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國最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1)

人物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綜合評審專家,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王健

觀點

關注與陪伴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有了父母的關注與陪伴,將來無論孩子走到哪里,無論遇到什么困境,他都會無所畏懼。

【中國最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在醫院心理門診工作的幾十年中,我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所謂的“問題孩子”。然而,很多時候,我一看見孩子,就知道這是后面兩個大人出了問題。很多父母秉持錯誤的信念,缺乏共情的能力,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被接納的環境。所以,中國真正需要治療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父母錯誤的信念,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這里所說的信念,是一個人認為可以確信的對自己、對別人、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

父母過度的焦慮,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對母女。女孩正在讀初一,出現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母女倆為了上學的事情天天吵架。我認為,孩子在父母的高要求下,出現厭學的情緒很正常。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糾正媽媽“不考上前三名就沒出息”的信念。

我給這位媽媽算了一筆賬:“從初一到高三這6年,至少有三四十次月考。過了一個月,上次的月考排名就煙消云散。人生就像跑馬拉松,開始領跑的人,不見得就是最先沖到終點的人。而且,做領跑是很累的,他們輸不起,心理壓力大。有人做過調查,在社會上拔尖的人,不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學生,恰恰是10名到20名的學生,這就是‘第十名現象’!你參加同學聚會時,有沒有發現那些排名不如你的人,反而在社會上發展得更好?”經過我的開導,這位媽媽的信念開始松動,不再逼迫孩子。漸漸地,女孩的學習壓力減輕了,也不再抗拒上學了。

還有一位媽媽因為孩子的飲食問題而產生了嚴重的抑郁情緒,找我咨詢。她說:“孩子太瘦,總是不好好吃飯,我沒把孩子照顧好!我做飯做得不好吃,孩子這么瘦,全是我的責任!這么瘦的孩子,會不會營養不良?會不會大腦發育不健全?將來會不會影響學習,影響找工作……”

媽媽來就診時,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一方面,媽媽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腦子里全是災難性的想象;另一方面,為了讓孩子胖起來,爸爸玩命地往孩子嘴里塞東西,比如鮑魚、魚翅、燕窩這樣的高級營養品。雖然這些都是好東西,可是孩子不喜歡吃。但是,爸爸非要強迫他吃:“你不好好吃飯,我就揍你!”因為吃飯的問題,孩子每天挨打受罵,最后和父母鬧掰了,離家出走。

作為一名醫生出身的心理專家,我告訴這位媽媽:“以我的專業知識判斷,除非孩子營養不良,否則你不用逼迫他吃東西。吃飯是人的本能,他感覺餓了,自然會吃。如果你擔心他營養不良,可以帶他去做一個身體檢查??偸浅誀I養品,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瘦,不代表不健康。你看,很多運動員都特別瘦,但是人家身體多健康啊……”經過一段時間的咨詢,這對父母漸漸不再逼迫孩子吃東西。而真正接納了孩子之后,媽媽的自責減輕了許多,抑郁癥狀也有所好轉。

父母錯誤的想法,影響親子關系

有些父母,還會把一些錯誤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有個小孩,特別喜歡攝影,對攝影器材如數家珍,大學想讀攝影專業。但是,爸爸對他說:“你考那個專業干嗎?你看那些攝影師,一個個胡子拉碴,吊兒郎當的,我看沒一個好人!”孩子為了成為攝影師,已經準備了很多年??蓜傄徽f出自己的理想,就被爸爸一巴掌拍死了!他非常生氣,開始跟父母冷戰。

父母帶著孩子來咨詢時,我對這位爸爸說:“張藝謀就是攝影師出身,現在人家是國際大導演,你能說他不是好人嗎?孩子既然喜歡攝影,那你得尊重他的理想。但是,要跟他約定,自己選擇了攝影就得好好學,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也不要太在意專業的問題?,F在的大學生,有多少人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呢?我帶的研究生,他們的本科專業絕大部分都不是心理學。你就把大學理解為一種素質教育,他能在這四年里有一些收獲和成長就好了……”通過耐心的引導,這位爸爸改變了對攝影師的偏見,最后尊重了兒子的選擇。

父母錯誤的信念,影響孩子建立核心信念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錯誤信念,會影響到孩子核心信念的建立。值得一提的是,小孩核心信念的建立,不一定是因為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而可能是很小的事件細水長流、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件事情,他剛聽到時感覺很微弱,可能想“哦,這樣啊”;過了幾天,又聽到了,開始有點兒印象;第三次聽到,印象更深……刺激會不斷地疊加,最終形成核心信念,影響他的情緒與行為。

比如,有的媽媽會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你看你爸老不回來,天天泡在外面,特別不負責任!這個家都是我在管!”爸爸肯定有忽略家庭的成分,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夠。但是,他也在辛苦地賺錢養家,對家庭承擔了部分責任。媽媽的說法顯然是情緒化、片面的。然而,由于小孩的認知水平比較低,他無法分辨媽媽的話,于是就建立了一個核心信念:爸爸是不負責任的。如果這個孩子是女孩,她甚至會泛化這個信念,認為天下男人都是不負責任的。擁有這種信念,孩子將來怎么戀愛結婚?

◎只注意學習,會毀了孩子的情商和人生

一個人的成功,既有智商因素,也有情商因素。然而,父母普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他們只注重學習成績,忽略情商的培養和發展。在過度要求學習、分數的過程中,有些父母非但沒培養孩子的情商,反而會扼殺、摧毀、破壞孩子的情商。

培養孩子情商很重要

其實,培養孩子的情商比培養孩子的智商更加重要。一方面,智商是先天父母給的,受到遺傳的制約,再怎么培養,也增加不到哪兒去;情商是孩子后天發展出來的,有很大的培養空間。另一方面,情商關系到孩子將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人際關系處不好,孩子將來就難以在社會立足。復旦投毒案中的林森浩,學習出類拔萃,然而,卻因為一點兒小事毒死同學,這就是高智商、低情商的典型例子。

情商為什么會這么重要呢?美國哈佛大學的戈爾曼教授提出情商包括五個要素:一是情緒的自我感知能力;二是調動自己積極情緒的能力;三是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調節消極情緒的能力;四是敏銳覺察他人情緒變化的能力;五是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情商的最高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際關系網中的一個結點。孩子從學校畢業后,一般都要上班,哪怕不上班,在家開個網店,也要與買家打交道。將來結婚、生子,還要和伴侶、孩子相處。所以,在現代社會中,人際關系是根本無法回避的。

然而,我們的父母還和10年前一樣,只關注孩子的高考。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孩子將來要怎么融入社會、與人合作,要怎么和喜歡的人建立親密關系,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與家庭。

只關注學習,毀的不僅是情商

對孩子一生幸福至關重要的情商,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是在和同伴交往中發展的。有些父母要求孩子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課間沒時間和同學交流,放學后不能和伙伴玩耍。每天回家,父母問的繞不過4句話:“你學得怎么樣?老師有沒有批評你?今天有沒有考試?作業做完了嗎?”從來不問孩子過得開不開心,喜歡什么,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有什么收獲……

自己的情緒不被父母所關注,孩子漸漸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重要,那怎么覺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和同伴交往、游戲,他怎么去覺察別人的情緒和需要,學會和人交往呢?如果父母一看見孩子的成績下降就對孩子埋怨責罵,在消極的情緒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怎么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呢?

如果情商沒有培養好,父母又只關注學習,一味要求逼迫,可能不僅會毀了孩子的情商,還會毀了他的人生。

有些孩子成績非常優秀,卻跳樓自殺了。很多人都想不通:孩子怎么會自殺呢?到底為什么啊?這是因為父母只關注學習成績,導致孩子建立了一些錯誤的核心信念:“我不努力,那我就不是好孩子”,或是“我不是一個好孩子,只有努力,才能成為一個好孩子”。所以,他必須用優秀的行為去不斷滿足父母的需要。他努力學習不是源于自發的動力,只是一種補償策略。除了努力學習,孩子不知道自己活著還有什么價值,又不能調節消極的情緒,調動積極的情緒,一旦學習遇到挫折,他便認為自己的生命沒有價值和意義,就可能選擇輕生。

希望社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出路

父母的焦慮問題,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那為什么,我們總勸父母別焦慮,父母還是這么焦慮呢?其實,這和社會環境、學校教育也有關系。高考制度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讓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而為了升學率,很多學校也變得急功近利,不再單純地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以蹲坑班[1]為例:有的媒體抨擊父母在休息日帶孩子上蹲坑班,但問題是,誰辦的蹲坑班?誰給了父母焦慮的土壤?有的父母原本不焦慮,但是看見其他父母破壞規則偷偷上蹲坑班,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不焦慮的也變得焦慮了。有的學校本來不想辦蹲坑班,一看父母的需求這么大,就決定辦了。社會、學校和家庭互相影響,推波助瀾,最后都處于一種極度焦慮的情緒中。

舉個例子,某重點中學是個高考集中營。過春節時,學校甚至不讓老師回家:“你要辦年貨?我幫你買!你別回去,給我看著學生?!睂W生就更不可能休息,超負荷地學習。在這種只關注分數、排名和升學率的環境中,有的老師患了抑郁癥,四五個孩子跳了樓(自殺未遂)。在對孩子進行危機干預時,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學校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毀孩子?于是,我幫助孩子修正信念,讓他們確認:無論考得好不好,他們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僅僅憑借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中國的教育現狀。我希望社會能變得更加包容,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出路;學校不要那么功利,珍惜和善待每一個孩子。這樣,父母的焦慮或許才能夠真正緩解,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愛。

◎關注與陪伴,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對孩子來說,爸爸是天,創造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媽媽是地,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和后盾;而孩子,就生活在這天地之間,被父母的關注和愛包圍著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成長得最好。

做好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遺憾的是,有的父母本身情商很低,完全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經常和伴侶吵架。家庭本來是最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場所,孩子卻在硝煙不斷的戰爭中,不斷感知負面的情緒。他會產生一個核心信念:所有的家庭都是不幸福的,爸爸和媽媽不愛我,我是沒人愛的。長大后,他很可能會回避親密關系:既然結了婚就打架,我干嗎要結婚?你們對我不好,那我對自己的孩子也好不了,索性不要孩子了唄。

所以,哪怕是為了孩子,父母也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經營好婚姻。

父母要多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特別之處

父母還要多了解孩子,抽出時間學習發展心理學,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一個6歲的小孩寫字慢,老師找到父母:“你看你們家孩子,寫字這么慢!別人都寫完了,就他一個人在那兒磨蹭!”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孩子給罵了一頓。孩子為什么寫字慢?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很多孩子的大腦書寫中樞還沒有長好呢。發展是有順序的,有的孩子早一些,有的孩子晚一些。另外,多動癥、抽動癥、孤獨癥都是大腦神經的器質性或者功能性損害產生的,孩子自己是控制不了的。有的父母見孩子多動就認定他是熊孩子,對其又打又罵。父母的無知,是對這些孩子的二次傷害。

除此之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父母接納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也很重要。有的孩子先天氣質類型是神經質,特別容易焦慮、敏感,外面有一點兒風吹草動,他就會憂心忡忡,緊張不安。父母無意中說的一句話,都可能對他造成心理創傷。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注、愛和安全感。有的孩子先天氣質類型是精神質,表現得奇特、沖動、另類,和周圍的環境總是很不協調。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但不要溺愛。必要時,可以請專業醫生介入。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對于孩子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沒有人比父母更清楚。但是,我們能夠接納孩子的好惡嗎?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胡蘿卜,父母就說:“我必須把你這個挑食的毛病扳過來!”不讓孩子挑食的初衷無可厚非,但是可不可以換個做法呢?可不可以把胡蘿卜做得適合孩子的口味?比如,把胡蘿卜做成餃子,讓孩子看不見胡蘿卜;把胡蘿卜跟別的東西燉在一起,讓它的味道不那么刺激……如果了解和接納孩子的好惡,孩子也會更加確認媽媽的愛——媽媽愿意為我花這么多的心思,太幸福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元市| 竹北市| 建昌县| 济宁市| 彭水| 方城县| 冀州市| 玉山县| 吉水县| 深圳市| 内丘县| 崇文区| 伊金霍洛旗| 武隆县| 陕西省| 孟津县| 宣汉县| 彭泽县| 防城港市| 阳曲县| 准格尔旗| 佛冈县| 乌海市| 布拖县| 六盘水市| 临武县| 漠河县| 大田县| 昌乐县| 马关县| 巩义市| 什邡市| 舞阳县| 云林县| 商都县| 沛县| 天长市| 金门县| 太康县| 盘山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