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前提及起因

1.1.1 現代設計在中國企業的地位與作用

化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21世紀里,國與國、企業與企業之間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競爭格局。作為市場經濟運行主體的企業,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尤其是作為競爭力核心部分的設計競爭力成為企業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由于信息的發達和科技的普及,現代企業保證產品的質量往往不成問題。而產品能否搶占市場,能否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關鍵要看設計是否創新。創新的核心就是一種廣義的設計能力。縱觀世界知名的頂尖品牌,無不以品牌經驗與用戶體驗的設計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

二十多年前,美國哈佛商學院海斯教授曾預言:現在企業靠價格競爭,明天將靠質量競爭,未來靠設計競爭。今天,這個預言正被世界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

目前,作為世界最大加工廠的中國,其國際競爭力是非常有限的,僅僅依靠“中國制造”的概念已經不足以影響市場、不足以使企業長久發展了。中國要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過渡,就不應窮于價格競爭等低層面競爭,而必須重視“中國設計”的概念;需要我們的企業轉化為創新型企業,需要認識到設計作為企業推動市場競爭的重要戰略作用,需要依靠設計創新來增強企業的競爭活力。

如果說,科技被視作第一次競爭,那么產品的設計就是第二次競爭,好的設計不僅能夠帶動銷售,更能體現企業個性化品牌形象的戰略魅力。在產品質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保持產品的市場地位要靠其的自身設計和文化含量。設計不僅關系到一個物體的外觀以及功能,還將最終影響到它的銷售和效益,它“是產品創新的核心環節之一,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摘自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致2004’中國工業設計周暨無錫工業設計博覽會賀信。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并不缺乏科技成果——“每年申請專利的技術和發明的數量都達到100多萬項,像樣的科技成果每年也有幾十萬余項”參考數據:http://www.ctiin.com.cn,2005年12月7日。,但由于缺少卓越的設計,許多極具市場前景的技術、發明和創造卻并沒有轉化為生產力,只能束之高閣。中國經濟要走向世界,中國的設計必須要有大發展、大突破。這一點,有市場為證。

看看今天世界上的汽車、電腦、手機等產品,誰在設計上取勝,誰就能贏得市場。蘋果公司靠iMac計算機的創新設計從三年的赤字泥潭中走出,創造了當時每隔15秒就有一臺iMac被售出的市場奇跡,挽救了幾乎要倒閉的蘋果公司;幾年前,“新甲殼蟲”汽車不僅挽救了大眾汽車的形象,而且還成為汽車業變革的催化劑。中國的手表行銷天下,手機異軍突起,海爾冰箱、洗衣機登陸歐美,時尚而人性化的現代設計功不可沒。

可以說,設計是創造產品高附加值的關鍵,是產品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設計方面的創意是企業重要的資產,也是21世紀決定企業經營最后成敗的關鍵”韓國三星公司總裁李健熙語。。中國企業只有發揮設計的競爭力作用,才能從被動地作為世界的加工廠到主動地成為影響國際市場的創新企業。

1.1.2 設計管理——提升設計競爭力的有效工具

是否企業只要在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下了大工夫,就能擊敗競爭對手,在商戰中取勝?就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從而贏利?事實并非如此。深圳康佳集團在彩電設計上就曾投入了相當大的資金和精力,也產生了不少非常優秀的設計作品,如:藝術電視、小畫仙等。但是其投入與收益比使公司并沒有獲得多少利潤。設計戰略的匱乏及對設計管理的忽視,使康佳走了一條多而雜的路,所設計的產品相互之間沒有太多關聯,缺乏整體競爭力,猶如人的十根手指沒有合成一個有力的拳頭來沖擊市場那樣,盡管新設計的產品投放市場并獲得好評,但消費者對康佳的企業形象及產品特色并沒有鮮明的印象。這種做法“如同散打,而難以點穴”高中羽:《重整元點——經營生態文化事理探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版,第121頁。

像康佳這樣的企業,在中國還有很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在中國,其實并不缺優秀的設計師,也不缺乏優秀的設計,缺乏有效的設計管理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畢竟,設計能夠提供給企業的只是一種局部的、不穩定的競爭力;企業要形成穩定、持續的設計競爭力則需要對設計進行戰略層次的調整,把設計上升到設計管理。

目前,很多中國企業走過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由產品經營漸漸步入品牌經營時期這一點從近年來央視廣告招標的火爆及其經濟類節目的制作就可見一斑。,企業也對設計有了更廣泛的需求。對剛剛步入品牌經營的中國企業來講,這是關鍵時期,這個過渡階段的成功與否關系中國企業的明天。因此,在品牌經營中有著決定作用的設計必將肩負著重要使命。設計如何能更好地與起步中品牌經營的中國企業相融合,如何提升企業的設計競爭力在此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由于技術和生產條件的同質化,企業之間的差異正在縮小。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技術形象只有通過有效的設計管理,才能創造出獨特的品牌風格和銷售賣點,才能像一些世界馳名品牌那樣擁有各自龐大的難以動搖的消費群。例如,在汽車市場上,豐田公司、本田公司都開發有針對高檔車市場的品牌,但始終不能動搖“奔馳”與“寶馬”的地位。在家電領域,德國“布勞恩”咖啡壺、食物處理機等產品在歐美消費者心目中始終位于“第一品牌”的位置。同樣,在電腦市場上,盡管新品迭出,但IBM、蘋果和惠普等的霸主位置仍十分牢固。

分析這些企業成功的秘訣,人們發現:以杰出的設計管理為企業塑造鮮明的設計形象,讓其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是這些企業制勝的重要法寶。像美國的IBM公司,已經明確提出“產品設計的功能就是創造品牌形象”,它們已經將設計管理作為公司重要的戰略工具,同時把設計的著眼點從關注產品本身移開,轉向了對企業長遠發展創立設計形象的戰略思考。

設計管理因將工業設計、企業形象設計與企業管理和品牌戰略等結合在一起,從而為企業產品創新和品牌形象的差異化、獨特化競爭建立強有力的基礎和體系,使設計成為企業占領市場的有力武器。設計管理在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等國已經成為企業開發管理的核心之一。同時,作為一門應用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設計管理正表現出強勁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學科形態本身具有無窮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突出的方法論作用引起了相關學科和機構的廣泛重視。設計管理的研究對于設計實踐和發展,對于提升企業設計競爭力,對于通過設計創新來帶動我國經濟騰飛的戰略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和作用。

1.1.3 設計管理與一般管理同異之比較

許多普遍的管理方法、管理理論和技巧也適用于設計管理。然而由于設計師群體的與眾不同和設計工作的思想原創性需要,設計管理與一般管理也有很大的差別。下表是一般工作與設計工作的特性比較。

表1.1 一般工作與設計工作的特性比較參考:劉國余:《設計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頁,表 3.1。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一般管理者與設計管理者的特性比較。

表1.2 一般管理者與設計管理者的特性比較同上,第52頁,表 3.2。

由上述兩表的比較我們可看出設計管理與一般管理的基本區別,即設計管理主要是質量與創造上的,而一般管理則是數量與經營上的。在一般管理上,一項工作的成功常由經濟效益來衡量;而設計管理則是衡量工作期間所完成設計的質量。

總的說來,設計管理與一般管理的出發點不同,過程有異,對結果的評價也不相同,在設計過程中更應注重文化力的整合與軟管理。

1.1.4 文化管理——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

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對管理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影響是最深刻的。在現代管理理論中,人的屬性在變,從“經濟人”、“社會人”發展到“文化人”;企業發展的模式也在變,從人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到智慧密集型;而管理也相應地由經驗管理(人治)、科學管理(法治)向文化管理(心治)過渡。“文化能把人們聯結成一個共同奮斗和協同工作的整體,文化可以將變化轉化為進步,文化是團隊合作的理由,文化可以創造員工忠誠,文化是一個團隊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文化可以使一個企業或團隊訓練有素,文化更可以使企業變的非常卓越和戰無不勝。”徐旭:《整合發展:如何做強做大企業的學問》,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頁。文化對管理的作用日益明顯,人們也逐漸認識到文化力對管理的實踐價值和深遠意義。

表1.3 現代管理向文化管理的發展

此外,市場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一體化”的趨勢。企業的生產、競爭能力不僅取決于企業設備,而且更取決于知識、技術技能、信息的綜合運用,取決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中的文化紐帶、物質紐帶起著相輔相成、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培育是現代企業生態之魂”高中羽:《重整元點——經營生態文化事理探索》,第49頁。,作為一種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日漸成為企業管理的潮流,企業的競爭就是文化力的競爭,這種“競爭是圍繞著經濟背后的文化力——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展開的,這種文化力表現在商品特色、民族特色、造型裝飾特色、商品包裝特色等方面”李宗紅:《企業文化:勝敵于無形》,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頁。。正如《文化國力論》一書中寫到的:“文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文化力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也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21世紀將是企業間文化力的較量。”

現代管理已向文化管理過渡,從事設計管理工作的人們,必須把握這一趨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文化管理是當今世界企業管理的最高層次和最高境界,它是自主性管理、自律性管理,是能夠煥發最大激情和最大創造力的管理。低層次的設計管理靠對設計流程的強力控制,管理者“事必躬親”;中層次的設計管理靠對設計師的有效管理和引導,管理者“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高層次的設計管理則是通過文化力的整合來達到管理者“無為而治”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定安县| 剑阁县| 钦州市| 阳原县| 万宁市| 丰城市| 涟源市| 隆子县| 中宁县| 吉木乃县| 邯郸县| 柏乡县| 衡水市| 五常市| 惠安县| 额济纳旗| 都昌县| 阳信县| 确山县| 潜江市| 汽车| 涪陵区| 明溪县| 峨山| 格尔木市| 攀枝花市| 宿迁市| 富蕴县| 吉安县| 凤翔县| 新邵县| 盐津县| 太仓市| 钦州市| 达孜县| 双流县| 于田县| 承德市| 界首市|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