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創新,才能在變中求得生存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應該不斷地創新,這樣才能求得生存。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要在運動中,企業就有生存下去的能力。

供不應求的年代

在中國,曾有那么一段時間,供應緊張,人們有消費能力,但是產品供應十分有限。在這個時候廠家只要生產就有利益,于是很多企業都拼命地組織生產。

然而這段時間并不長,很快在很多行業產品生產出現了飽和,甚至過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開始面臨著十分嚴峻的生存形勢。對于企業來說,供不應求的年代已經永遠過去。

如果在一個生產的年代里,企業只要專注于生產就有利益可圖,那么企業求穩定發展,員工求穩定生存,那也無可厚非。

但如今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并非生產做得好就有利可圖,企業其他方面,如營銷都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還是抱著原有的生產觀念,那么很難在現實中求得生存。如今的市場競爭不是生產戰,而是淘汰戰。企業如果不思進取,那么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

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在當前的市場中生存,最根本的就是轉變觀念,改變原有的生產觀念,積極創新,去尋求新的增長點。同時在企業內部要樹立創新觀念,要讓企業的所有員工動起來,而不要等著領導者拿主意,想辦法,也不要靠天吃飯。

對于企業來說,競爭的殘酷要求企業必須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在于引進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鯰魚型人才對于企業來說是必需的。他們的創新意識和作為會為企業帶來新鮮血液,為企業的前途打下良好基礎。

所謂鐵飯碗

確實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存在著鐵飯碗,存在著人們認為可以寄托終生的職業。然而這段時間也并沒有持續多久。

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著鐵飯碗,所有的鐵飯碗只存在于人們的認識之中,而這種認識從根本上講是錯的。

曾經有很多紡織員工認為紡織工作是鐵飯碗,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每一個人都要買衣服穿。如果把世界人口算在內,世界所有的人口都要衣服,自然紡織行業永遠不會凋零,紡織工作自然是鐵飯碗。

事實已經證明,紡織行業確實永遠不會凋零,但紡織工作絕對不是鐵飯碗。如今任何人手中捧的都不是鐵飯碗,都是隨時都可能被摔破的瓷飯碗,因此更要有上進心,要求得創新和自身安全。

很多員工就像沙丁魚一樣,認為自己只要首先占據一個好地方,以后一輩子都可以靠這個地方弄口飯吃,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隨著漁夫將更多的沙丁魚拋入船艙之中,自己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在這個時候如果還不求進取,就很難保證自己的生存空間。

永遠都不要相信有什么一成不變的東西,任何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如果自己放棄了進取,那么就只有等命運的安排。既然自己都不爭取什么,那么命運又能給自己安排什么樣的好差事呢?

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要讓別人掌握著,要自己能夠控制命運,控制自己將來要走的路,而不要處處跟隨著一個領路人不假思索地一直走下去,這樣很可能走進一個深淵,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最寶貴的財富:不甘心

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不甘心。員工在工作中也要有著一種不甘心的精神。正是這種不甘心的精神促使員工不斷地自我激勵,不斷地追求創新,最后獲得成功。

自己甘心于現狀嗎?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必須經常問自己。如果沒有問,建議大家現在就開始問一下,我的現狀是什么?我以后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每一天都給每一個人24小時。上天對每一個人又是不公平的,每一天每個人所生存的時間都不完全能夠達到24小時。有的人從剛醒的那一刻就已經過完了一整天,有的人到睡下去的那一刻還在高效率地利用時間。

曾經有一個喜歡觀察外面世界的人,他喜歡看蕓蕓眾生。有次他特意從很遠的地方坐車回家,在車上他望著窗外的人,他們十分忙碌、十分辛勞,偶爾遇到兩個悠閑自得的人,也沒有看出來他們有些許幸福。這些人過的生活不是他想過的,這些人對于他來說,都是他一輩子想回避的人,他不能和他們為伍,那樣遲早他會甘于平庸下去的。說一句十分不客氣的話,他不想像他們一樣成為行尸走肉。

做一個人和一具行尸走肉的區別在于這個人是否甘心。不甘心的人會朝著理想一步步地前進,對于他們來說,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有目標,他們每天都朝著目標前進,因此日子也過得十分的充實。而甘于現狀的人每天都沒有目標,他們只是過著慣性的日子,在習慣中過每一天,最后到老了一無所成。人最可怕的就是夢醒了卻發現無路可走。他怕真的夢醒了無路可走。所以每天給自己定了目標,每天都按照目標來不斷地糾正自己的行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目標會明白無誤地告訴你。他不想像行尸走肉一樣生活著,那樣活著沒有多少意思。最后他走了出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永遠珍視他那次很有收獲的經歷,把它作為最寶貴的財富。

學習改變命運

只有一個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領帶領著小老鼠出外覓食,在一家人的廚房內,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飯菜,對于老鼠來說,就好像人類發現了寶藏。

正當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圍大吃一頓之際,突然傳來了一陣令它們肝膽俱裂的聲音,那就是一頭大花貓的叫聲。它們震驚之余,更各自四處逃命,但大花貓絕不留情,不斷窮追不舍,終于有兩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貓捉到,正要向它們吞噬之際,突然傳來一連串兇惡的狗吠聲,令大花貓手足無措,狼狽逃命。

大花貓走后,老鼠首領便從垃圾桶后面走出來說:“我早就對你們說,多學一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們一命?!?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確實十分有哲理。人和人雖然是平等的,但人和人是有區別的,不同的人過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所能調度的資源是不同的。人和人的區別主要在于后天的學習,后天努力學習的人自然在困難的時候能夠調度更多的資源,而后天疏于學習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所能調度的資源是十分有限的。

如今的生存現實促使人們不能疏于學習,要不斷激勵自己勤奮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更適應現在變化日益激烈的社會。

不要害怕失敗

做人不能害怕失敗。有些人曾經邁出過腳,但一遭遇到失敗就立即縮了回來,再也不敢嘗試。

我們來看一個美國人的“敗績”: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再度生意失??;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這個大失敗者就是亞伯拉罕·林肯。無數次的失敗,都沒有讓他泄氣。他心存恢宏的希望,有強大的信心與敬業熱忱,終于在52歲時登上了總統寶座。世界從來就有美麗和興奮的存在,它本身就是如此令人神往,所以我們必須對她敏感,永遠不要讓自己感覺遲鈍、嗅覺不靈,永遠也不要讓自己失去那份追求成功的熱忱。

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成功人士,必定是不害怕失敗的。即使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最不怕失敗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怕失敗一方面是一種自發力量,同時又是幫助你集中全身力量去投身于某一事情的一種能源。許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常常低估了自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缺少熱心。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與忍耐力,并具有重大的潛在力量,這種自信會給予你極大的幫助,熱愛自己,就會幫助你自己成功。

在崗位上實現理想

人要在組織中求變求活,就必須在崗位上實現自己的理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有一定的崗位。如果發現自己的崗位和實現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的時候,人應該怎么辦呢?

這種差距在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進社會,往往發現,現實工作崗位與理想差距很大,這個矛盾使得一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失意沮喪。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當前的工作,而且會給一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在這種時刻,首先要分析理想中的崗位與現實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

一般來說,剛剛踏上工作崗位,要找到一個工作內容與你所學的專業知識、興趣愛好非常吻合的崗位是過于理想的。所謂的專業對口、興趣吻合也是相對的,不應以一時的差距而心灰意冷,無精打采。在適應相當一般時間以后,你發現仍不能改變心境,你可以在適當的場合,以商量的口氣向你的領導者提出:另一個崗位較適合你,其結果必須經領導者領導者綜合考慮后決定,并且原則上要尊重這個安排。

對于適應新的環境,每個人都應有一個積極的心理傾向,充分認識到適應環境的必要性,把它視為自己的需要。每一個人都把新的環境想象得過于美好。大學畢業生往往渴望成才,以改造社會為己任,但認識社會、適應環境,正是你成才立業的前提。自視清高,脫離社會,這種心態是不足取的,肯定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和自我身心的調適。你不妨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交幾個新朋友,從工作方面,可以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少走彎路,互相幫助,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增強盡快適應工作環境的自信心。

變革的阻力來自何方

組織中進行變革,進行創新,那么變革的阻力會從哪里來?

最根本的阻力會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很多既得利益集團都害怕變革,因為變革影響了他們的利益。但是組織如果不變革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而要變革必然會影響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要將組織從死水一潭的狀態下解救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一個環境,鼓勵創新的人脫穎而出。而這個環境的創造,必然會犧牲既得利益集團的一部分利益。以商鞅變法為例,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個利益在于沒有軍功也可以取得爵位,然而要想使秦國的百姓都拼死打仗,就必然要破壞這個利益,要使得有軍功才能取得爵位。這種對原有利益的剝奪而建立新環境的做法必然會導致既得利益集團的一致反對。

很多組織沒有活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機制出現的問題。要建立一種新的機制也必然需要將組織的原有利益進行重新分配。其實從長遠來看,組織建立新的機制所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原有利益,既得利益集團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大利益。然而很少有既得利益集團能夠看得長遠的,他們把任何變革和革命都看作異類,都一棍子打死。

而組織中的員工,即使沒有獲得利益,在死水一潭的組織中慢慢熬,也往往會傾向于穩定,會傾向于既得利益集團。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對前途不能看透,他們不知道前途會是什么。他們與其承擔變革的風險,不如追求一種比較穩定的生存狀態,即使這種生存狀態很糟糕。

優秀的文化決定了走向

企業需要培養一種鯰魚文化,這種鯰魚文化的本質是創新文化,是不滿足于現狀,立足于長遠的文化。

鯰魚文化的基本出發點是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必須看得長遠。當前的不適應是為了今后的更加適應。整個社會現實都在不斷改變,如果企業不變,企業自然會落后。

鯰魚文化中最基本的是機制。只有建立良好的機制才能夠保證企業長久的生命力。企業不能總是依靠人治,而應該有一個能激勵人的機制。員工在這樣的機制中能夠自覺地行動,而不需要過多的鞭策和約束。

鯰魚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對創新的保護。對創新思想和創新人才的保護必須被企業所重視。如果在企業中創新被視為另類,視為不合理,那么誰還有勇氣和決心去創新?如果大家都不去追求創新,那么企業的前途又在哪里?

在鯰魚文化中領導者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領導者在鯰魚文化中起著引導作用,這種引導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授權和控制,而不是事必躬親。

在鯰魚文化中,鯰魚型人才是關鍵,這種人才往往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此需要得到特別的保護,這種人才的創新意識和改革觀念都十分強烈,因此也必須對這種人才進行必要的約束。畢竟企業引進鯰魚型人才的根本是為了組織的發展,而不是為了鯰魚型人才的價值實現。

在鯰魚文化中,沙丁魚必然要出現自動地淘汰。對于那些已經沒有求新求變意識的沙丁魚進行淘汰是理所當然的,而那些能夠在變革中求變的沙丁魚自然是企業需要保護的。沙丁魚出現部分淘汰是正常的,但如果沙丁魚出現全面淘汰,那么企業領導者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過激了,畢竟太激烈的革命不利于組織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崇明县| 繁昌县| 阳高县| 长海县| 南部县| 桓仁| 七台河市| 铅山县| 加查县| 昌江| 辽中县| 海城市| 牙克石市| 灵璧县| 永修县| 元氏县| 陇西县| 青海省| 陇南市| 那坡县| 浠水县| 北京市| 波密县| 阆中市| 兴城市| 荥经县| 扎赉特旗| 吉隆县| 睢宁县| 富阳市| 西安市| 阳谷县| 福海县| 鄱阳县| 县级市| 秦皇岛市| 沾化县| 峨眉山市| 洞头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