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說:從1到N的投資法則
- 桂曙光等
- 3687字
- 2019-01-02 23:48:20
從三個維度,了解資本理性的背后
最近幾年,中國市場上出現了一批特別的投資者,他們很多屬于富二代,自己拿錢做投資,表現出一種“有錢就任性”的屬性,造成了某些投資領域出現瘋搶的局面,甚至很多項目沒有道理地價格飛漲。還有一類投資人,他們的錢是自己掙來的,這樣的人一般創業可以,但在做投資的時候會缺少理性,多數是憑著自己的創業經驗,非理性地進行投資。實質上,資本應該由職業團隊管理,管別人的錢就決定了不能太任性,真正理性的投資,需要非常專業的手段支持。
不管怎樣,在投資創業過程中,資本所處的角色是非常獨特的。最近這些年,資本在中國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駕馭資本和管理資本的過程中,投資人需要保持高度的理性,非常專業地做一些有技術含量的投資案例,而不是人云亦云地隨波逐流。真正的投資應該有前瞻性、有理性、有技術支持,投資者要有非常強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資本是理性的,這非常容易理解。但在當前中國的創新、創業大潮下,資本表現出來的一些現象,已經不是特別理性了。如果資本瘋狂了,整個市場一定就會瘋狂。資本除了尋找商業機會之外,還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導向、駕馭、理性引導的作用。由于國內可以投資的標的還很有限,老百姓這么多年的資金積累有保值增值的需求,因而基本上會形成一窩蜂地“東擁一下、西撲一下”的局面。前些年房地產比較火爆,大量的資金都撲到房地產上;后來國家對房地產進行整治,大量的資金又撲向了股市;紅籌股拆VIE架構回歸A股,又出現了大量的資金去搶私有化的投資額度。這樣的現象,在中國整個資本領域一直是存在著的。
1.資本理性的第一維度:投資的是未來,投資人要有前瞻性
從股權投資的理論來說,投資投的是未來。根據過去的投資案例,一般來說從投資到上市,順利的情況下差不多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我投資最快的案例是框架傳媒,一年多時間內,十幾家公司合并,然后并入分眾傳媒,分眾傳媒的股價也迅速增長。我們在框架傳媒上獲得的投資回報非常高,以至于后來為新基金募資的時候,對于框架傳媒的案例要在括號里標明“本案例不具備普及性”;其次是學大教育的案例,相對也比較快,投資之后第3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然后是奇虎360的案例,投資5年后上市。在我個人的案例中,有10多家這樣的公司,平均下來用四五年時間實現獨立上市或者賣給上市公司。也就是說,投資要考慮的是未來幾年的情況,幾年之后會怎么樣。最可怕的,實際上也是大家都在做的,就是投資今天最熱門的領域和項目。這實質上違反了投資的常識,股權投資需要考慮幾年之后的事情。對于今天非?;鸨捻椖?,投資人或者有意參與投資的人,都要非常警覺,因為一般今天火爆的,五六年之后往往會出問題,這幾乎成了鐵律。
所以投資要考慮到四五年之后,甚至更長遠,這一點非常重要。所謂的資本理性,主要是要有前瞻性,應該認真、理性地考慮未來會怎樣,而不是今天的人云亦云、隨眾起哄。首先要考慮未來國家的經濟形勢和經濟趨勢會怎么樣?中國是政治和經濟結合比較密切的國家,可以通過了解未來的國家政策、經濟改革的趨勢,來判斷投資的產業方向。
前段時間,有朋友跟我講要投資養老地產,說中國馬上進入老齡社會,未來養老服務的市場很大。我跟他說,你一定要注意,如果未來養老在中國是非常嚴峻的問題,那么我們必須要假設政府會拿出很多精力、財力、物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養老領域,很可能今天你認為的商機,在未來變成政府出資的公共服務,因為政府不可能面臨嚴重的問題卻不行動。假如未來養老服務變成公共服務,而你現在還把它當作一個很好的商業項目去做,到時候你的投資就會失敗,因為政府會免費提供。
幾年前有很多人認為,軟件園是非常大的機會,有人就針對這種機會做基金。我認為全國不可能也不應該有那么多的軟件園,但當年各個地方就像大煉鋼鐵一樣紛紛建造軟件園,現在來看,很多軟件園基本上都荒蕪了。另外,對于跟權力結合特別密集的領域,跟傳統的國企、央企關系非常密切的領域,大家投資時都要比較慎重。因為隨著改革的深化,這些領域一定是會逐漸發生變化的。
做投資時,駕馭著資本,要考慮未來的趨勢。如果你不能想清楚未來5年、10年是什么樣的情況,那么今天就不要做了。即便想不清楚,至少也要努力去想。既然資本追求的是幾年之后公司的成長和退出,投資人就必須要往前看。如果長期從事股權投資,就要有專業水準的研究能力,有前瞻性的思考。國際上一些成功的、大規模的投資機構,都有非常強的研究能力和對未來的評估、預測能力,如果全靠拍腦袋決策,根據自己的商業感覺去做判斷,不是不可以,但基本上不可能持續成功。
2.資本理性的第二維度:投資要把握恰當的時機
很多事情是和時間相關的,投資對時機的把握非常重要。在歷史前行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遺忘很多風云人物。當年有一家叫作8848的電子商務公司,曾經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袖企業,投資人都搶著去投資。后來公司海外上市沒有成功,接著資金鏈崩潰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這家企業了。如果時間對的話,假如這家企業往后再發展5年,就不會是這樣的結局,也許阿里巴巴會面臨一個極強大的競爭對手。但由于時間不對,所以結果讓人扼腕長嘆,這家企業只能變成過去的傳說,甚至連傳說都不算,直接被人遺忘了。
在投資的時候,要非常準確地把握時機,這個時機是指一種商業模式、一個產業或一類商業機會在什么樣的時間進入最好。
在未來20年,中國市場不容易再出現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這樣的企業,為什么?因為不同的時期會造就不同的企業,成就不同的故事。實際上,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走過了15年以上的路程。它們的發展路徑基本上與互聯網在中國的崛起是同步的,天然就擁有了很多特別的機會。
因為國家對商品品質的監控還不到位,阿里巴巴就獲得了發展的空間,如果國家監控很早就完善起來的話,阿里巴巴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另外,由于整個市場對互聯網的認知還不到位,阿里巴巴作為先行者就有了新聞效益,大量媒體支持它、報道它。假如今天把阿里巴巴放到旁邊,然后讓馬云領著一幫人,從頭來做會怎么樣?結果也很難說。
時機不僅僅是時間本身,還是各種社會因素的綜合結果。假如時機判斷錯的話,投資結果會非常遺憾。
3.資本理性的第三維度:關注商業模式本身
我曾經不停地跟投資人、創業者講,對于大家都在關注的O2O領域的創業項目,要關注商業模式本身,要了解商業的本質,不要講簡單的概念。比如對于做上門按摩的公司來說,如果用戶有正常的按摩需求,那他一定希望誰按摩得好誰來提供服務,如果按摩得特別好,那就互相留個電話,以后讓他來按摩就好了,為什么要通過一個O2O平臺?這是非常典型的跳單。如果你說我今天想找個男按摩師,明天想找個女按摩師,不停更換,那就脫離了這個業務及商業需求的本身,是另外的問題了。
對商業模式的研究,伴隨著公司成長的整個過程,公司要不停地關注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調整和優化。比如阿里巴巴最初做的是電子黃頁、展會經濟;奇虎360剛開始做的是個性化信息門戶,通過很強的搜索技術使每個人看到不同的信息,后來才推出了免費殺毒軟件。商業模式是可以調整的,但是不認真研究不行。最近“共享經濟”比較火,似乎不談共享經濟就不符合當前的形勢。共享經濟是很好的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且都適合共享。很多優秀的資源、稀缺的資產,通常是不會跟別人共享的,共享的東西往往是賣不出去的樓、經營不好的場所、閑置的勞動力……很大程度上是一些運行困難的生產要素。
互聯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大眾經濟。龐大的用戶量、很便宜的價格,基本上構成了互聯網很多服務的特點。但是同樣是龐大的用戶量、很低的價格,可能會導致這個模式本身并不賺錢,最后必須做金融、大數據之類的才賺錢。大家可能注意到一個問題,對于優質的服務和高質量的產品,尤其是非數據化的、實物性的服務或產品,如何運用好互聯網,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成功的模式還不是特別多。
前一段時期,大家都想做互聯網平臺,但是我認為互聯網平臺并不容易做。你搭建一個互聯網平臺,希望上線推廣一下之后,用戶就源源不斷地到你的平臺上來,但這是不可能的?;ヂ摼W平臺實際上是特別復雜的模式,會涉及用戶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和消費文化。有很多要做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創業者,我一般都勸誡他們輕易不要做,不是說互聯網平臺不會成功,而是很難成功。
最近企業級應用(B2B)又熱起來了,很多傳統企業都在考慮怎么跟新經濟結合,整個企業界對互聯網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渴求增加了。但是在很多垂直領域,這可能僅僅是一個“+互聯網”的問題,就是應用互聯網技術和模式提高效率,僅此而已。真正打造出一種互聯網模式,在B2B領域是不容易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用互聯網”和“互聯網模式”是有本質差異的?!盎ヂ摼W模式”,很大程度上具有網絡自發展、自擴張的屬性。比如騰訊QQ上線之后用戶就快速增長,微店一出來也是爆炸式的增長。這兩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性:每一位用戶都變成了產品的推銷員。具有這種屬性的,就能在網上快速發展。我下載了QQ之后,如果我的朋友不在QQ上,我就沒辦法用,所以我就必須告訴想要跟我溝通的人,讓他也下載一個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