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兒3:增補版
- 當年明月
- 999字
- 2019-01-03 09:01:24
第二章
朱瞻基是個好同志
○朱瞻基是個好皇帝 不是小好 是大好
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
他勤于政事,恢復(fù)生產(chǎn)(不要怪我說廢話,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關(guān)心民間疾苦,他經(jīng)常去民間私訪,但絕對不是乾隆皇帝那種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訪,不講排場,不向地方攤派,不給地方增加負擔,每次只帶侍衛(wèi)出行。
有一次,他去給父親上墳(謁陵),回來時路過昌平(今北京昌平區(qū)),看到農(nóng)田里有幾個老農(nóng)在很辛勤地干活,類似這種的勞動模范皇帝自然十分喜歡,他便叫身邊侍衛(wèi)叫了一個農(nóng)民過來問話,詢問他們?yōu)楹稳绱饲趧诟鳌9烙嬤@位農(nóng)民不知道他的身份,于是皇帝得到了一個自己絕對想不到的答案。
農(nóng)民回答他:我們春天耕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稻子。如果任何一個時候偷懶,這一年的生活就沒有著落,連田租也繳不起。要養(yǎng)活老婆孩子,只能每天不停地干活了。
朱瞻基嘆了口氣,他這才明白,這些人這么拼命地干,并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只是要活下去而已。
這樣的回答讓朱瞻基十分尷尬,他只好打圓場地說:“那你們冬天可以休息吧。”
這次輪到農(nóng)民嘆氣了,他說:“冬天的時候,官府的徭役就派下來了,我們還得去出力氣呢?!?/p>
朱瞻基看了看田地里農(nóng)民那總也直不起的腰,感觸良多,吩咐侍衛(wèi)準備回宮。
這位農(nóng)民想必并不知道問他話的這個人的身份,他也絕對想不到,他和這個人的這番對話將會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朱瞻基回到了皇宮,連夜寫了一篇文章,把他的這次經(jīng)歷描述了一番,發(fā)給各位大臣。他動情地說道:“百姓如此辛苦,才能謀生,我們怎能不愛惜民力啊。”
當然了,皇帝陛下的感嘆是否能夠?qū)ο旅孢@些權(quán)謀老手有所觸動,那倒是很不一定的事情,但是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朱瞻基是個明白人,也是一個能夠體諒老百姓疾苦的人。
事實上,由于他的爺爺朱棣先生實在過于威猛,誰敢不服他就打誰,甚至有時候是沒事找事,主動去找別人麻煩,一來二去雖然確實很威風,但給百姓們也增加了很多的負擔。大軍出征要糧食、要民工、要很多的錢。朱棣自己既不種地,也不賺錢,他會向下級官吏去要。官吏大人們自然也不會去種地,他們便會把所有的負擔加在老百姓身上。
所以到了永樂后期,很多地方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逃荒的現(xiàn)象,生產(chǎn)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壞。朱瞻基沒有他爺爺那么偉大的志向,但他很明白,現(xiàn)在已到了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了。
所幸他的父親給他留下了像“三楊”這樣的助手,面對著民生凋敝的現(xiàn)狀,朱瞻基躍躍欲試,要大干一場。
可是在大干之前,他必須先料理一個人。
◆終于造反了!
朱高煦先生終于忍無可忍了。
他感嘆自己找錯了工作,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干陰謀家,這一行雖然競爭不激烈,但對素質(zhì)要求極高,雖然有姚廣孝這樣的成功人士作為自己的光榮榜樣,但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成功。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壞人、陰謀家,關(guān)鍵在于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
朱高煦的素質(zhì)不行,搞了幾十年陰謀卻什么結(jié)果也沒有,幾個皇帝就在自己眼前不斷上下,現(xiàn)在連自己的晚輩朱瞻基也上臺了,作為一位陰謀家,朱高煦的事業(yè)是失敗的,也實在混得太差。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想造反已經(jīng)成了公開的秘密,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大家都知道這位先生想要造反。陰謀家這一職業(yè),最大的特點就在于隱秘工作和地下工作。相比之下,朱高煦先生可以算是這個行業(yè)的恥辱,也頗為同行們所嘲笑。
二十多年一事無成,造反造得人盡皆知,所有一切不但侮辱了朱高煦先生的人格,也侮辱了他的智商。
不想再等,也不想再忍了,兄弟我混二十多年容易嗎!造反了!
朱高煦雖然激動,但并沒有喪失理智。他在造反之前,派出了親信枚青,去京城找一個人,他相信,憑著多年的交情,這個人一定能夠站在他的這邊,只要能把這個人拉過來,大事必成!
宣德元年(1426)七月,枚青潛入京城,去找朱高煦的好朋友——張輔。
張輔熱情地接待了他,共敘友誼之后,問清了朱高煦的意圖和枚青的來意。要說這張輔為人也實在沒話說,是個直爽人,他連睡覺的地方都沒來得及給枚青安排,就把他捆起來,連夜送給了朱瞻基。
朋友?交情?呸!時務(wù)!
朱瞻基知道了這個消息,卻并不想動手,他希望和平解決。
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派出了中官侯泰去山東樂安找朱高煦,希望對方能夠懸崖勒馬。
可是下面發(fā)生的事情卻實在讓人大出所料。
侯泰奉皇帝之命前來,迎接他的是氣焰囂張的朱高煦,這位造反兄傲氣十足,竟然面對天子來使南面而坐,看那架勢大有我造反我怕誰的意思。
而朱高煦下面所說的話就很明顯是他的心里話了:
“靖難的時候,沒有我出力,哪有今天?結(jié)果太宗(朱棣)聽信讒言,把我封到了這個地方。仁宗想用金帛籠絡(luò)我,現(xiàn)在的皇帝又想用祖制來壓制我,我怎么可能久居此地!”
參考消息 李浚告變
其實,在枚青到達京城之前,朱瞻基已經(jīng)得知兵變的消息了。當時御史李浚告了丁憂回鄉(xiāng),朱高熙知道他很有才能,就派手下王斌去把李浚拉入伙。迫于形勢,李浚假裝答應(yīng),隨后緊急安排家人遠走避難,自己則連夜奔赴濟南,請求都指揮靳榮發(fā)給符驗,火速赴京告變。誰知靳榮早已經(jīng)變節(jié),所以百般阻撓其入京。情急之下,李浚揮刀大吼:“靳榮,你不讓我告發(fā),難道怕我壞了你的事情不成?”靳榮一看對方要玩真的,又怕身份暴露,這才放行,李浚遂抄小路直奔京城而去。朱高煦的飛騎一路追殺,但沿途李浚化名為王剛,使得追兵不知所以。最終,李浚安全抵京,朱高熙的陰謀敗露了!
接著,他又向侯泰主動出示了自己的兵馬軍器,明目張膽地說:“這些就可以橫行天下了!回去告訴你的主子(歸報爾主),把那些煽動他的奸臣抓來送給我,再和他接著談(徐議我所欲)?!?/p>
看看這些用詞,所謂“歸報爾主”、“徐議我所欲”,給三分顏色,卻想開染坊!無恥一詞當之無愧。
從古至今,像朱高煦這樣的無賴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明明自己搞陰謀,卻總喜歡誣賴別人,給他留面子,卻是給臉不要臉。
對付這種無賴,實在是不用講道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個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