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毀滅之路

○在我看來 東林黨之所以失敗 是因為自大 狂妄 以及囂張 不是一個 而是一群

○如果要在這群人中尋找一個失敗的代表 那這個人一定不是楊漣 也不是左光斗 而是趙南星

這就是東林黨成功的全部奧秘,很明顯,不太符合其一貫正面光輝的形象,所以如果有所隱晦,似乎可以理解。

東林黨的成功之路到此結束。同學們,現在我們來講下一課:東林黨的失敗之路。

在我看來,東林黨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自大、狂妄,以及囂張,不是一個,而是一群。

如果要在這群人中尋找一個失敗的代表,那這個人一定不是楊漣,也不是左光斗,而是趙南星。

 

雖然前兩個人很有名,但要論東林黨內的資歷和地位,他們與趙先生壓根兒就沒法比。

關于趙南星先生的簡歷,之前已經介紹過了。從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時代開始,他就是東林黨的領導,原先干人事,回家待了二十多年,人老心不老,又回來干人事。

長期以來,東林黨的最高領導人(或者叫精神領袖)是三個人,他們分別是顧憲成、鄒元標以及趙南星。

顧憲成已經死了,天啟二年,鄒元標也退休了,現在只剩下了趙南星。

趙先生不但在東林黨內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政府里也占據著最牛的職務——吏部尚書。一手抓東林黨,一手抓人事權,換句話說,趙南星就是朝廷的實際掌控者。

但失敗之根源,正是此人。

 

天啟三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因為這一年,是京察年。

所謂京察年,也就是折騰年,六年一次,上級考核各級官吏,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萬歷年間的幾次京察,每次都搞得不亦樂乎,今年也不例外。

按照規定,主持折騰工作的,是吏部尚書,也就是說,是趙南星。

趙南星是個很負責的人,經過仔細考察,列出了第一批名單,從朝廷滾蛋的名單,包括以下四人:亓詩教、官應震、吳亮嗣、趙興邦。

 

如果你記性好,應該記得這幾位倒霉蛋的身份:亓詩教,齊黨首領;趙興邦,浙黨骨干;官應震、吳亮嗣,楚黨首領。

此時的朝政局勢,大致是這樣的:東林黨大權在握,三黨一盤散沙,已經成了落水狗。

很明顯,雖然這幾位兄弟已經很慘了,但趙先生并不甘休,他一定要痛打落水狗。

這是一個很過分的行為,不但要擠掉他們的政治地位,還要擠掉他們的飯碗,實在太不厚道了。

更不厚道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楚黨還曾是東林黨的同盟,幫助他們掌控政權,結果官應震大人連屁股都沒坐熱,就被轟走了。

參考消息 先下手為強

鄒元標被重新起用后,于天啟二年,在京師建了一個首善書院,并經常與人在此講學,影響很大。由于第二年是京察年,給事中朱童蒙、郭允厚、郭興治三人擔心到時候鄒元標會整他們,于是決定先發制人。朱童蒙率先發難,彈劾鄒元標等用講學來培植門戶。鄒元標上疏自辯,提出辭職,被皇帝挽留。接著郭允厚迅速跟進,繼續彈劾鄒元標。此時魏忠賢剛竊取大權,便下旨嚴厲斥責講學的行為。對此,葉向高等人反應強烈,力挺鄒元標,并揚言要集體辭職,最后被皇帝婉言勸阻。不料,郭興治還不罷手,竟在奏章中將鄒元標比做山東反賊徐鴻儒,百般詆毀。鄒元標心力交瘁,索性告老還鄉。

天啟年初朝廷黨派勢力的消長

這就意味著,汪文言先生連哄帶騙,好不容易建立的牢固同盟,就此徹底崩塌。

趙大人在把他們掃地出門的同時,還不忘給這四位下崗人員一個響亮的稱號——四兇。為此,他還寫了一篇評論文《四兇論》,以示紀念。

跟著這四位一起走人的還有若干人,他們都有著共同的身份:三黨成員、落水狗。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趙大人不給飯吃,就只好另找飯館開飯了。

 

就在此時,一個人站在他們面前,體貼地對他們說,在這世界上,趙南星并不是唯一的飯館老板。

據史料記載,這個人言語溫和,面目慈祥,是個親切的胖老頭。

現在,讓我們隆重介紹:明代太監中的極品,宦官制度的終極產物,讓劉瑾、王振等先輩汗顏的后來者,比萬歲只差一千歲的杰出壞人、惡棍、流氓地痞的綜合體——魏忠賢。

混混的幸福

魏忠賢,北直隸(今河北)肅寧縣人,曾用名李進忠。

對于魏公公的出身,歷史上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的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另一種說,他的父母都是街頭玩雜耍的。

說法是不同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無論農民或玩雜耍的,都是窮人。

家里窮,自然就沒錢給他讀書,不讀書,自然就不識字,也沒法考取功名、升官發財。小孩不上學,父母又不管,只能整天在街上閑逛。

就這樣,少年魏忠賢成為了失學兒童、文盲、社會無業游蕩人員。

但這樣的悲慘遭遇,絲毫沒有影響魏忠賢的心情,因為他壓根兒不覺得自己很慘。

 

多年前,我曾研習過社會學,并從中發現了這樣一條原理:社會垃圾(俗稱混混)是從來不會自卑的。

雖然在別人眼中,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人渣、敗類、計劃生育的敗筆,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能成為一個混混,是極其光榮且值得驕傲的。

因為他們從不認為自己在混,對于這些人而言,打架、斗毆、鬧事,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搶小孩的棒棒糖和完成一座建筑工程,都是人生意義的自我實現,沒有任何區別。

 

做了一件壞事,卻絕不會后悔愧疚,并為之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的人,才是一個合格的壞人,一個純粹的壞人,一個壞得掉渣的壞人。

參考消息 八千女鬼亂朝綱

《燒餅歌》是一本詩歌體的讖緯之書,相傳它的作者乃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在這本書中,劉伯溫神秘兮兮地對近五百年來的大事都作了一番預言,其中有一句:“任用閹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所謂“八千女鬼”,實際上就是將“魏”字分拆了一下。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能猜得出,這就是在說魏忠賢禍國一事。這本書極有可能是近代人事后諸葛亮式的偽作,只不過托名劉伯溫罷了。否則劉伯溫果真有如此神奇的預測本領,為何算不到自己不能善終呢?

魏忠賢,就是這樣一個壞人。

 

根據史料記載,少年魏忠賢應該是個非常開朗的人,雖然他沒錢上學,沒法讀書,沒有工作,卻從不唉聲嘆氣,相當樂觀。

面對一沒錢、二沒前途的不利局面,魏忠賢不等不靠,毅然走上社會,大玩特玩,并在實際生活中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性格(市井一無賴爾)。

他雖然是個文盲,卻能言善辯(目不識丁,言辭犀利),沒讀過書,卻無師自通(性多狡詐),更為難得的是,他雖然身無分文,卻胸懷萬貫。具體表現為明明吃飯的錢都沒有,還敢跑去賭博(家無分文而一擲百萬),賭輸后沒錢給,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依然無怨無悔,下次再來。

混到這個份兒上,可算是登峰造極了。

然而,混混魏忠賢,也是有家庭的,至少曾經有過。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家里就給他娶了老婆,后來還生了個女兒,一家人過得還不錯。

但為了快樂的混混生活,魏忠賢堅定地拋棄了家庭。在他尚未成為太監之前,四處尋花問柳,城中的大小妓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家里僅有的一點錢財,也被他花光用盡。

被債主逼上門的魏忠賢,終于幡然悔悟。經過仔細反省,他發現,原來自己并非一無所有——還有個女兒。

于是,他義無反顧地賣掉了自己的女兒,以極其堅定的決心和勇氣,還清賭債。

 

能干出這種事情的人,也就不是人了。魏忠賢的老婆受不了,離家出走去改嫁了。應該說,這個決定很正確,因為按當時的情形看,下一個被賣的,很可能是她。

原本只有家,現在連家都沒了,賣無可賣的魏忠賢再次陷入了困境。

被債主逼上門的魏忠賢,再次幡然悔悟。經過再次反省,他再次發現,原來自己并非一無所有,事實上,還多了件東西。

只要丟掉這件東西,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太監。

這并非魏忠賢的個人想法,事實上在當地,這是許多人的共識。

魏忠賢所在的直隸省河間府,一向盛產太監。由于此地距離京城很近,且比較窮,從來都是宮中太監的主要產地,并形成了固定產業,也算是當地創收的一種主要方式。

混混都混不下去,人生失敗到這個程度,必須豁出去了。

經過短期的激烈思想斗爭,魏忠賢樹立了當太監的遠大理想。然而,當他決心在當太監的大道上奮勇前進的時候,才驚奇地發現,原來要當一名太監,是很難的。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做太監,是迫于無奈,是沒辦法的辦法。

現在,我要嚴肅地告訴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太監,是一份工作,極其熱門的工作,而想成為一名太監,是很難的。

事實上,太監這個職業之所以出現,只是因為一個極其簡單的原因——宮里只有女人。

由于老婆太多,忙不過來,為保證皇帝陛下不戴綠帽子(這是很有可能的),宮里不能進男人。可問題是,宮里太大,上千人吃喝拉撒,重活累活得有人干,女的干不了,男的不能進,只好不男不女了。

換句話說,太監其實就是進城干活的勞工,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工作地點是皇宮。

既然是勞工,就有用工指標,畢竟太監也有個新陳代謝,老太監死了,新太監才能進。也就是說,每年錄取太監的比例相當低。

 

有多低呢?我統計了一下,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且哪年招還說不準,今年要是不缺人,就不招。

對于有志踏入這一熱門行業,成為合格太監的眾多有志青年而言,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事實。因為這意味著,在一百個符合條件(割了)的人中,只有十到十五人,能夠成為光榮的太監。

事實上,自明代中期,每年都有上千名符合條件(割過了),卻沒法入宮的太監(候選)在京城等著。

要知道,萬一切了,又當不了太監,那就慘了。雖說太監很吃香,但歸根結底,吃香的只是太監的工資收入,不是太監本人。對于這類“割了”的人,人民群眾是相當鄙視的。

所以眾多未能成功入選的太監候選人,既不能入宮,也不能回家,只能在京城混,后來混的人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京城社會治安的穩定。為此,明朝政府曾頒布法令: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閹割。

我一直相信,世事皆有可能。

 

太監之所以如此熱門,除了能夠找工作、混飯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權力。

公正地講,明代是一個公正的朝代。任何一個平凡的人,哪怕是八輩貧農,全家只有一條褲子,只要出個能讀書的,就能當官,就能進入朝廷,最終掌控無數人的命運。

唯一的問題在于,這條道路雖然公正,卻不平坦。

因為平凡的人是很多的,且大都不安分。要想金榜題名,考中進士,走著上去是不行的,一般都得踩著上去——踩著那些被你淘汰的人。

明朝的進士,三年考一次,每次錄取名額平均一百多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能進入朝廷,看見皇帝大人尊容的,只有三四十人。而決定所有人命運的,只是那張白紙和幾道考試的題目。

 

同一張紙,同一道題目,同一個地方。

不同的人,不同的腦袋,不同的手。

參考消息 無名白

無名白,又叫私白,明清時專指那些沒能當成太監的閹人。明后期,私自閹割的人越來越多,但宮中太監的崗位實在有限,有競爭必然會有淘汰,所以絕大部分閹人只好成為“無名白”。這些人中出路最好的,當屬到權貴之家充役的。差一點的,就到澡堂子里專門為太監們搓澡——雖然收入微薄,但有機會接觸太監界的高端人士,尚有咸魚翻身的機會。但即便是這樣的工作機會也不多,大部分閹人只好淪為乞丐。這幫人經常結群在京城四周游蕩,見人便強行乞討,一有機會便公然實施搶劫,社會危害極大,時人稱其為“丐閹”。

能否出人頭地,只能靠你自己,靠你那非凡的智力、領悟力,以及你那必定能夠超越常人、必定與眾不同的信念。

 

所以我一直認為,科舉制度,是一種杰出的、科學的人才選拔制度。它杜絕了自東漢以來腐敗不堪的門閥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人才的選拔。雖然它并不完美,卻亦無法取代。

當然,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因為當你考上了進士,脫離了科舉體系,就會發現,自己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體系——文官體系。

在那個體系中,你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員,還要熬資歷、干工作、斗智斗勇,經過幾十年的磨礪之后,你才能成為精英中的精英,并具備足夠的智商和經驗,領導這個偉大的國度繼續前進。

這就是于謙、李賢、徐階、張居正、申時行等人的成功之道,也是必經之道。雖然他們都具有優異的天賦、堅忍的性格、坎坷的經歷,但要想名留千古,這是無法逃避的代價。

 

在那條通往最高寶座的道路上,只有最優秀、最聰明、最有天分的人,才能到達終點。

但許多人不知道,有些不那么聰明、不那么優秀、不那么有天分的人,也能走到終點。

因為在通往終點的方向,有一條捷徑,這條捷徑,就是太監之路。

 

太監不需要飽讀詩書,不需要層層培訓,不需要處理政務,不需要苦苦掙扎,他們能夠跨過所有文官體系的痛苦經歷,直接獲取成功。這一切只需要討好一個人——皇帝。

皇帝就是老板,就是CEO,就是一言九鼎,總而言之,是說了就算的人物。

而太監,就在皇帝的身邊。所以只要哄好皇帝,太監就能得到權力以及他想得到的一切。

這就是有明一代,無數的人自愿成為太監的全部原因。

明朝普通人通向成功的路徑

但現在擺在無業游民魏忠賢面前的,不僅僅是錄取名額比例問題,還有一個更為基本的難點——閹割問題。

魏忠賢當政以后,對自己以前的歷史萬般遮掩,特別是他怎么當上太監、怎么進宮這一段,絕口不提,搞得云里霧里,讓人捉摸不透。

但這種行為,就好比是罵自己的兒子王八蛋一樣,最終只能自取其辱。

他當年的死黨、后來的死敵劉若愚太監告訴我們,魏公公不愿提及發家史,是因為他違背了太監成長的正常程序——他是自宮的。

 

我一直堅信,東方不敗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杰出,也最有可能的自宮者。

這絕不僅僅因為他的自宮,絕非出于混飯吃、找工作的目的,而是為了中華武學的發展。

真正的原因在于,當我考證了太監閹割的全過程后,才不禁由衷感嘆,自宮不僅需要勇氣,沒準兒還真得要點功夫。

閹割的技術,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閹割是個技術工作。想一想就明白了,從人身上割點東西下來,還是重要部位,稍有不慎,命就沒了。

很多年以來,干這行的都是家族產業,代代相傳,以割人為業。其中水平最高的,還能承包官方業務,獲得官方認證。

一般這種檔次的,不但技術高,能達到“庖丁解人”的地步,快速切除,還有配套的醫治傷口、消毒處理,很有服務意識。

所以說,東方不敗能在完全外行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復雜的手術,且毫無后遺癥(至少我沒看出來),沒有幾十年的內功修為,估計是胡扯。

魏忠賢不是武林高手(不算電影、電視里的),要他自我解決,實在勉為其難,于是只好尋到上述專業機構,找人幫忙。

 

可到地方一問,才知道人家服務好,收費也高,割一個得四五兩銀子,我估算了一下,合人民幣三四千塊。

這可就為難魏公公了,身上要有這么多錢,早拿去賭博翻本了,哪犯得著干這個?

割還是不割,這不是個問題,問題是,沒錢。

 

但現實擺在眼前,不找工作是不行了,于是魏公公心一橫——自己動手,前程無憂。

果不其然,業余的趕不上專業的,手術的后遺癥十分嚴重,出血不止,幸虧好心人路過,幫他止了血。

成功自宮后,魏忠賢決定去報名。可剛到報名處,問清楚錄取條件,當時就暈了。

 

事情是這樣的,宮里招太監,是有年齡要求的,因為小孩進宮好管,也好教。可是魏忠賢同志自己扳指頭一算,今年芳齡已近二十。

這可要了命了,年齡是硬指標,跟你一起入宮的,都是幾歲的孩子,哪個太監師傅愿意帶你這么個五大三粗的小伙子?純粹浪費糧食。

魏忠賢急了,可急也沒用,招聘規定是公開的,你不去問,還能怪誰?

可事到如今,割也割了,又沒法找回來,想再當混混,沒指望了。要知道,混混雖然很混,卻也瞧不起閹人。

宮進不去,家回不去,魏公公就此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具體情況他本人不說,所以我也沒法同情一下,但據說是過得很慘,到后來,只能以討飯為生,偶爾也打打雜工。

萬歷十六年(1588),窮困至極的魏忠賢來到了一戶人家的府上,在這里,他找到了一份用人的工作。

他的命運在這里改變。

 

一般說來,尋常人家找用人,是不會找閹人的,魏忠賢之所以成功應聘,是因為這戶人家的主人,也是個閹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孫暹,是宮中的太監,準確地說是太監首領,他的職務,是司禮監秉筆太監。

這個職務,是幫助皇帝批改奏章的,前面說過很多次,就不多說了。

魏忠賢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他起早貪黑,日干夜干,終于有一天,孫暹找他談話,說看在他比較老實的分兒上,愿意保舉他進宮。

萬歷十七年(1589),在經歷了無數波折之后,魏忠賢終于圓了他的夢,進宮當了一名太監。

不好意思,糾正一下,是火者。

 

實際上,包括魏忠賢在內的所有新閹人,在剛入宮的時候,只是宦官,并不是太監,某些人甚至一輩子也不是太監。

因為太監,是很難當上的。

宮里,能被稱為“太監”的,都是宦官的最高領導。太監以下,是少監,少監以下,是監丞,監丞以下,還有長隨、當差。

參考消息 魏公公的辛酸往事

魏忠賢剛進宮時,與四川稅監邱乘云都掛在司禮監大太監孫暹名下。當時的魏忠賢囊中羞澀,便去四川投奔財大氣粗的邱乘云打抽分。不料,有個叫徐貴的,提前將魏忠賢的無賴行徑抖摟給了邱乘云,于是還沉浸在發財美夢中的魏忠賢就慘了——剛到,就被邱乘云罵了個狗血淋頭,接著又被吊起來絕食了三天,幸虧有個和尚極力求情才保住了性命,邱乘云扔下十兩銀子就打發他回去了。后來魏忠賢發跡,適逢邱乘云撤任回京,便故意派手下專程到京郊迎接,邱乘云順手賞了來人三十兩銀子。魏忠賢知道后,當場落淚:“我當年被徐貴陷害,只給了十兩路費,如今隨手一賞,便是我的三倍了。”隨后又嘆息了好久還不能釋懷。

當差以下,就是火者了。

那么魏火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大致包括以下幾項:掃地、打水、洗馬桶、開大門等。

很明顯,這不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而且進宮這年,魏忠賢已經二十一歲了,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魏忠賢很不受人待見。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魏忠賢沒有任何成就,也沒有任何名頭,因為他的年齡比同期入宮的太監大,經常被人呼來喝去,人送外號“魏傻子”。

但這一切,全都是假象。

 

據調查(本人調查),最裝牛的傻人,與人接觸時,一般不會被識破。

而最裝傻的牛人,在與人接觸時,一輩子都不會被識破。

魏忠賢就是后者的杰出代表。

許多人評價魏忠賢時,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說大明江山、太祖皇帝,怎么就被這么個文盲、傻子給廢掉了。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才是傻子。

 

能在明朝當官,且進入權力核心的這撥人,基本都是高智商的,加上在官場沉浮,混了那么多年,生人一來,打量幾眼,就能把這人摸得差不多,在他們面前耍花招,那就是自取其辱。

而在他們的眼中,魏忠賢是一個標準的老實人。年紀大,傻不啦唧的,每天都呵呵笑,長相忠厚老實,人家讓他干啥就干啥,欺負他,占他便宜,他都毫不在意。所以從明代直到今天,很多人認定,這人就是個傻子,能混成后來那樣,全憑運氣。

這充分說明,魏公公實在是威力無窮,在忽悠了明代的無數老狐貍后,還繼續忽悠著現代群眾。

在我看來,魏忠賢固然是個文盲,卻是一個有天賦的文盲,他的這種天賦,叫做偽裝。

一般人在騙人的時候,都知道自己在騙人。而據史料分析,魏公公騙人時,不知道自己在騙人,他騙人的態度,是極其真誠的。

 

在宮中的十幾年里,他就用這種天賦,騙過了無數老滑頭,并暗中結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一個叫做魏朝。

這位魏朝,也是宮里的太監,對魏忠賢十分欣賞,還幫他找了份工作。這份工作的名字,叫做典膳。

所謂典膳,就是后宮管伙食的,聽起來似乎不怎么樣,除了混吃混喝,沒啥油水。

管伙食固然沒什么,可關鍵在于管誰的伙食。

 

而魏公公的服務對象,就是后宮的王才人。這位王才人的名頭雖然不響,但她兒子的名氣很大——朱由校。

正是在那里,魏忠賢第一次遇見了決定他未來命運的兩位關鍵人物——朱常洛父子。

雖然見到了大人物,但魏忠賢的命運仍無絲毫改變,因為王才人身邊有很多太監,他不過是極其普通的一個,平時連跟主子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此時朱常洛還只是太子,且地位十分不穩,隨時都可能被拿下,所以他老婆王才人混得也不好,還經常被另一位老婆李選侍欺負。

這么一來,魏忠賢自然也混得很差,到萬歷四十七年,在魏忠賢進宮二十周年紀念之際,他混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由于王才人去世,他失業了。

失業后的魏忠賢無計可施,只能回到宮里,當了一個倉庫保管員。

 

但被命運挑選的人,注定是不會漏網的,在經過無數極為復雜的人事更替、誤打誤撞后,魏忠賢竟然搖身一變,又成了李選侍的太監。

正是在這個女人的手下,魏忠賢第一次露出了他的猙獰面目。

這位入宮三十年,已五十多歲的老太監突然煥發了青春,他不等不靠,主動接近李選侍,拍馬擦鞋,無所不用其極,最終成為了李選侍的心腹太監。

因為在他看來,這個掌握帝國未來繼承人(朱由校),且和他一樣精明、自私、無恥的女人,將大有作為。

萬歷四十八年,魏忠賢的機會到了。

 

這一年七月,明神宗死了,明光宗即位,李選侍成了候選皇后,朱由校也成了后備皇帝。

可是好景不長,只過了一個月,明光宗又死了,李選侍成了寡婦。

當李寡婦不知所措之時,魏忠賢及時站了出來,開導了李寡婦,告訴她,其實你無須失望,因為一個更大的機會,就在你的眼前:只要緊緊抓住年幼的朱由校,成為幕后的操縱者,你得到的,將不僅僅是皇后甚至太后的頭銜,而是整個天下。

 

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可惜絕非獨創,朝廷里文官集團的老滑頭們,也明白這一點。

于是在東林黨人的奮力拼殺下,朱由校又被搶了回去,李選侍就此徹底歇菜。魏忠賢雖然左蹦右跳,反應活躍,最終也沒逃脫下崗的命運。

正是在這次斗爭中,魏忠賢認識了他宿命中的對手——楊漣。

楊漣,是一個讓魏忠賢汗毛直豎的人物。

 

兩人第一次相遇,是在搶人的路上。楊漣搶走朱由校,魏忠賢去反搶,結果被罵了回來,哆嗦了半天。

第二次相遇,是他奉命去威脅楊漣,結果被楊漣威脅了,楊大人還告訴他,再敢作對,就連你一塊兒收拾。魏忠賢相當識趣,調頭就走。

總而言之,在魏忠賢的眼中,楊漣是個不貪財、不好色、不怕事,幾乎沒有任何弱點,還特能折騰的人。而要對付這種人,李選侍是不夠分量的,必須尋找一個新的主人。

然而很遺憾,在當時的宮里,比李選侍還狠的,只有東林黨,就算魏太監想進,估計人家也不肯收。

看起來是差不多了,畢竟魏公公都五十多了,你要告訴他,別灰心,不過從頭再來,估計他能跟你玩命。

但拯救他的人,終究還是出現了。

許多人都知道,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很喜歡東林黨的,也很夠意思,即位一個月,就封了很多人,要官給官,要房子給房子。

但許多人不知道,他第一個封的并不是東林黨。即位后第十天,他就封了一個女人,封號“奉圣夫人”。

這個女人姓客,原名客印月,史稱“客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元江| 阿巴嘎旗| 梧州市| 丁青县| 西平县| 黑山县| 泾川县| 三门峡市| 乌兰察布市| 盐山县| 忻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邯郸市| 罗江县| 莱州市| 华池县| 衡阳县| 临湘市| 晋中市| 赣州市| 南溪县| 武威市| 辽宁省| 禹城市| 新邵县| 安仁县| 大邑县| 华阴市| 新河县| 天门市| 贡觉县| 富源县| 宜良县| 宜黄县| 江门市| 上蔡县| 光泽县| 霍邱县| 宿松县|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