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的邏輯
- 陳九霖
- 1282字
- 2019-01-03 08:39:44
第四章
企業管理與營商環境
第四章為本書的第四條邏輯: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企業管理和商業政策不能是空中樓閣。如果說資本是企業的血液,那么,文化與價值觀就是企業的靈魂,發展戰略與理念便是企業的肉體,而這些都屬于企業管理的范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一決定為我國的市場環境指明了方向,關鍵在于落實??偠灾瑹o論是企業的管理還是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脫離實際,不能違背客觀規律,這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邏輯!本章第六節、第九節、第十節將分別論述企業管理中的高薪制度、民間投資、“走出去”的風險與防范等問題,旨在讓各位企業家重視企業管理,遵守游戲規則。
企業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文化在企業行為中的一種體現。一個企業能否基業長青,取決于這個企業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
——《易理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企訓:創業隧道盡頭的光亮
企訓對于企業來說,可以起到引導的作用。因此,我認為約瑟也需要有一個企訓,有一個屬于我們的價值觀。我想出來三條,分別是:滾雪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完善自己,成就別人。
第一條企訓是“滾雪球”,其實是巴菲特的理念,也是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的核心理念。巴菲特授權出版過一本書,名為《滾雪球》,比爾·蓋茨還曾幫著大力推廣過。這本書從巴菲特自身的角度出發,記錄了他幾乎一生的經歷。書中有段話我認為寫得非常經典:“創業就像穿越一段幽長黑暗的隧道,心中的理想就是那隧道盡頭的光亮,只要光亮還在,就能支撐著走下去。”巴菲特也經歷過困難時期,最艱難的時候甚至被客戶拿著鋤頭、鐮刀追著打。這種情形就像我認真而專注地做公司,結果卻被新加坡當局送到新加坡的監牢里熬了1035天一樣。巴菲特也摸爬滾打,煎熬了相當長的時間,經歷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最后才成功。巴菲特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光環,而是持久的、長期的、最終的成功,“滾雪球”便是他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一直堅持遵循的理念。這也是我為何選擇“滾雪球”作為約瑟第一條企訓的原因。
第二條企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訓,最早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之所以選這個作為約瑟的企訓,也是結合對公司發展的認知。我們公司為什么叫作“約瑟”呢?其實,約瑟這個名字來源于《圣經》中的3個義人。耶穌死的時候,掛在十字架上,人們都把他當作罪犯,誰也不敢接近他。這時,以色列一個名叫約瑟的富人,找到與他關系很好的羅馬總督彼得拉,表示要替耶穌收尸,然后就用他自己的棺木和墓穴把耶穌藏了起來,就這樣耶穌才在3日后復活。再往前數,耶穌在世的養父是一位木匠,也叫約瑟,他為了耶穌的生存而帶著年幼的耶穌逃到埃及去避難。再往前是雅各的第十一個兒子(雅各共有12個兒子)。因為他善良正直,不參加哥哥們的惡行,甚至還“將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于是,就被兄弟設計陷害賣到了埃及,成為軍長家的奴隸。埃及軍長的夫人又陷害他,害他坐了3年牢,但他出獄后成了埃及的二號人物,拯救了饑苦的民眾。他的名字也叫約瑟。所以,約瑟這個名字就代表著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第三條企訓是“完善自己,成就別人”。雖然說投資的目的還是為了盈利,但是,我們投資的目的就是要帶動別人發展。那么,為什么要先完善自己呢?大家都知道,在飛機上系安全帶,都要先系好了自己的再去系孩子的,延伸一下就是說你只有自己先發展強大起來了,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其實就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大乘佛教要普度眾生,小乘佛教則要先修煉自己,人人都修煉好自己的話,整個世界就一片光明。
我在新加坡最輝煌的時候,國內航油集團的一位老總曾跟我說過一句話,“實力決定一切”。2001年,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我和馬云同臺演講,沒有幾個人想要向他提問。現在,他有了這么大的影響力,見過特朗普,和普京交談過,卡梅倫要專程拜訪他,在中國領導人那里他也是重要的客人……這些首先得益于他自己的實力。所以,首先要自己有實力,然后才談得上去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