)吡喹酮 一種新型驅蟲藥,對鵝多種寄生蟲如絳蟲、吸蟲等有顯著驅除效果,具有高效、低毒、廣譜、價廉等特點。有粉劑和片劑。個體治療,每千克體重10毫克,一次均勻拌入飼料內喂給。也可定期驅蟲。
(二)驅蟲用藥原則
1.做好驅蟲前的準備工作
根據鵝的不同種類,選用與之相對應的藥物、器械,選擇好場地,備足所需驅蟲藥、稀釋液、應急搶救藥及解毒藥品(阿托品及特效解毒藥等),并計算好藥品劑量、使用濃度。對大群驅蟲時,事先要挑選幾十只鵝,按不同劑量分別用藥,待觀察安全有效、無明顯副作用后才能大群投藥驅蟲。
2.科學用藥
選用驅蟲藥時要遵循“高效、低毒、廣譜、價廉、使用方便”的原則,投藥要科學,劑量要準確。如可用1%敵百蟲噴灑體表和圈舍滅蜱,疥螨可用1%敵百蟲或除賴靈噴灑體表;鵝球蟲可用磺胺藥、氯苯胍、氨丙啉、莫能菌素、青霉素等拌料喂給或球痢靈飲水;鵝絳蟲可投服吡喹酮、硫雙二氯酚、氯硝柳胺等。驅蟲所需藥物要現配現用。當一種藥使用無效或長期使用后要考慮更換新的驅蟲藥,以免引起耐藥性。
3.選擇最佳驅蟲時間
根據鵝體內外寄生蟲活動具有一定規律性的特點,要選擇不同的驅蟲時間,以達到理想的驅蟲效果。鵝群可在10~15日齡開始用鹽酸氨丙啉、或磺胺氯吡嗪鈉、或磺胺喹啉鈉、或地克珠利、或妥曲珠利等預防球蟲病。在20~30日齡、開產前1月、休蛋期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或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與吡喹酮、或氯氰碘柳胺鈉進行預防性驅蟲。必要時進行連續數次治療性驅蟲。
商品鵝群在1~1.5月齡時驅蟲1次。留種種鵝群除了1~1.5月齡時驅蟲1次外,在4~5月齡時再驅蟲1次(驅絳蟲)。驅蟲藥物: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150~200毫克,1次喂服,或吡喳酮每千克體重10毫克,1次喂服,或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50~60毫克,1次喂服;商品鵝進行1~2次,留種種鵝進行2~3次驅線蟲。驅蟲藥物: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用25毫克,1次口服,或甲苯咪唑,每千克體重用30毫克,1次口服。用藥時間在晚上,第二天清理鵝舍的糞便和墊料等污染物。體表寄生蟲驅蟲時應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
4.加強用藥驅蟲后的管理
鵝用藥驅蟲后要備足清潔、適量的飲水,并勤于護理和觀察:供給營養全面的飼料、優質青草,發現鵝異常或出現中毒癥狀時要及時進行隔離搶救。為了避免鵝啄食排出的蟲體和造成場地污染,應于鵝用藥后及時清除糞便、墊料,并堆積進行生物熱發酵處理,欄舍要徹底消毒。
三、驅蟲藥物使用方法
(一)群體給藥法
1.混飼法
即把藥物按一定濃度均勻地拌入飼料中,讓鵝自由食入。如鵝群數量大,驅除鵝體內寄生蟲可采用混飼給藥。
2.混飲法
即把驅蟲藥均勻地混入飲水中讓鵝自由飲入。常用的有抗球蟲的呋喃唑酮及驅線蟲的左旋咪唑等。
3.噴灑法
由于鵝的外寄生蟲如虱、疥螨等,除寄生于鵝體表或皮內外,在圈舍及活動場內,還有各發育階段的蟲體或蟲卵。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常將殺蟲藥物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均勻地噴灑于鵝的圈舍、體表及其活動場所,以達到同步徹底殺滅體表及外界環境中各發育階段蟲體的目的。
4.撒粉法
在寒冷季節,無法使用液體劑型噴灑法時,常用此法。將殺蟲粉劑均勻撒布于鵝體及其活動場所即可。
(二)個體給藥法
1.藥浴法或洗浴法
該法主要在溫暖季節及飼養量小的情況下使用。將殺蟲藥物配成所需濃度的溶液置于藥浴池內,把患外寄生蟲病的鵝除頭部以外的各部位浸于藥液中0.5~1分鐘,以達到殺滅鵝體外寄生蟲的目的。應用該法,鵝體表各部位與藥液可充分接觸,殺蟲效果確實可靠。
2.涂擦法
對于鵝的某些外寄生蟲病如疥螨、癢螨病等可用此法,將藥液直接涂布于患處,以便藥物更好地與蟲體接觸而發揮殺蟲效果。
四、驅蟲時注意事項
(一)定期檢測
堅持做好鵝場(戶)寄生蟲病監測工作,新引進的鵝應在隔離期內使用廣譜驅蟲劑驅蟲。寄生蟲的檢查法有蟲體檢查法和蟲卵檢查法。
1.蟲體檢查法
在消化道內寄生的絳蟲常以含卵節片整節排出體外,一些蠕蟲的完整蟲體也可因壽命等原因而排出體外。糞便中的節片和蟲體,其中較大者很易被發現。對于較小的蟲體,應先將糞便收集于盆內,加入 5~10 倍的清水,攪拌均勻,靜置待自然沉淀,然后將上層液傾去。重新加入清水,攪拌沉淀,反復操作,直到上層液體清亮為止。最后將上層液傾去,取沉渣置于較大玻璃器皿內。先后在白色背景和黑色背景上,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鏡尋找蟲體,發現蟲體后用毛筆挑出進行進一步檢查。
2.蟲卵檢查法
(1)沉淀法 取糞便 5克,加清水 100 毫升以上,攪勻,通過 40~60 目銅篩過濾。濾液收集于三角瓶或燒杯中,靜置沉淀 20~40分鐘,傾去上層液,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勻,再沉淀。如此反復操作,直到上層液體清亮為止,吸取沉渣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此法適合于線蟲卵的檢查。
(2)漂浮法 取糞便 10克,加飽和食鹽水 10 毫升,混合,通過 60 目銅篩。過濾液收集于燒杯中,靜置0.5小時,則蟲卵上浮。用 1 個直徑 5~10毫米的鐵絲圈,與液面平行接觸以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載玻片上,在顯微鏡下檢查。
(二)隔離衛生
采取全進全出飼養方式,有利于統一實施驅蟲方案,避免交叉感染:要做好舍內外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保障畜禽生活在清潔干燥的環境中;嚴禁養貓、狗等寵物,消滅中間宿主。定期做好滅鼠、滅蠅、滅蟑螂等工作,嚴防外源寄生蟲傳入。
(三)合理選藥
在選擇驅蟲藥時,既要根據畜禽種類、年齡、感染寄生蟲的種屬、寄生的部位等情況選擇驅蟲范圍廣、療效高、低毒的廣譜驅蟲藥物。種用畜禽和幼畜禽用藥需謹慎,種禽、母畜宜在開產前和空懷期進行驅蟲,幼畜禽避免使用毒性較大的驅蟲藥。由于寄生蟲病多為混合感染,在驅蟲時可適當配合使用各種驅蟲藥物。
(四)正確用藥
1.掌握劑量,間隔用藥
各種驅蟲藥對畜禽機體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驅蟲時劑量一定要準確,應防止用量過大而造成中毒。為了確保驅蟲效果,防止寄生蟲產生耐藥性,可在第一次用藥后間隔一段時間再進行第二次驅蟲,如用左旋咪唑除蛔蟲和用硫雙二氯酚驅絳蟲就要連續2天給藥2次。
2.方法正確,途徑對路
不同的藥物或不同的驅蟲目的,其用藥途徑不盡相同。一般體外寄生蟲適宜噴灑和藥浴(必須與欄舍除蟲同時進行);血液寄生蟲用靜脈注射效果好;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寄生蟲適合口服和肌內注射,口服投藥可在清晨飼喂前投藥或投藥前停飼一頓;鵝屠宰前三周內不得使用藥物進行驅蟲。
(五)消滅中間寄主及傳播媒介
許多鵝寄生蟲,包括吸蟲、絳蟲、棘頭蟲和部分線蟲,在發育過程中都需有中間寄主和傳播媒介的參與,用化學藥品殺滅它們或造成不利于它們生存的環境,對控制寄生蟲病的發生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適當增加富含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飼料和添加青綠飼料等,以提高鵝抵抗寄生蟲感染的能力。還應采取措施盡可能地保護鵝不接觸病原。寄生蟲病主要危害幼齡鵝,因此,最好能將成年鵝和幼齡鵝分開飼養,以減少幼禽的感染機會。另外,對外地引進的鵝要進行隔離檢疫,確定無病時再和當地家禽合群,以避免當地本來沒有的寄生蟲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