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乾隆御銘明後期鑲貼百衲“文呈散綺”仲尼式琴

◎王風

北京大學中文系

此器仲尼式,黑漆。而材分短小,長116公分,隱間106.5公分,尺寸較常琴短5公分上下。肩寬17公分,頭寬16.5公分,尾寬13公分,亦皆小於普通寬度。然全體比例勻稱,低頭、弧度均佳,斯乃行家裏手所斲,堪稱良器。

初觀琴面,秀雅俊逸,固一望而知爲明後期物。通身發(fā)均勻小蛇腹斷,以此可見原所選用木料處理完善,木性穩(wěn)定。面漆所起劍鋒脆利,而未經磨礱,絃路下僅有輕微磨痕,顯是歷史上長期懸置,很少使用。四徽三至五絃間,有硬物砸傷痕跡一道,凹陷處絃痕宛然,而漆胎未曾剝落。是乃緣於此器鹿角霜布胎,且敷設妥當,因而灰胎極爲堅固。凡此皆可見其工精料實。

復視琴底,可謂大出意料,軫池以下,遍貼正六邊形木片,大小略異,對邊寬2—2.5公分,固所謂“百衲”之一種。百衲琴所在多是,在琴身上鑲貼木片所成之百衲琴,出現(xiàn)於明後期,存世也有實物例證。不過,據鄭珉中先生所見,所謂“百衲”者,“紋飾有龜紋形、銀錠形、長條形、方塊形”四種。此器之正六邊形,確實是聞所未聞的。

諦審琴頭,則面底皆有銘刻。底部即“嗉”上刻隸書“文呈散綺”,填以石綠,並調有金粉。實則此四字即是琴名,其所取義,顯然與琴底鑲貼百衲有關。琴面即“額”上刻篆書:“質清以敦,節(jié)安而舒,誰其鼓者,列僊之儒?!甭淇瑫睢扒∮憽?,並“會心不遠”朱文印。這些銘刻,其用詞、體例,俱是皇家氣派;而奏刀、填色,或係清宮造辦處所爲。

此琴堪稱奇異:看琴面,是製作較佳之明琴;再看琴底,卻是前所未見之百衲琴;最後再看琴頭,竟係宮中流出之物。琴之龍池鳳沼,目力可及之處,亦鑲貼木片。指探腹中,知爲桐面梓底。因琴底也鑲貼了一層木片,底板較常琴爲厚。嶽山、龍齦、齦托、焦尾、尾托俱紫檀。護軫原傷一,補修甚佳。十三徽俱失,意必原爲金徽。七軫尚全,乃和闐青白玉,年代甚早。琴穗已脫色,民國物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涿鹿县| 石楼县| 天峨县| 华池县| 张家港市| 宁强县| 万载县| 盐山县| 子洲县| 泽库县| 湖州市| 河津市| 宁河县| 泰宁县| 新沂市| 昌江| 通河县| 樟树市| 谷城县| 贺州市| 湾仔区| 黄山市| 元氏县| 辽宁省| 麻江县| 永新县| 斗六市| 南充市| 沂源县| 东乡族自治县| 繁昌县| 梁河县| 九台市| 江北区| 阿克苏市| 凌云县| 北宁市| 界首市| 锡林浩特市| 尼木县|